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moto X40:倍道而进 远赴山海

 人阅读 | 作者xiaofeng | 时间:2023-07-13 15:35

对于近年在国内市场日渐精进的摩托罗拉而言,“山”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在出乎众人意料首发第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带来“生而强大”的moto X30之后,摩托罗拉在短短1年时间内初步完成了从回归市场“主流视野”、重振声量到把握窗口打造旗舰的关键品牌重构。随后在moto X30 Pro/moto razr 2022双旗舰发布会前,摩托罗拉送来一根定制登山杖作为邀请函,寓意“顶峰见”,而在刚刚发布的moto X40发布会上,摩托罗拉又喊出了“心无畏,赴山海”的口号,显然,摩托罗拉已经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定了一个不低的起调,那便是——山岳之尖,渊海之下,奋力去罕有人抵达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摩托罗拉已经向这个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就在刚过去的双11期间,摩托罗拉不仅做到了京东手机行业同比增长连续三年第一的佳绩,更是凭借moto razr 2022一举拿下了双11折叠屏手机竞速榜第一的桂冠,这个表现对于一款6000档的高端手机而言实属不易,但仔细一想却又十分合情理,毕竟作为首创竖向折叠屏品类的品牌,摩托罗拉也曾经做到首销5分钟破万台的实绩。而在传统形态手机产品领域,摩托罗拉在moto X40发布会上提出了“手机中的SUV”这一概念:除了指代moto X40是一款如SUV般的“加料性能机”之外,从“登山杖”到“SUV”的演进,也意味着摩托罗拉攀越之路的步伐,已经加速。

回到moto X40这款新机本身,作为一款以“SUV”作为类比品类定位的标准版产品,moto X40有着同级性能向机型少有的一系列越级配置:除了当下最强的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之外,moto X40还拥有如大杯/超大杯一般的旗舰设计,同价位罕见的IP68防尘防水能力,上代大杯同款的125W闪充与同价位同样少有的无线充电/反充以及令人惊喜的外放扬声器规格等等。所以相较于moto X30,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 moto X40 都更接近于moto X30 Pro的定位,它带来了一次“全面升杯”的标准版体验。

打造手机版“SUV” 标准版这次有了新升级

作为汽车品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SUV被消费者所喜爱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兼具了“城市&越野”的双重属性,而摩托罗拉此次将这一特性凝练为“扛造”二字。对于发明步话机、为用户留下经典三防机“戴妃”美名、打造过“摔不碎的屏幕”的moto X极的摩托罗拉而言,“扛造”这两个字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这一次,摩托罗拉打算将那些曾经应用过的“扛造技艺”,在moto X40的身上悉数配备:摩托罗拉为其进行了180小时盐雾测试、5项5轮3组暴力测试、25000次微跌测试、24小时滚筒漆面双蚀测试、3轮4500次拉跌插硬碰硬测试、350牛5轮动态双向碾压测试、9点撞击测试,20000次温度冲击测试等一系列严苛的可靠性测试,而为了通过这些测试,moto X40在机身的设计上带来了堪称“脱胎换骨”的全新升级。

moto X40 具备了和其经典三防机Defy同样规格的IP68防尘防水等级,在同价位性能向标准版产品中可以称得上绝无仅有,其 SIM卡卡托与USB-C接口全部设有防尘防水胶圈,也省去了Defy那样的防水胶盖设计。在它的发布会现场,摩托罗拉甚至特地将一台moto X40放入冰水中跑完了安兔兔的测试全程。而得益于经典的moto手势,在水下moto X40也可以使用经典的“切一切”动作开启手电,用手腕“转一转”打开相机。它为有着入水拍摄需求的用户省去了提前筹备的过程,实现了入水手势拍摄一气呵成的水下拍摄体验。当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没有特定需求的用户还是尽量减少手机与水特别是热水的接触,毕竟防水等级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让手机在暴雨、水溅等意外涉水情况下有着更强的耐用性,而非为手机附上了“100%防水”的魔法。“老话”说得好,防水防水,防的是水溅而非“手贱”。

除了 IP68 等级防水防尘这一重要的特性的加入,moto X40 的颇多机身材质也有了相当明显的“升级”:例如其从moto X30的塑料边框升级为了航空铝金属边框,而背部也采用了康宁大猩猩Victus玻璃,带来了更为坚固与耐摔的机身设计新升级。

