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玩家在挑选游戏本时,都会非常注重“满血”这个关键词,以英伟达GeForce RTX 3060独显为例,只有超过130W才能算是满血释放。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满功率输出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移动显卡的标准功耗上限
英伟达GeForce RTX 30系列移动独显都有一组最高的默认功耗上限,比如RTX 3060就是115W,RTX 3070和RTX 3080为125W和150W。

理论上,哪怕笔记本的散热模块和供电都存在冗余,这些显卡最多也只能运行在上述功耗以内。
既然散热模块和供电都有冗余,如此运行逻辑显然还是有些保守了。
在更强供电设计的加持下,英伟达GeForce RTX 3060独显的基础功耗可以从115W提升到125W(RTX 3070 Ti基础功耗、可达135W),此时再叠加Dynamic Boost从CPU那边抽调的15W,可以实现更极致的140W功耗释放(RTX 3070 Ti为150W)。
能够达到此标准的游戏本,往往可以实现更出色的游戏性能。
CPU和GPU的散热和供电分配
笔记本内部的热管往往会(有部分)同时贯穿CPU和GPU,在运行大型游戏时GPU的消耗远大于CPU,此时如果平均分配散热和供电似乎有些不合理。

为此,在很早以前,英特尔和AMD便带来了Dynamic Power Share和SmartShift技术,它们的共性就是临时限制CPU的TDP,以便让GPU能利用CPU做出主动牺牲后释放出的散热空间,进一步释放性能潜力。
英伟达在2020年也在Max-Q技术体系内新增了一项名为Dynamic Boost(动态增强)的功能,其设计初衷是一方面可以在固定CPU+GPU总功耗的前提下,提升整体的性能表现;另一方面则可以充分利用笔记本电脑CPU和GPU的散热系统,也方便笔记本厂商在产品设计时有可能做到更轻薄。

初代Dynamic Boost 1.0技术允许GPU在CPU的性能没有被被吃满时时,从CPU处“借用”最多15W的功耗,但这个借用是单向的,遇到需要更强CPU算力的应用场景时,CPU就无法从GPU这边获益了。

2021年,英伟达推出了动态增强更新,Dynamic Boost 2.0允许GPU和CPU之间双向“借用”功耗,而且可以抽调的功耗范围也提升到了不超过25W。
整个的功耗管理采用AI算法动态调整,调整结果更为精准,可生效的场景更多,整个系统也更为智能。
Dynamic Boost并非标配
需要注意的是,Dynamic Boost技术只是RTX 30系列独显的可选功能,其背后设计到散热和供电线路的优化,需要额外的成本,那怕是很多一线品牌也没有将其纳入标配。
以惠普第一批上市的暗影精灵8(i7+RTX 3060版)为例,由于它不支持Dynamic Boost技术,双烤时CPU和GPU功耗分配是55W(单烤CPU为85W)+115W,哪怕是GPU单烤也仅能运行在115W的状态,因此实际游戏表现略逊于其他一线品牌的同配型号。

为此,惠普很快又推出了惠普暗影精灵8 Pro,在优化了散热设计并支持Dynamic Boost技术后,同样的i7+RTX 3060版双烤功耗为35W(单烤CPU为85W)+125W,GPU单烤时也能实现140W满血输出了。
这种功耗分配逻辑,显然更利于游戏帧数的提升,因为游戏过程中CPU很难满载,140W的RTX 3060才能发挥出最大实力。
一款游戏本是否支持Dynamic Boost技术,我们只需进入英伟达控制面板,在“帮助→系统信息”的窗口中,如果Dynamic Boost 2.0处于“是”便就是支持了。

绝大多数情况下,Dynamic Boost技术是随驱动默认开启的,用户无法手动干预。不过,也有部分笔记本厂商将Dynamic Boost的开关集成进了随机预装的控制台软件中。
以机械革命为例,笔者使用的Z3 Air(第11代酷睿i7+RTX 3050),就能在控制台软件中随时开关Dynamic Boost技术,并进行5W~15W的功耗调整。

在关闭Dynamic Boost技术时,这款游戏本在FurMark单烤CPU时的显卡功耗仅有70W,开启Dynamic Boost技术并将其拉至15W后,单烤GPU的功耗则可提升至85W。

当然,Dynamic Boost技术在拔高GPU性能的同时,也会导致CPU性能下降,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还好,绝大多数游戏都更吃GPU,所以从CPU这边抽调而来的功耗,往往都能带来一定的帧数提升。
如果你的笔记本玩游戏体验没有别人同配置的好,可以看看机器的GPU是否支持Dynamic Boost技术,以及是否支持独显直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