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第一季度对于游戏玩家简直狂喜,各种游戏大作层出不穷,感概能生活在这个电子时代,作为一名“老游条”决定来回首一下2022年那些优秀的PC游戏,当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对游戏的理解和喜欢的类型并不一样,以下选单仅仅代表个人看法,有其他补充或者疑惑欢迎理性评论。

硬核挑选了十款PC平台游戏进行评价,简单聊聊它的主要吸引之处,其中有五款来源于其他游戏机平台,主要是硬核作为坚定不移的PC玩家,PC平台上的已经玩不过来了,等移植+升级特性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像索尼这种专业户对于PC游戏业务也开始重视了。

除了游戏本身好不好玩,PC玩家更多是关心电脑配置是否可以流畅运行,硬核手头上的A卡会比较齐全(RX 7900 XTX/RX 7900 XT/RX 6750 XT/RX 6650 XT/RX 6500 XT/RX 6400,具体显卡和其他硬件介绍,可移步到文章最后一部分),这次除了分享每一款游戏的体验感受,从千元入门到目前旗舰级显卡,针对每一款游戏都进行了最新版本的性能测试,以便大家可以参考。
本次测试安装Adrenalin 23.2.2(WHQL)的显卡驱动(23年2月23日更新),操作系统是Windows 11 22H2最新版本,处理器是Ryzen 7 7700X是默认PBO AUTO状态(对于本次挑选的游戏,一般千元主流级处理器即可满足),搭配两根DDR5 6000C32 16GBX2组成双通道内存,并在BIOS中开启SAM技术提升一些显卡性能,测试结果除了光追设置以外不会涉及到FSR技术,因为这样才是最好的保底方案。
《怪物猎人崛起:曙光》PC版
MHR的舞台来到了古朴且熟悉的旧大陆,整个地图中的建筑和人物充满着雅致的和式风情,故事围绕着“百龙夜行”展开,怪物阵容是可观的,主要是老怪物及其亚种,新怪物只有王域三侯,得亏卡普空“老饭新炒”传统技艺还是在线的,毕竟不少怪物不仅是换属性,而且细微之处比如攻击判定的改变,狩猎思路都会因此改变。

本作加入了全新的玩法机制,其中翔虫技、御龙和牙猎犬印象会比较深刻,因为它们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狩猎流程,翔虫最基础功能就是高速移动,实现了地图极大范围探索,除了一些替换技,翔虫也能在空中做出相应的动作,而且它的御龙机制堆伤害之余也爽快。新伙伴牙猎犬和原本的艾露猫直接就是一猫一狗出门,骑着就不会消耗耐力,同时去狩猎途中骑着也能嗑状态,狗能打架且不简单,因为它能打出属性异常,总得来说战斗体验是直线上升的。

怪异探究:角龙任务通常在6分钟左右就可以搞定

感谢Switch平台孱弱的硬件性能,移植至PC平台的《怪物猎人:崛起》以及后续多平台同步发售的大型DLC《怪物猎人崛起:曙光》并不需要很强的硬件配置,即便PC版本拥有更高清的贴图和分辨率,并且不锁帧,毕竟基础游戏是源于掌机,在PC平台开荒狩猎体验肯定更好。需要注意的是,150%渲染分辨率才是PC版本的正常分辨率,主要是因为Switch平台有个主机模式,看来是直接原封不动搬过来的。

配置需求可以说是相当低,入门级的RX 6400使用1080P高预设画质,也能达到平均70fps,体验已经远远超过Switch平台,而1080P和2K分辨率高刷流畅标准,RX 6650 XT就能完美满足,至于4K分辨率60fps标准,RX 6750 XT就能达到,压根不需要旗舰级显卡。

《战神4》PC版
电影化叙事是索尼游戏的核心卖点之一,其中父女情、父子情搭档是它最受欢迎的剧本,有《最后的生还者》的成功先例,放在不同世界观的《战神4》中自然是水到渠成,何况战神这个游戏IP本来就出名。《战神4》采用业界少有的一镜到底+越肩视角方式去推荐故事,电影沉浸感确实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它很擅长描述人物心理活动变化,与父亲相处的细节交待得很清楚,甚至阿特柔斯的成长分水岭我们都能感知到,变化是自然而真实的。