机身材质的升级令moto X40的外观质感较 X30 而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次moto X40采用了前后双曲面设计,我手中的墨晶黑版本的背部是与moto X30 Pro近似的丝绒手感AG玻璃,航空铝中框采用了曲率切割工艺,与前后玻璃的衔接处理地更为圆润,虽然视觉厚度较moto X30 Pro稍厚,但握持感好上不少,不再有硌手的感觉。很明显摩托罗拉的设计团队在moto X30 Pro上积累了不少细节经验。相机Deco也采用了常见于智能手表上的一体无孔四曲面设计,不仅与左右边框的收弧过渡相得益彰,更减少了相机模组的突兀。相机 Deco 的玻璃表面硬度高达9H,这也让相机模组拥有了更为优秀的抗磨损性能。对我而言用上moto X40之后基本上是摆脱了担心后摄模组被“刮花”的“心理焦虑”,减少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加入了IP68、金属中框、无线充电等一系列“增加机身重量”的新特性,moto X40的机身重量也仅比塑料中框的moto X30多了3g,做到了197g,控制在了200g以内,颇为精准在外观、功能和手感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

依旧无双的第二代骁龙8 :这一次不再“炙热”

去年moto X30高调首发了第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也成为了首款正式开卖的骁龙8平台产品。在当时,它带来了一时无两的强劲性能表现,但也由于第一代骁龙8众所周知的能效问题,moto X30在保持较高性能释放的同时也有着机身温度较高的问题——当然,这也是这一代骁龙8平台产品的共性问题。而全新的moto X40这次依旧是“首批”搭载第二代骁龙8旗舰平台,但与moto X30不同的是,此次moto X40不仅得到了高通中国区的“官方宣传支持”,还成功的用这颗能效比出色的新旗舰处理器达成了优秀的性能/功耗/发热的均衡表现。moto X40 为这颗旗舰处理器配备了大循环立体散热系统2.0:在X系列标准版上首次加入了面积达3002.39mm²的VC散热,而且从拆解视频中可以看到主板核心部件在中框上均进行了镂空处理,便于热源直接接触VC散热板,绕过中框,获得更优异的导热环境。当然,moto X40之所以大幅升级散热系统规格,也多少因为更节省机身空间的双层主板设计与125W快充的加入:前者或多或少能回答moto X40的机身重量配比为何能做到如此“均衡”的问题,而 125W 高功率充电的达成,也需要更高的散热效率作为基础支撑。此外moto X40在性能部分还强调了首次引入的MAXE系统调度引擎——Moto AI eXperience Engine。这个首次出现在摩托罗拉手机上的MAXE系统调度引擎可在上万小时持续模型训练下,针对视频、游戏、阅读、导航、VoIP、相机、快充七大场景进行AI能效动态调度,这也是摩托罗拉首次在发布会上强调这类系统调度的软件功能设计,利用AI深度学习用户习惯以改善使用体验行业通用做法,不仅能充分利用第二代骁龙8强悍的AI性能,也能在强劲的硬件性能之上带来更稳定的日常使用体验。

