Tony哥的矿卡日记
下午视频预告过的这张映泰RX570 4GB显卡,总算是测完了。和2019年底~今年1月中旬的绝大部分矿渣一样,299元的性价比着实没得说,很多预算不太丰厚、又等着廉价矿渣解燃眉之急的小伙伴们可以重点关注了( •̀ ω •́ )y
“残血版”RX570显卡,对比4~500块钱的满血版RX480、RX580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结合上周的那张蓝宝石RX580超白金对比阅读效果更佳哦(๑•̀ㅂ•́)و✧:
参考阅读:《蓝宝石满血RX580超白金信仰灯版,489块到手,鲁大师默认近19万分》
2号机的主力卡——蓝宝石RX480 4GB超白金OC,和今天的主角——映泰RX570 4GB
闲话少说,进入今天的矿渣晒单评测部分吧~
拆箱晒单+拆解
老规矩,看图说话:

包裹很结实(其实我买了两块,因为便宜,帮吃鸡队友带一块)

拆出来的样子,外观看起来有8成新往上吧

注意这个散热器造型... ...像不像一把AK~

双热管+6Pin供电,似乎有点XFX的意思?

DVI+HDMI+DP,我接双显示器,用了一个HDMI+一个DP

敲黑板——2017年25周的PCB,意味着这是正儿八经的真·RX570,并非用RX470刷来的
如何判断你的显卡到底是什么GPU?以下送上AMD 14nm Polaris重点显示卡发售日期供参考:
RX480:2016年6月29日发售;RX470:2016年8月4日发售;RX470D:2016年10月28日发售;RX570/580:2017年4月18日发售;RX580(2048SP):2018年9月1日发售;RX590GME:2020年3月9日发售。虽然说RX470和RX570从本质上就是同一块GPU换不同BIOS刷出来的产物,但从时间线来看,2017年第25周应该是5~6月份的样子,再加上PCB出厂、GPU装配、上市销售约2~4周的时间周期,这块2017年7~8月份销售的显卡,显然是一块货真价实的RX570。
PS:说到这里,记得当时比较搞笑的尴尬案例就是,2017年中(20~30周)出厂的很多Polaris GPU,本身就是RX470打包销售的,已经到工厂封包阶段了,AMD一纸令下,所有2048SP的RX470改名叫RX570,因此返厂刷BIOS、换包装盒。一些图省事儿的品牌直接用贴纸糊上了事╮(╯▽╰)╭
当然了,这件事情在三年后再次发生,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满血版RX580,摇身一变刷个BIOS变成RX590GME重装上阵,真是玩得一手好套路啊(╯‵□′)╯︵┻━┻

扯远了,继续回来拆显卡~

颜值看起来貌似还可以,不晓得里面如何

掏出我的WINHUNT常胜客拆拆拆

好吧~ 散热器是大铝块子+两根铜热管,显存没有覆盖上,照理说会有点压力

GPU给了6相供电,RX570一般是120~130W的TGP,因此做够6相还是比较重要的
拆出来的时候看到供电模块吓了一跳,还以为这是给烧黑了呢~ 后来擦了一下发现只是油性灰垢啥的~哈哈哈

显存没有散热片覆盖,不过好在散热器开口缝隙很多,可以捎带着吹到

简单清理了一下,颜值大概恢复到85+了吧~

标准的同德Polaris方案,小狼神、白牌矿渣等多款RX470、570、580残血都用这个方案,只有供电6/8Pin的区别

涂上硅脂,装回去

风扇口径略小,在大一号会舒服很多




准备上机测试(๑•̀ㅂ•́)و✧

299块钱能买到啥体验?试试看吧~
映泰RX570矿渣理论性能+游戏测试
继续看图说话:

1244/1750MHz的频率,中规中矩了~

120W的TGP,动态浮动±50%,6Pin供电理论上峰值会摸到150W~170W左右,稍后实测再看

淘数码2号机测试平台

这是下午视频预告时候跑的161378分
3DMark测试部分

FireStrike得分10725,显卡得分13182

FSE得分5381,显卡得分5783

FSU得分2856,显卡得分2865

TimeSpy得分3866,显卡得分3804

TSE得分1723,显卡得分1696,峰值温度74°C,峰值功耗144.5W,峰值转速1960rpm
抱歉跑分时候凌晨京东59秒杀的超频三东海X4炫光到了,一直在开箱检查,忘记开GPU-Z后台监控了~ 哈哈,最后多跑了一遍TSE截图╮(╯▽╰)╭