越肩式视角也带来一些独特的战斗体验,首先它确实能够更加近距离观察到人物动作,便于快速和精确操作,背后视角相对窄很多,需要根据不同箭头作出反应,战神和挑战难度完全是两个世界,战神难度因为敌人攻击频率、攻击方式、血量和属性都不一样,尤其是敌人会随时进行等级提升,而奎爷战斗方式也很丰富,重轻攻击、飞击、卢恩符文、武器技能、盾反、盾冲甚至可以地形杀,再配合阿特柔斯的箭术及被动技能,玩家的操作上限可以很高。

《战神4》主机平台画质仅介乎于PC版本原始和高预设之间(超高为最高),而且没有更高的原生分辨率和更好的反射效果支持,PC版本画质是远超PS4的,放在2023年今天画质仍然能打,而且玩家还可以使用FSR 2.0进行性能提升,不过没有光线追踪加持,也确实不需要。

游戏优化相当不错,RX 6500 XT搭配32GB内存情况下,1080P低画质是可以流畅60fps运行的,不过4GB显存确实不太够用,搭配16GB内存可能会发生较多卡顿情况,使用RX 6650 XT这种甜点级显卡就很友好了,画质和帧率都能兼备,对于追求2K高刷和4K分辨率,那么两款全新的RX 7000系列高端显卡就很适合。

《漫威蜘蛛侠:复刻版》PC版
在漫威宇宙超级英雄中,最受欢迎的是钢铁侠和蜘蛛侠,但明显蜘蛛侠更适合做成游戏主角,因为他的形象更接地气,而且蛛丝摆荡的代入感更强,想想你是怎么荡秋千的,索尼还有它的版权所在,其实《漫威蜘蛛侠》这款游戏已经成功了一半。和影视原作一样,故事虽有改编之处,伴随主角彼得·帕克依然不止是犯罪为主的故事线,而且还有一定的感情线,相对没那么寡,换成钢铁侠就肯定寡死了也不接地气。

游戏是以纽约曼哈顿为舞台,像很多开放式世界游戏一样,能领略到当地的风情,见到耳熟能详的建筑,蛛网摆荡的这种依靠重力移动的方式更是适合看风景,蜘蛛侠的战斗方式更多是赤手空拳,但别忘了他是依靠灵活取胜,蹿来窜去的战斗方式,实际上带来的打击感和流畅度是不错的,为了避免战斗单一以及还原影视作品,游戏中也加入了丰富的道具和战衣技能,其实对本人来说,练得好普通连招才算是真正的蜘蛛侠,另外比较喜欢穿插在过场动画里的QTE事件,电影代入感还是可以的。

《漫威蜘蛛侠:复刻版》移植工作个人认为是索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在游戏启动前(Windows)就能调节图形选项,而在游戏里面,图形选项和游戏画面是共存的,可以即时看到调整选项前后效果,还集成了各种提升技术包括FSR 2.1在内,作为开放式世界游戏,PC版本也加入了光追反射,在此基础上还划分了光追反射几何细节、光追反射分辨率以及反射目标范围(1到10),注意这部分CPU性能过低会影响帧数。

游戏起步建议是8GB以上的显卡,对于RX 6650 XT来说就很甜点了,而高一级的RX 6750 XT体验就更全面了,在2K分辨率以下(包括2K),甚至搭配FSR 2质量都能流畅运行最高光追设置。至于2K高刷和4K分辨率,还是交给两款RX 7000系列高端显卡会好应付。

《漫威蜘蛛侠:迈尔斯》PC版
十款优秀游戏中居然有两款是蜘蛛侠的?个人确实是这么选择的,《漫威蜘蛛侠:迈尔斯》中的迈尔斯和彼得故事截然不同,彼得是成为蜘蛛侠很久之后的故事,关于生涯部分在游戏中是缺失的,而迈尔斯就是一个初学者,他的蜘蛛侠生涯才刚刚开始,而且带有青涩人设的迈尔斯更容易深入描述人际关系,这两条线高度重合都是成长阶段,故事会更加精彩绝伦。

