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西伯利亚的寒流,似乎比往年要来得更猛,北京的冬天让人感受到了刺骨的冷。伴随小蓝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小玩家们的出局,一股心理上的寒流袭遍整个行业。企业和资本如同狂欢时被浇了一盆冷水,且冰冷的水在这寒冬中,很快上了冻。
另一方面,ofo小黄车近日宣布入驻法国巴黎,至此ofo已在全球20个国家展开运营,而摩拜也进入了12个国家,共享单车行业头部两家企业的全球布局与惨不忍睹的其他竞争者的黯然离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小玩家的退场对整个行业并非坏事,泡沫破裂后真正考验行业的是未来精细化运营的内功。
从共享经济到共享单车,绝非偶然
“共享经济”概念如今的铺天盖地,绝非偶然。
这个术语早在1978年就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提出,它并不是新理念。其本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弱化占有权,强调使用权,它的价值是重新分配社会闲置资源,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
共享经济理念的社会实践早在中国铺开,2012年,那时的滴滴创始人带着80万创业资金,在北京试图通过出租车的信息化解决老百姓打车难的痛点。他们发现当80%的出租车司机都已经是滴滴用户的时候,高峰期依然叫不到车。于是,分享座位的想法,让滴滴迅速开拓了专车、快车、顺风车、拼车等一系列“共享”业务。虽然,那时共享经济概念还没炒热,但低碳、高效、智能的出行,还是得到了用户青睐和政府包容支持。
而到了属于共享单车的时代, 态势已成井喷式发展,一发不可收拾!2015年6月6日,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一位姓胡的同学,勇敢地推着车牌号8808的山地自行车,加入ofo共享单车体系, 共享单车的历史也从这一刻开启书写。紧接着,ofo在北大校园盛行起来,且来自中国最顶级学府师生们的反馈非常好。
不得不说ofo对用户痛点拿捏相当精准。从校园中的自行车需求找到灵感,延伸到短途出行在城市的旺盛需求——“最后一公里”就是供需矛盾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平台,连接资源和需求,实现资源更高效地再分配和再利用——ofo每一个技术性的关键提升,都为这个品牌从高校学府里走向世界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泡沫破灭是必然,是件好事
看起来模式总是容易复制的。很快,躁动的资本市场变得不安,乃至疯狂! 泡沫开始了!
ofo的模仿者纷至沓来,大小资本不计成本地疯狂投入,一时间,中国的各大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颜色都不够用了!”过量而且不合理的投放一度给城市空间造成了负担,引来了各方抱怨。
也就是半年前,共享单车正处于群雄争霸的竞争阶段。被誉为“中国自行车第一镇”的天津王庆坨镇:工厂日夜开工不再稀奇,伴随着随处张贴的招工启事,大量周边省市的人口又开始重新涌入。这仅仅是整个自行车产业链“大跃进”的缩影。不难想象,共享单车创业热潮中,到处充斥着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当时,就有许多分析师预测:共享单车行业将迎来血腥的整合期,只有一家或两家公司能够存活下来。可狂热的人们或许还在热衷于概念的炒作,或是心怀侥幸的强撑坚持,没有人在意这冷静的声音。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是雷军的经典语录,也是当年智能手机行业最疯狂的一个缩影。那是另一场泡沫打造的幻影狂欢。当初,市场蛋糕看起来异常庞大的,诸多智能手机品牌群雄并起,大多数却也最终在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审美变幻以及需求饱和后,迎来覆灭。一切不过短短几年,并且将诺基亚、爱立信等经典老牌埋葬。
能够坚持到最后的永远是冷静的智者。就像现在的ofo和摩拜,不知道屑不屑于对街边冷风中找不到主人的的彩色单车问候一句:“ARE YOU OK?”
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中说:“企业如果再市场上被淘汰出局,并不是被你的竞争对手淘汰的,一定是被你的用户所抛弃。”这里并不想讨论ofo和摩拜的成功细节,也不想分析小蓝们的失败教训,只是想说明,活下来的一定是最合适的。ofo和摩拜的用户体验更符合用户口味,服务质量更令人满意,管理调度也更科学,共享单车市场迎来更规范化的发展,竞争确实是一件好事情。
“共享+”模式站在风口,谁是下一个ofo?
共享单车催热共享经济概念,“共享+”的模式到底有多火爆?
在北京百子湾大街上,梦想加、新派公寓、无界空间等联合办公空间百米之内触目皆是,相比较而言,创业企业在共享办公空间租赁工位比独立租办公房要节约40%甚至60%的成本。“衣二三”、“女神派”、“多啦衣梦”的出现,让年轻女性能够用经济实惠的价格享受潮牌时尚的愉悦体验。Airbnb、小猪短租、途家网在满足旅客多元化住宿需求的同时,将闲置房源的使用效率发挥到最大化……
共享经济的概念,确实给创业者打开了一种新思路,除了像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按摩椅等这些“共享+产品”的模式,“共享+技能(知识)”的模式也逐渐出现。就比如“共享娱乐”平台,它基于泛娱乐场景,通过共享用户碎片化时间,对接实现每个人的娱乐技能和共享价值。共享经济的模式五花八门,分享的思维深刻影响当今的创业者,它的价值不容小觑。
共享经济不是在创造新的需求,而是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借助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机会,从而解决用户痛点、实现供求的有效对接。根据IDDRI的调查,共享经济在价格、资源配置、消费体验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只有在匮乏年代,人们才需要通过拥有的方式消解焦虑”,从这个角度而言,共享经济的社会价值不容忽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产能过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共享经济的模式受到资本的热捧,这也加速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共享单车泡沫破灭,处在风口的共享经济,却才刚刚开始,谁能够抓住用户痛点,谁就将成为下一个ofo或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