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增多,“这可是好事”

 人阅读 | 作者xiaofeng | 时间:2023-08-03 13:03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日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8年)》显示,2018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49.9万份,同比增长4.9%。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增长趋势

“这可是好事!”深圳市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毛秋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告数量的上升,并不意味着药品安全水平的下降,恰恰相反,这说明我国药品监测体系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监管部门对药品的评价更有依据,药品风险更加可控。

在医疗实践中,能全面、及时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最大程度地进行避免,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

什么症状算“不良反应”?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介绍,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毛秋荣表示,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不同。

药品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临床表现与常见病、多发病很相似,如皮肤附件损害(皮疹、瘙痒等)、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等)、泌尿系统损害(血尿、肾功能异常等)、全身损害(过敏性休克等)等。

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

2018年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我们俗称的“副作用”就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种,也叫副反应,指药品按正常剂量服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比如,阿托品具有解除胃肠道肌肉组织痉挛作用,但同时也会扩大瞳孔,当患者服用阿托品时,容易产生视物不清的副作用。

除了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还包括毒性反应、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等。

报告不良反应有多重要?

药品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有非药品因素和药品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等;后者包括药品相互作用、赋形剂影响等。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病理状态的病人身上表现不尽相同。因此,药品的不良反应很难预测,有些问题只有在大量人群使用后才能发现。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有利于及时发现药品的潜在风险,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限制、停止有关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避免同样的不良反应重复发生,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药学部主任吴建龙告诉记者,该院肾内科腹膜透析室曾监测到10例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发生腹膜炎,比例较以往同期增高。

该院立即将相关情况报告深圳市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研究院,启动应急程序,报告监管部门后封存了相关批次腹膜透析液,并进行了现场抽验检验。

经调查,由于生产过程中灭菌柜使用的压缩空气空压机故障,造成腹膜透析液发生漏液。该事件的及时处理,避免了该药品因质量问题给更多病人造成安全隐患。

截至2018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经与医疗机构合作建设了150余家监测哨点,并开通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直接报告不良反应通道,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更全面、更高效。

在2018年的149.9万份报告中,来自医疗机构的报告占86.8%,来自药品经营企业的报告占8.0%,来自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占5.1%,来自个人及其他报告者的报告占0.1%。

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来源分析

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虽说报告增多长远看对大家都是好事,但对患者而言,不良反应能避免还是要避免,特别是有些已经得到检验的规律应该知道。

《报告》显示,在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按照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品占83.9%、中药占14.6%、生物制品占1.5%。

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类别情况

在化学药品中,例次数排名前5位的类别为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肿瘤用药,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神经系统用药。

在中药药品中,排名前5位的类别为理血剂中活血化瘀药、清热剂中清热解毒药、开窍剂中凉开药、补益剂中益气养阴药、解表剂中辛凉解表药。

涉及的生物制品中,抗毒素及免疫血清占33.2%,细胞因子占24.5%,血液制品占5.7%。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给药途径

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静脉注射给药占60.0%、其他注射给药占4.2%、口服给药占32.2%、其他给药途径占3.6%。

根据数据分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了合理用药提示:

1.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2.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3.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4.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5.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