迈尔斯的招式大多数和前作彼得是相似的,那么玩起来容易腻吗?他们的玩法区别体现在和多个敌人战斗之中,彼得可能会依赖于战衣技能和强力装置,而迈尔斯则是使用各种生物电毒液技能即可,实际上毒液技能衔接前作彼得的大部分招式,战斗已经足够流畅和爽快,以至于战衣技能和装置在本作中反而存在感不强,也符合迈尔斯本人的设定吧,个人也更喜欢迈尔斯这样直接的方式。另外本作精简过非主线事件(收集、挑战和支线)部分,游戏节奏把控不错,流程短也不算缺点吧,只能说意犹未尽。

《漫威蜘蛛侠:迈尔斯》画面选项和前作基本相同,就PC版本来说画质观感两者伯仲难分,而对比主机版本优势就很大了,即便本作是登录了本世代最强游戏平台PS5,但大部分画面选项只是相当于PC版本的中等程度,并且不可调整,游戏也支持光线追踪,除了前作的光追反射(包括三个子选项)以外,还加入了光追阴影的支持,画面会更加真实,它也是支持FSR 2.1技术的。

整体配置需求相对前作高一些,不过RX 6650 XT这种甜点级显卡,面对1080P非常高画质依然是能达到流畅水平的,可见索尼游戏的优化功力,中高端的RX 6750 XT就适合2K流畅体验,但要说最大赢家是谁,那肯定得是RX 7900 XT,无论是2K、4K、高刷标准还是光追画质,它都能找到适合的位置,达到流畅的效果。

《神秘海域:盗贼传奇合集》PC版
《神秘海域:盗贼传奇合集》就拿其中的《神秘海域4:盗贼末路》来评价下,这款游戏也是极力塑造索尼近些年来推举的电影化叙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很会调动玩家情绪并加以煽情,兄弟情和爱情在这款游戏中调和得刚刚好,两者谁都不会太过,而且有相互衔接和铺垫的部分,另一方面是运镜手法,比如说德雷克兄弟在游戏不同阶段对话场景中,所站立的位置和相对高度是不一样的,能够展现剧情当前的人物关系,在游戏中存在大量这样的运镜,叙事方面会比同类型玩法的《古墓丽影:暗影》好太多。

具体到玩法,总得来说是第三人称射击和攀爬两者结合,武器种类没有任何属性和改装机制,UI极简化物理引擎真实,除了TPS游戏的掩体系统,还存在一定的环境交互,比如说可以推到桌椅当作掩体,这样的战斗就是无脑突突突吗?答案当然不是,游戏设定只能使用一把副武器一把主武器,弹药有限呆在一个地方会被火力压制,攀爬和射击通常是轮流操作的,在纵横复杂的地形中,挂在墙上只能使用副武器和手雷,所以一般还会通过钩爪转移阵地。至于单纯的攀爬场景,可以施展连贯且漂亮的操作,且关卡场景变化很大不易腻,当然这方面比较戏剧化,主角通常踩到哪都踏到哪。

《神秘海域:盗贼传奇合集》第一次进入界面时会进入漫长的着色器渲染阶段,这样游玩过程加载时间就减少了,图形选项设置很简洁只有寥寥几个,图形的界面有一个显存占用的长条UI,可作为调试辅助,游戏是支持FSR 2.1技术的,移植作业完成效果和《战神4》高度相似。

对于这款游戏来说,RX 6650 XT绝对是甜点之选,2K分辨率它也能达到平均66fps,1080P高刷流畅当然也就顺利基本达成了,而选择入门级RX 6500 XT还是会面临老问题——4GB显存确实尴尬,不过胜在目前内存价格便宜,建议大家直上32GB就好,至于2K高刷及以上的分辨率,直接使用RX 7900 XT以上会比较合适。

《艾尔登法环》PC版
《艾尔登法环》作为2022年度TGA冠冕之者,它的开放式世界和其他游戏不一样,无限大的自由度是给它最大赞赏,玩家一开始就能探索全地图,而且没有明确的探索引导,通关只是佛系进行,当你在一个挑战之中纠缠数百次,即便失去心态,也能跑到另一个区域进行新探索,引导方式虽然模棱两可,但是赐福点设计还是合理的,因为基本上每发现一个新副本或者新挑战,附近必定有赐福点。 游戏中到处还充满着阴险和陷阱,设计真的很老贼,最有趣的是,地面上无数玩家的留言除了在帮助你以外,骗子和戏弄也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