3DMark稳定性测试通过率97.2%,及格分数吧,不同机器跑分也不一样,大家到手测测看
游戏测试部分
GTAV

GTAV,1080p所有特效全中,DX11模式

帧数146.6fps、温度51°C、功率80.3W、转速1161rpm

帧数165.2fps、温度56°C、功率99.9W、转速1287rpm

帧数178.6fps、温度55°C、功率91.6W、转速1333rpm

帧数179.6fps、温度57°C、功率94.6W、转速1414rpm

帧数140.8fps、温度62°C、功率104.9W、转速1525rpm

帧数185.1fps、温度62°C、功率82.9W、转速1726rpm

帧数65fps、温度65°C、功率88.9W、转速1685rpm
CS:GO

1920x1080分辨率,特效全极致

帧数179fps、温度60°C、功率106.1W、转速1163rpm

帧数181fps、温度65°C、功率98.4W、转速1331rpm

帧数197fps、温度72°C、功率111.8W、转速1626rpm
LOL

忘记改成1920x1080了,2560x1440分辨率跑的,特效全极致

帧数156fps、温度55°C、功率51.5W、转速1374rpm

帧数235fps、温度60°C、功率94.8W、转速1375rpm
无限法则

1920x1080分辨率,全中特效

帧数121fps、温度66°C、功率112.2W、转速1648rpm

帧数145fps、温度75°C、功率117.8W、转速1700rpm

帧数87fps、温度80°C、功率119.2W、转速1880rpm

帧数90fps、温度81°C、功率120.6W、转速1862rpm

帧数99fps、温度82°C、功率119.7W、转速1799rpm
PUBG

1920x1080分辨率,材质、可视距离、抗锯齿3极致

帧数104fps、温度68°C、功率111.1W、转速1632rpm

帧数104fps、温度71°C、功率115.6W、转速1705rpm

帧数96fps、温度74°C、功率117.3W、转速1697rpm

帧数101fps、温度78°C、功率118.9W、转速1905rpm

帧数91fps、温度77°C、功率119.7W、转速1844rpm

帧数101fps、温度78°C、功率119.5W、转速1951rpm

帧数110fps、温度78°C、功率119W、转速1880rpm
游戏部分总结:
日常CS、LOL不管是1920x1080还是2560x1440分辨率,随意开全极致特效即可,反正帧数都是130~230fps蹦跶,温度功耗都不错(100W上下、55~70°C);无限法则跑出最高温度82°C,比蓝宝石超白金高6°C,功率基本贴着TGP的120W,结合散热器的规模倒也不算太离谱;PUBG表现还可以,感觉AMD的驱动是玩儿了命地对PUBG做优化啊,现在1080p三极致稳定80fps以上对于RX570这个级别的显卡来说太轻松;关于温度为啥上80°C,原因很简单,这次我专门把风扇转速监控数据也标出来了,几乎所有3D场景下风扇转速都在35%以内晃荡,1900rpm算到头了,以噪音安静优先的BIOS策略设计,让人很容易联想到XFX╮(╯▽╰)╭ 喜欢看低温的话驱动面板里手动调整风扇转速即可,不过对AMD的GPU来说,这个温度只能说正常了,毕竟超白金也就是75~78的样子。温度压力测试+全文总结
传照片的时候跑了10分钟的Furmark,LR里开启GPU加速之后,相当于双拷GPU了,峰值温度81°C,99%温度区间是77~79°C,还算凑合吧,一分钱一分货了。

这张显卡的最大优点就是便宜,外加2017年25周的年份,基本上和2016年的RX470D、RX470拉开断代距离。噪音表现不错(废话,风扇转速这么不积极~),再就是功耗表现还可以,细心的同学们应该看到前面所有游戏测试中,峰值功耗基本不会超过TGP策略写定的120W,这意味着你只要有一块450W额定功率的电源,带这张显卡基本没啥压力了(不过3DMark可是会无视TGP峰值、直接跑动态功耗峰值的,因此3DMark测试中会摸到150W附近探测6Pin供电底线)。

489的满血和299的残血,谁是你的菜?
299块钱买RX570对我来说还是挺突然的,本来这波分叉之后,很多矿渣拉回去继续榨油了,如此突然地推出一小波2017年下半年的矿渣,也算是给预算不丰裕的玩家们,解一解燃眉之急了(๑•̀ㅂ•́)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关注淘数码、点赞转发本文之后,发私信【201911011】自动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以上就是本期Tony哥玩矿卡的全部内容,感谢阅读本文,我们下期节目再见ヾ(•ω•`)o~
更多阅读:
5月26日捡漏汇总:半导体手机散热器降至58元、5.9元USB风扇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