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何让手机也跻身专业摄影设备的行列?有了支撑其摄影的设备,这个构想愈发成为可能。
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拍照早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甚至是非常核心的功能。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手机在一开始,是不支持拍照的。
尽管三星SCH-V200和京瓷VP-210在1999年就已经发布了带拍照功能的手机,但是消费者能真正买到的第一台拍照手机,还是要数2000年发售、内置11万像素CCD摄像头的夏普J-SH04。虽然由于日本手机市场本身的封闭性,这台已被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列为「未来技术遗产」的机器并没有在当时的全球范围内引起较大反响,但却在事实上引领手机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直到2002年,诺基亚发布了7650。这款拥有2.1英寸屏幕、104MHz处理器和3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是诺基亚旗下第一台五维摇杆手机、第一台Symbian S60智能手机、第一台彩屏手机,也是第一台内置摄像头的手机。随后,以Nokia N系列和索尼爱立信K系列和C系列为代表的两大拍照手机系列,拉开了手机拍照快速发展的序幕。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机型,比如率先搭载自动对焦摄像头和和氙气闪光灯的索尼爱立信K750i、搭载3倍光学变焦镜头的诺基亚N90和三星G810、内置8GB存储的N95,还有支持光学防抖和16倍数码变焦的索尼爱立信C905等等。
这一时期,手机的CCD逐渐被CMOS所取代;手机摄像头的像素也从早期的30万、130万、200万、320万,慢慢发展到了500万、810万,手机拍照的画质,也在不断提升。
但即便如此,手机的拍照功能,在这个时期依然只能满足基本的日常使用。所以其实也不难想象,即便是在第一代iPhone已经发布的07年,内置摄像头的手机大约才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一半。我那时候还买过一台黑莓8820,那台手机就不带摄像头(当时据说是出于保护商业机密的考量)。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点:
一是早期的手机摄像头确实像素偏低,拍出的照片不清晰;
二是当时的手机拍照在软件方面优化不到位;
三是受制于当时的网络环境和互联网生态,拍出的照片分享并不方便,也没有那么多地方可以分享。
2010年,Nokia N8发布。这款手机凭借1200万像素卡尔蔡司认证镜头和1/1.83的「超大」CMOS,超越了当时大多数中端卡片机。两年后,在MWC上首次亮相的拥有4100万像素的Nokia 808 Pureview,则更是让手机的拍照硬件达到了当时的巅峰。
而最近这两年,手机拍照的进步更是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采用「双摄」的主流手机不仅可以拍出接近单反的虚化效果,甚至部分厂商如vivo还定制了单独的DSP,以求在大光比环境下拍出更清晰的照片。
在软件层面,现代的主流手机都支持场景智能识别,在夜景、逆光HDR等场合会进行专门的优化;而以美图手机为代表的美颜手机,则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滤镜+算法,受到了无数小姐姐的推崇。
也因此,伴随着手机拍照在软硬件方面的全面提升,已经有越来越多像@美图摄影日记-张千里、@摄影师李白兔子 这样的专业摄影师开始用手机进行摄影创作。
与此同时,在生态层面,得益于iPhone带来的「手机全自动模式也能拍出好照片」和iOS生态所培养的移动社交生态圈的不断成熟,以及3G网络的普及并快速向4G演进,用手机拍照并分享到各种社交网络逐渐深入用户的日常。
可能不少人对手机摄像的印象还停留在微信小视频层面,但其实得益于手机强大的处理能力,现在不少手机,比如iPhone 8 Plus,已经支持录制4K 60fps、1080p 240fps的视频。这样的实力,已经可以媲美松下去年发布的AU-EVA1电影摄像机,而后者售价约合人民币5.5万元。即便是一些特定的场景,比如慢动作,有些手机——比如索尼 Xperia XZ Premium 也已经支持720p 的960fps 视频录制。
再加上现在的旗舰机普遍拥有高品质的录音效果,因此在硬件上已经达到了专业摄像的门槛。
事实上,早在2015年,就有一名好莱坞导演用一部iPhone 5s几乎全程拍完了一部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电影《橘色》(Tangerine);而就在两个月前,美国知名导演桑德伯(Steven Soderbergh)使用苹果手机拍摄了一部名为《Unsane》的恐怖电影,这部电影将于今年3月28日在美国院线上映。