细致到人物成长方面,《艾尔登法环》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角色和职业之分,游戏开始的角色雏形只是给玩家提供不同的开荒难度,到了真正熟悉游戏后,选择合适的流派加点和装备才是核心,尤其是人物属性加点,很考究玩家对于游戏的理解程度,盾反是这款游戏的核心必修课,但很多时候可以通过了解敌人弱什么元素,使用战灰和骨灰等方式协助通过挑战,尽可能包容更多非魂系玩家。

《艾尔登法环》虽然是采用FS社祖传的引擎,但是整体观感效果要比《只狼:影逝二度》好一些(比如用到了全局照明这种全面性的特效),毕竟《艾尔登法环》是实打实的开放式世界游戏,总得拿点竞争力出来,不过游戏是锁60fps上限,网络上流传着解锁帧数的方法,为了避免游戏出任何差错,这次测试将不会解锁,有兴趣的玩家可以自行尝试。

锁60fps上限情况下,显卡需求是简单明了的,个人还是建议RX 6650 XT这种甜点级起步,即便是2K分辨率它也能稳定60fps,而RX 6500 XT因为性能和显存缘故,实际上有些场景还是不能稳60fps,至于4K分辨率RX 6750 XT距离稳60fps还是差一点点,建议一步到位选择旗舰卡或者高端卡最佳,比如本文的RX 7900 XT。

《消逝的光芒2》PC版
《消逝的光芒2》是目前极为少见的大型开放式世界丧尸题材游戏,所以它必须有名额,地图规模比上一代大很多,前期的旧维勒多区域在个人看来就是让你熟悉跑酷的,真正探索的区域还得是中心区,建筑结构复杂很多,楼层也很高,生存者们大多数都是居住在楼顶建筑,街道和路面是感染者的最大领地,压迫感还是能给足的。为了充分体现末世的人性善恶,在一些对话中存在不同回答方向的选项,以便引出不同的剧情和结局。

游戏很贴心为你设计了白天和夜晚分别能做的事情,官方宣称有500小时的游戏内容还真有,当然像军事车队、土匪营地这种就是资源搜刮类的任务,重复性是较高的,建议主攻搜寻GRE抑制剂,比较有趣的是解锁无线电塔、风车、水塔、变电站等任务,毕竟是涉及到跑酷环节,它们的线路设计是更为独特。
跑酷和战斗是游戏中比较关键的核心玩法,除了技能以外,就连派系奖励也是直接对应这两个方向,另一方面比较有深度的是武器设计方面,不但涉及到武器品质、攻击方式、属性字符等玩法,而且可以打造不一样的模改插槽,打造中毒、冰冻、燃烧、冲击、电击、流血等元素伤害,RPG元素挺浓厚的。

这款游戏的世界规模并不小,图像设置中大多数都是开放式世界必备的选项,而且光追集成度很高,包括阳光阴影、环境光遮蔽、全局光照、反射选项以及针对手电这五大项,都有涉及到光追层面,非光追设置下推荐使用DX11效率更高,游戏目前最新版本也是支持FSR 2.0技术的。

8GB显存以上确实甜点级必备,所以选择RX 6650 XT在这款游戏中起步是最好,在1080P分辨率就可以获得接近100fps的流畅度,高一级的RX 6750 XT则是攻占2K分辨率流畅水平是无压力的,至于追求光追、2K以上高刷以及4K标准,个人建议直接上两款RX 7000系列高端显卡就稳稳妥妥了。

《蔑视》PC版
《蔑视》相对来说比较小众,与其说是游戏,个人更想把它当作表达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作品,游戏中充斥着暗黑地狱氛围+生物机械概念最淋漓尽致的表达方式,和异形概念非常相似,只有低级生物才存在的生殖崇拜,在游戏的高等文明背景中显得违和感十足,游戏流程也没有任何明确的引导方式,大多数第一人称恐怖冒险游戏会通过惊吓的方式让你一下子恐惧,而《蔑视》是通过视觉上的恶心和诡异的音效,来慢慢放大你的恐惧,这些却能够激发玩家强烈的探索欲望,要不就直接弃坑。

