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线来看,现代意义的智能手机诞生于2007年,爆发于2010年,并在随后的十余年中历经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下面,咱们就先来回顾一下智能手机在系统层面的故事吧。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智能手机而言,它的“器”就是操作系统。
现在如日中天的iOS和Android原本都属于智能移动系统中“小学生”,但它们最终却迈向了人生巅峰,成为了手机系统中的绝代双骄。
前·智能手机时代
每个时代,都有着对“智能手机”概念的独特理解。而微软和诺基亚,都曾是前·智能手机时代的领军者。
2001年,微软发布了脱胎于Windows CE(1996年发布)的Pocket PC 2002和Smart Phone系统,并将这套类似Windows XP风格的智能化系统装在了手机身上。
2003年,Pocket PC和Smart Phone统一改名为“Windows Mobile 2003”,至此“Windows Mobile”系统(下文简称WM)便登上了历史舞台,经过WM 5.0(2005)、WM 6.0(2007)、WM 6.1(2008)、WM 6.5(2009)的多次迭代而逐渐走向成熟。
历史上最经典的Windows Mobile系统手机HTC HD2,可以刷Android系统,可玩性在当时堪称NO.1
为了对抗Windows CE,诺基亚、Psion、爱立信和摩托罗拉等公司于1998年联合打造了Symbian(塞班)开放式平台,并成功吸引了ARM、德州仪器、松下、西门子、三星、联想等厂商先后加盟。
诺基亚7650,首款预装塞班S60v1用户界面的智能手机
塞班系统的智能化则始于2001年基于Symbian 6.0系统(支持GPRS、WAP1.2浏览器、蓝牙、可运行基于C++和J2ME开发的程序)打造出来的Series 60第一版用户界面(S60v1),并通过S60v2和S60v3逐渐奠定了诺基亚在前·智能手机时代的领导地位。
狼来了
2007年,就在消费者还在争论微软WM6.0和塞班S60v3两种系统谁更智能更好用之际,苹果高调发布了第一代iPhone(预装iPhone OS系统,直到2010年iPhone 4时才改名为iOS),随着第二年App Store的正式上线,更大的屏幕、多点触控的交互、简洁的UI以及可随时获取APP的方式彻底颠覆了智能手机的游戏规则。
这个男人与这款手机,改写了智能手机的游戏规则
除了苹果,谷歌也虎视移动市场的蛋糕很久了。2008年,谷歌正式发布了Android 1.0系统,而来自HTC代工的T-Mobile G1则是世界上第一款为Android设计的手机。
为了与同期的iPhone抗衡,Android系统展开了快速的迭代,截至2010年,Android系统从1.0、1.5、1.6、2.0、2.1、2.2一路进化到2.3,在功能和体验方面逐渐趋于成熟。
作为智能手机领域的老将,诺基亚和微软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新崛起的小弟胡来,前者于2008年发布了全新的S60v5版塞班系统,可以像iPhone一样触控操作。
诺基亚N97系列,S60v5系统机皇
可惜,S60v5在体验上远不如同期的iOS和Android,所以诺基亚在2010年还曾试图以预装Symbian 3系统的Nokia N8和2011年MeeGo系统的N9扳回一局,结果又以失败告终,2012年上市的Nokia 808 PureView手机也成为了塞班系统的绝唱。
Nokia 808 PureView影像革命的起点也是塞班系统的绝唱
由于WM6.x系统表现不佳,微软在2010年发布了全新的Windows Phone 7系统(下文简称WP),简洁高效的磁贴界面令人印象深刻。2011年2月11日,微软携手同样失意的诺基亚(2013年诺基亚手机业务正式被微软收购),联手打造出了Lumia系列,凭借优秀的工业设计和流畅的系统,WP曾一度与iOS和Android并列为第三大智能手机系统。
Lumia系列手机在设计上非常出色,只是受限于系统没能真正崛起
可惜,WP系统手机无法跨代升级(WP7.5不可升级WP 8.0),功能落后,相关的软件生态也不完善,很快就被市场抛弃。
绝代双骄
时至今日,iOS和Android已然成为了智能手机系统中的“绝代双骄”。不过,iOS在功能上却逐渐从引领者变成了跟随者,最新iOS14系统的很多功能都是参考Android系统而来。
Android系统自7.0开始大版本升级的意义也被逐渐淡化了,因为原生Android很多所谓新功能,其实早就被其他手机厂商深度定制的系统所集成。比如Android 10新增的屏幕录像、Android 11新增的滚动截屏/长截图,都是国产手机厂商们玩剩下的功能了。
未来,智能手机系统将更加专注于细节和体验上的提升,比如更合理的省电机制、可以榨干硬件潜力的游戏模式、不浪费每一分网络资源的多通道加速技术、更强大的广告屏蔽和隐私管理、在更多功能方面融入AI算法提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