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益于国家利好政策支持,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备受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创新药企业犹如走在一条举步维艰的攀登珠穆朗玛峰之路上,尤其对于初创企业,每一个沟壑都可能断送前程。企业家带着技术,带着热情努力攀登,真金白银投入,扎扎实实探索,倘若具备创新实力,有时候距离销售、盈利,只是时间的问题。
中国的创新药竞争
以PD(L)1为例,PD(L)1美国获批8个,覆盖3亿人口,目前皮下注射仍在研究申报。中国PD(L)1批了10个,进口4个,对应14亿中国人口,2021年皮下注射已经获批。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单域抗体,3D Medicines(01244.HK)第一个商业化产品恩维达®上市做三个一期试验,first in human在美国,全新分子(NME),2017年拿到美国IND,在全球开展一期试验的中国创新药较为少见。
分析称,中国目前有60张PD(L)1 IND打基础,最后获批十几个,才有今天市场上价格的竞争,才有今天的头部公司可以一个产品有十几个适应症,才有几个公司可以尝试FDA的BLA,在全球市场参与竞争。
生物医药的风口
资本市场在追捧什么样的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投技术、投人才、投产品,无可厚非。2021年之前,只要有长板够长就够了,而今天对生物医药的要求则是所有板都不能短。中国创新的生物医药企业才走过十几个年头,科学家在成长,企业家需要磨练,市场最终需要关心的就是给投资者创造价值,价值从哪里来。
“做药这条路尤其艰辛,每个环节都需要能力,研发不只是实验室,如果不能在临床上有价值的方案、可达成的终点、监管认可的沟通,那就永远是个创新分子。”分析人士指出,开发药的核心不是分子多新,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风险获益比,只有上临床才见真章。
中国创新药企业的生存模式
做创新药产品能获批才是第一步,质量体系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家创新药企业都要把产业链拉满,做到产研销一条龙吗?
业内人士表示,在资本充裕、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可以,但这不一定是最高效的方式。一座工厂只生产一个产品时,产能不是最优化,成本不值得;一个上千人的销售队伍,只有一个产品时,若不允许销售人员“开小差”,管理成本将极高。
分析认为,合作共赢的模式能发挥大家的优势,把蛋糕做大才是最优选择。做企业最终是为投资人、股东实现价值,兑现里程碑承诺,市场应尊重每一种创新模式。
“中国的创新药企业还是个刚刚学习走路的孩子,大家推崇的教育方式应该是鼓励更多探索。”分析人士指出,行业希望看到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蓬勃发展,有一天做到靶点创新,做出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跨国公司与世界比肩,但是请尊重时间,尊重价值创造的规律,成就中国生物医药创新。
本文源自中国财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