相较于艺术层面的表达,玩法就弱化很多,游戏存在各种生物科技可使用,起初确实会觉得新颖,实际上给人的新鲜感很快就褪去,在战斗中得不到很强的成就感,也不存在令人激励的升级机制,可别被它的包装给骗了,它并不是一款第一人称异种文明射击游戏,它的射击手感非常粘滞,正如生物科技的设定一样。另一方面就是涉及解密玩法,属于轻度化机制,除了一开始的华容道以及节点机器解密,其实这款游戏跑图才是真正解密的本质,比如说寻找感应装置的钥匙、打开环形开关(注意不是用解密来形容)。

《蔑视》是一款采用虚幻4引擎打造的作品,游戏提供的图形选项不多,体量虽小但写实暗黑画风是满满的,随便来一张截图都可能成为艺术品,值得一提的是,游戏本身也支持FSR 2.1技术的,这种慢节奏类型也尤其适合。

游戏对显卡需求是相当亲民的,1080P预设高画质情况下,使用RX 6500 XT就能达到平均82fps,而对应1080P和2K分辨率高刷流畅标准,只需要RX 6650 XT这种甜点级显卡即可满足,4K基本流畅情况下也仅需RX 6750 XT,当然要追求高刷流畅,还是建议RX 7900 XT以上吧。

《Stray|迷失》PC版
《Stray》作为一款独立游戏也在TGA 2022中登台了,它的背景故事绝对是新颖的,把流浪猫、机器人和菌克放在高墙内的赛博朋克世界就很抢眼,尤其是操纵的主角是猫咪,就已经可以俘获不少爱猫人士的心,游戏剧情可以通过收集记忆和剧情推荐了解,悬念之处也很多,这里就不多剧透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个人觉得《Stray》是把现实不平等阶级、差距甚远的处世方式狠狠地讽刺了一遍,而且开发者在游戏中,无时无刻传达着对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和态度。

因为主角是一只猫咪,在纵横交错高低不一的建筑群中,上蹿下跳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不能完全把它当成流浪猫模拟器来玩,单一跳跃带来的自由度是有限的,为了增加猫咪玩法的趣味性,还会结合了一些闯关,比如说躲避红外陷阱,用电子锁困住卫兵机器人、绕圈圈躲避菌克等待升降机、B-12无人机互动玩法等,这款游戏也有一些显浅的解密元素,毕竟它实质上是属于冒险类游戏。

《Stray》也是采用行业内常见的虚幻4引擎,PC版的容量只有6GB左右,画面设置仅仅提供特效、阴影、纹理和网格四项可选,没有预设方案可选,测试是直接无脑拉满的,不过游戏虽然体量小,但这款游戏居然对显存是有基础要求的。

对于配置要求方面,4GB显存的显卡在后期场景会存在掉帧情况,推荐直接上RX 6650 XT较为实在,它能够达到平均147fps高帧率,RX 6750 XT则是对应2K分辨率高刷流畅水平,4K分辨率使用RX 6750 XT距离60fps标准稍微还差点,再提升一个显卡等级就合适。

《使命召唤19:现代战争2》PC版
《使命召唤19:现代战争2》又回归“现代战争三部曲”中了,剧本仍是老套的美国保卫战,亮点有两方面,一针对肥皂、幽灵这些主角团,人物塑造还是到位的,此前人气极高却沉默寡言的幽灵,在本作居然和肥皂说起了冷笑话,还有一些对话选项给玩家选择回答,其次动视暴雪舍得在CG上投大量成本,很多脸捕镜头中都能呈现相当真实的情感演绎,当然也有遗憾之处,比如经典反派之一谢菲尔德,变成幕后指挥官,光是对话没有演出就很不情怀。

COD19游戏的射击手感依然犀利,毕竟都是参照真实武器型号来作为设计范本的,另一方面建模细节和动作流畅度确实离谱,网络上流传着大量COD19的武器自检视频,就已经可以证明其实力。不少场景会鼓励和引导你去使用战术道具,尤其是CQB室内近距离战斗,架枪操作、检查角落是日常,对于玩家压迫感和沉浸感都会增加。除此之外还引入了炮艇空中压制、双人狙击、货轮等经典关卡,满满的情怀感回来了,至于新增的潜行玩法也有可取之处,特指摄像头引导幽灵这种上帝视角的关卡,而不是结局那种强行加入慢节奏潜行的尴尬做法。

