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数字尾巴达人谈 -- 聊聊那些年你邂逅的英特尔产品

 人阅读 | 作者xiaolin | 时间:2023-08-19 10:18

“灯,等灯等灯”这经典的音调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传奇。只要一听到这个声音,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英特尔。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成立于1968年,具有46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相信大家对于英特尔的认识大多数是从 PC 开始,直至现在,英特尔仍然占据霸主地位。近几年,英特尔逐渐从 PC 领域向外扩张。在数字尾巴中我们也分享过不少极具英特尔特色的产品:从笔电、一体机到平板、手机,见证着英特尔的每一步创新。

本期尾巴达人谈,我们特别邀请『英特尔创作团』的四位达人,与我们一起畅谈他们与英特尔结缘的那些年。

你是什么时候认识英特尔的,你的第一款英特尔产品是什么(包括 CPU 型号)?

@MrF:第一次听说英特尔,是很早的时候,但那时候很小,还未接触电脑,只是从电视广告里知道的。

@RainyText:我与英特尔产品初识是在 2008 年。家里购入第一台笔记本,搭载酷睿2双核T6400。

@UCG-MrMelmen-HLGC:2000年,第一台组装机就用上了英特尔——赛扬,具体型号记不清了,但依稀记得开机自检画面时看到CPU频率在800mHz左右【因为当时很多游戏对主频有最低要求所以稍微刻意留意了一下】。

@BMWX6mm:初识英特尔是99年,还在上初二的我拥有了第一台电脑--联想天鹤600:奔腾II 350MHz 处理器、64M内存、4G硬盘;

你的第一款英特尔产品使用感受如何?(可围绕搭载它的产品使用体验展开)

@MrF:从严格意义上讲,属于我的第一款英特尔产品是上大学后(2011年)买的联想V470,搭载的是酷睿i5-2410M CPU。对于这款使用三年多的产品,其实感情要远远大于感受,尽管有时候会崩溃,会卡顿,但是当时买的时候就不是奔着最好的去选的,而是选择最适合我的,对于一个非游戏控,只是用电脑做一些日常的事务,这完全够用了,并且还是带给我很优秀的体验的,如果说我大学的这几年里印象最深的一件物品的话,当然就非这台电脑莫属了。

@RainyText:日常使用本本最多的就是转码以及剪辑视频,酷睿2双核T6400 处理视频的能力相当不错,给我带来了很多便利,不过比起现在使用的酷睿i7 3630QM还是有一定差距。

@UCG-MrMelmen-HLGC:一开始还是用得挺开心的,极品飞车、古墓丽影等游戏都能顺畅运行,但几年后除去显卡因素在日常使用中很容易出现明显的性能瓶颈,单独打开一个门户网站CPU就显得十分吃力,平时几乎时刻处于满载边缘,好像它是用燃烧生命在为我服务一般。个人觉得赛扬系列犹如QQ之类的一辆超小排量的车,无论怎么改装用途都只能是买菜代步,在当时来说应付日常主流应用还是需要奔腾以上级别的INTEL芯。【听说赛扬将退出历史舞台了,小小缅怀一下。】

@BMWX6mm:第一次使用电脑,自然是各种学习和研究,很奇怪的在用了多年以后系统都没崩溃过,在能够熟练操作win98系统以后电脑就成为了游戏机:仙剑98柔情版、极品飞车3、大富翁4、铁甲风暴等陪我度过了初中生活,那时的程序对硬件要求很低,也没有感觉卡顿。

2014 年 9 月份英特尔发布了一款划时代的新产品 -- Core M,请谈谈你对 Core M 的看法;

@MrF:对于Core M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14nm的制作工艺以及主打的低功耗吧。可以让最终产品不再内置散热扇,这就意味着笔记本可以做的更薄更轻便,不需要再为散热扇而放弃一些设计,这算是为日后更惊艳的产品打下基础吧。

@RainyText:14 年 9 月份英特尔发布了一款划时代的新产品 -- Core M,主打低功耗、供平板等无风扇设备或极薄的笔记本使用,这也是英特尔在不断推动电脑形式改良的重要标志之一,很期待它的市场表现,会不会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让我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多了一个更好的选择。以后可以有更薄的平板啦~

@UCG-MrMelmen-HLGC:小巧:Core M的封装体积更小,TDP降低程度更多,留出更大的空间给电池等其它硬件;轻薄:搭载Core M的设备厚度可小于9mm,这项“特点”在平板界貌似来得有点晚,但在笔电界还是值得追求的。无风扇设计:英特尔终于在这颗芯上有信心取消了风扇足以证明Core M过硬的实力。集成下一代核芯显卡:图形能力在移动设备端更加让人期待,Core M在实现续航的同时仍不失性能,但能否真正实现二者的平衡还需日后消费者的检验。

@BMWX6mm:14nm工艺、无风扇设计、超低功耗,这款划时代的移动处理器为便携设备的超薄设计带来了极限可能,同时拥有不俗的性能!Core M的诞生预示着高性能、超便携的移动设备离我们不远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