当然,iPhone拍摄的画面目前还不能媲美真正的35毫米胶片,但只要拥有足够的电影知识,再辅以其他一些配件,确实可以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拍摄出画面唯美的影片。
不过,目前用手机进行专业的影像创作,光靠手机本身显然还是有些吃力的,专业的配件必不可少。
以拍长曝光为例,尽管有些手机内置了长曝光模式,但如果纯粹靠手持的话,那么拍出来的照片依然会受到心跳/呼吸、路面震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产生明显的抖动。因此拍摄这类题材的照片时,至少还需用到一个简单的小型手机支架。再比如,如果要用手机进行一些微距或者广角题材的创作,也需要给手机安上一些额外的镜头配件。
而如果想要用手机来进行更精细的创作,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更专业的设备了。提到专业,很多人可能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斯坦尼康那样的「大家伙」。但是对于手机摄影而言,一般用不到那么复杂笨重的产品。因为随着手机的进化,手机配件也在进行着快速演进。在手机影像方面,大家更常用的是手持稳定器/云台。手持稳定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用来进行全景照片、长曝光等静态照片的创作;第二个,则是在录制视频时,可以单手提升画面稳定性还能同时保证足够的灵活性。
在前几天的 CES2018 上,大疆发布了灵眸OSMO手机云台2。作为 OSMO Mobile 的升级版,OSMO Mobile 2由于采用了全新的结构设计,因此在收起后体积比第一代小了很多、形状也更规则,这使得收纳更方便、也更便于携带。
在按键设计上,OSMO Mobile 2取消了背面的扳机按键,而是采用了更为常见的布局:
原本右侧的开关拨杆变成了正面的圆形开关键;同时,在机身左侧则新增了一个变焦滑杆。这样改动的好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误操作几率。
而在原本电源拨杆的位置,则变成了一个USB口——由于升级了内置电池,USB口的加入,可以让 OSMO Mobile 2在关键时刻充当移动电源。
在电量显示上,OSMO Mobile 2把原先左右两个LED灯改成了了大疆航拍器上的经典横排显示方式,这样手柄的状态看的更加一目了然。
此外,在手柄底部原先电池仓的位置,OSMO Mobile 2还增加了一个1/4螺丝口,这样整个手柄的兼容性也大大增强。
在手机的安装方式上,OSMO Mobile 2从一代的旋钮式改成了弹簧卡扣,更加贴合普通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
不过,OSMO Mobile 2在水平转动时依然不能实现360°,而是有一个专门的卡位,我猜测这可能是出于防止手柄不停自转的考虑。
在软件方面,目前的 DJI Go app 中,选择 OSMO Mobile 已经可以检测到 OSMO Mobile 2,并且可以使用全部功能,但我依然希望在正式上市前大疆应该会对这款 app 再做一个更新。
DJI GO当中我最喜欢的是九宫格拼图功能。手机的全景模式固然简单,但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方便,尤其是在大光比环境下。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 OSMO Mobile 2的一键无缝拼接全景照片真的好用。
在视频录制方面,DJI GO 的智能跟随模式可以自动识别物体并进行追踪拍摄,这一点对于喜欢进行大范围延时摄影的同学来讲尤其重要。
在拍摄滑板等运动对象或者步行时产生的震动,OSMO Mobile 2可以依靠内置传感器和无刷电机实时调整,让画面保持稳定流畅。虽然目前手机也有内置防抖功能,但是大疆手持稳定器的效果还是要好上不少。
针对当前年轻人非常热衷的自拍和直播,OSMO Mobile 2还增加了竖拍模式。
同时,大疆还和新浪微博进行了合作,在GJI GO中内置了新浪微博直播。只要绑定了自己的账号,那么就可以直接在DJI GO内直播,而不必在不同APP之间切换。在直播的同时,有需要的同学还可以尝试进行美颜。至于效果嘛,反正我同事试过之后觉得「非常明显,值得肯定。」
当拍摄完一件作品之后,你还可以通过APP内置的编辑功能进行简单的美化后期,随后就可以直接分享到大疆的社区。这也是大疆的稳定器相比友商的又一大不同。
事实上,在当前智能手机的影像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之后,手机用户强烈的社交和分享欲望已经在推动手机影像朝着趣味性,或者说「好玩」的方向发展。毕竟受制于本身的体积,手机的摄像头在硬件上已经很难再有大的突破。但与此同时,凭借手机处理器愈发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APP所带来的接近无尽的可扩展性,再加以专业配件的辅助,相信手机未来的影像作品将在愈发专业的基础上,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