COD19采用全新升级版IW引擎,也有着色器预加载的优良传统,画面设置菜单极其丰富,拥有超过20个子选项可调节,涉及各种细节化的图形设置,每个选项提供相关的文字说明,这一代COD去除了光线追踪技术,聊胜于无影响并不大,不过FSR还是1.0版本。

IW引擎的优化依然很强,不过存在一定的显卡门槛,还是建议RX 6650 XT起步更佳,它在1080P分辨率几乎能达到100fps这种流畅水平,而RX 6750 XT则适合1080P和2K分辨率,视乎显示器决定吧,追求2K和4K高刷流畅水平,则是直接一步到位选择RX 7900 XT就好了。

测试硬件介绍

第一款是来自旗舰级的蓝宝石RX 7900 XTX超白金OC,外观采用银灰色金属导流罩+侧面长条LED导光层全新设计,拥有高达2679MHz Boost频率和高规格用料,显卡配备3Pin ARGB插针、4Pin风扇插针和BIOS切换开关,是目前AMD最强非公显卡产品之一。

第二款则是次旗舰的蓝宝石RX 7900 XT超白金OC,外观和内部设计完全区别于上一代超白金系列,整体和RX 7900 XTX超白金OC大差不差,标称Boost频率达到2560Mhz,作为目前AMD显卡第二把交椅,是一款准确定位4K分辨率的游戏显卡。

第三款是代表着中高端的蓝宝石RX 6750 XT超白金,Boost频率达到2623Mhz,同时显存频率也升级到18 Gbps,比高端的RX 6700 XT非公性能还要好一些,它的ARGB灯效覆盖在肩部和背板一部分区域,同样作为超白金家族,风扇快拆设计、双BIOS+软件切换功能等特色一脉相承。

第四款是代表着中端级的蓝宝石RX 6650 XT超白金,Boost频率达到2694MHz,相对于前两位三风扇选手,它的显卡长度只有260mm,但超白金家族的基本特色它一样也不少,外观风格设计也是类似。

第五款是蓝宝石RX 6500 XT白金版OC,是目前AMD千元级的老大哥产品,它是作为RDNA 2架构首款采用台积电6nm新工艺的产品,Boost频率达到2825MHz,实际显卡长度为194mm,对于小机箱而言兼容性还不错的。

第六款是蓝宝石RX 6400白金版,是目前AMD千元级的次级替补选手,Boost频率达到2321MHz,最大优点就是它的半高卡设计,便于入门级用户组建更小体积的主机,不仅如此它的内部散热结构居然还有热管加持,长度也只有170mm。

搭配测试的CPU是Ryzen 7 7700X,主板使用微星MAG B650M MORTAR WIFI迫击炮轻松带起来,其拥有12+1+2路豪华供电,CPU VCORE每相MOSFET可以达到80A,支持两组M.2插槽兼容PCIe 4.0固态,是目前AM5平台的性价比之选。

搭配水冷是微星MEG CORELIQUID S360水冷,采用Asetek第七代水泵主流方案,拥有装饰上盖+2.4寸的IPS材质LCD显示屏,在屏幕和水泵之间设计有一枚60mm嵌入式风扇,功能设计足够全面,性能属于旗舰级360mm水冷第一梯队。

显示器是微星这款MPG321UR-QD,拥有4K+144HZ高端电竞参数加持,背部I/O接口带双HDMI 2.1组合,在4K+120HZ情况下,它还支持原生10bit色深画面,属于娱乐、游戏兼顾生产力的高阶显示器。
总结

对于这份2022年优秀PC游戏清单,不知道大家是否满意,反正对于硬核来说,有这些游戏在过去一年里确实没有出现空窗期,不过十款游戏当中移植居然占了一半,只能说PC游戏质量还真得加把劲,尤其是近些年PC平台同步上架的大作,发售的时候还存在各种优化问题,大大降低玩家期待值。另外关于显卡性能需求方面,从以上十款测试结果中可发现,定位甜点级的RX 6650 XT和中高端的RX 6750 XT是很适合大部分玩家,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不妨支持一下,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