当然,无论是大循环立体散热系统2.0还是MAXE系统调度引擎,目标都是为了充分发挥这颗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全部潜力。作为“打了个漂亮翻身仗”的骁龙8+ 平台的“继任者”,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继续采用备受好评的台积电4nm工艺,在八核架构的基础上将中核数量由3颗增加至4颗,形成了全新的1+4(2+2)+3三丛集架构,分别为一颗Coretx-X3超大核@3.2GHz、2颗Coretx-A715@2.8GHz、2颗Coretx-A710@2.8GHz、3颗Coretx-A510 v2版本@2GHz,其中X3大核性能提升25%,A715中核性能提升10%,能效提升20%,A510 v2版本功耗降低5%,全新的内核与架构设计,辅以更大的8MB三级缓存,全新Adreno 740 GPU,全新LPDDR5X内存+UFS 4.0闪存性能铁三角,让moto X40轻松跑出了安兔兔130万分+的成绩,CPU/GPU子项得分较moto X30分别提升13/26%;GeekBench 5单多核1479/5167分,较moto X30分别提升19/39%;GPXBench 1080P曼哈顿离屏、曼哈顿3.1离屏、1440P阿兹特克Vulkan/OpenGL离屏四项测试分别跑出了327、220、69、61FPS的成绩,相较moto X30分别提升36/32/50/45%。可以看到在理论性能上,moto X40搭载的第二代骁龙8在CPU特别是多核性能上较上代有着接近40%的提升,而在GPU方面更是有着30-50%的提升幅度。在这跨越式性能提升的基础上,第二代骁龙8更是带来了接近40%的能效提升,让“火龙”彻底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强悍的理论性能也直接反应在游戏实测中:此前在两款第二代骁龙8新机的测试中,已经发现《原神》中的稻妻大地图跑图测试已经无法为新平台带去足够的压力,所以此次测试环境更换为《原神》新版本开放的全新大地图须弥,测试条件为最高画质60帧模式下,连续测试30分钟。从实测来看,在《原神》须弥大地图30分钟跑图测试中,moto X40跑出了30分钟平均59帧,抖动率1.47的成绩,基本做到了全程满帧,表现相当惊艳,这也证明了最新的Android旗舰平台完全有能力尝试更高的渲染分辨率与更多的画面特效,而且moto X40在游戏中的发热表现也可圈可点,其测定的电池温度一直没有超过45°C,金属边框也并未出现烫手的感觉(这无疑要归功于核心直触VC的设计),游戏体验相较第一代骁龙8提升巨大。

性价比之上 moto选择为市场加点“料”

在往年性能向旗舰市场上,主打性价比的产品在保证核心规格的前提下,其他方面一般秉持着“能省则省”的原则,毕竟成本售价所限,核心多用一点,那么外观、影像等周边规格的预算就会少一些。此前一些厂商针对性价比线上市场也不乏特地推出“千元机周边+旗舰处理器”的组合并屡屡引起争议,但作为一个细分市场的基准线产品,此类做法往往只能获得一些价格敏感的“特定受众”的特定选择,并不能在广阔的消费群体中得到购买力的认同。moto X40 虽然也是一部有着“性价比”产品标签、直接将第二代骁龙8旗舰定价拉低到3399的产品,但它在颇多的细节上却完全不像一款传统的“基准线”产品——或者换句话说,moto X40以一己之力将性能向旗舰的“基准线”拉到一个新高度。

moto X40很少见的在游戏手机品类之外采用了一块来自来自华星光电的165Hz OLED高刷曲面屏。这块 165H的 OLED 屏幕不仅有着COP封装的超窄边框与上下2.5D的四曲面过渡,还支持了100%全程全场景DC调光防屏闪的功能,其通过了双SGS低蓝光护眼认证,HEV(屏幕的蓝光占比指标)仅有4.92%,远低于行业均值。这块屏幕还具备4K HDR10+影像系统、10bit色彩管理和杜比视界视频播放认证等诸多特性,力图在观感和护眼上都做了“双重优秀”。

充电规格曾经不是 moto 的强项,但从 moto X30 Pro 的 125W 快充开始,moto 不仅一跃成为市面最强快充的有力竞争者,还以对 PD/PPS 公有快充协议的最佳支持登顶世面手机产品的“兼容王座”。这一次的 moto X40 继承了 moto X30 Pro 的优良传统:搭载125W 快充,实测从1%充至100%全程耗时21分钟。从充电曲线上看,开始充电后经历短暂爬坡moto X40就可以触达134W的峰值功率,甚至比标称的125W还要再高近10W功率,受发热影响大约1分钟后会滑落至接近100W,随后会长期维持在60W左右,而moto X40的4600mAh电池虽然较moto X30稍小一些,但得益于第二代骁龙8的出色能效,在官方测试中moto X40的续航仍比moto X30有了27% 的提升,在播放音乐、通话、导航等低负载场景中甚至有着超过60%的续航提升,在实际体验中也能切身感受到续航提升带来的更惬意的安心感。

当然,摩托罗拉对公有充电协议良好兼容的优良传统 moto X40 依旧“完整继承”:手机本体支持高达 90W 的 PPS 快充输入,而标配的 125W 充电头亦能支持 100W 的 PD/PPS 公有协议输出。不管是手机本体还是充电器,它都有着极佳的公有协议兼容性。而这颗标配的 C 口 GaN 充电头甚至可以直接替代市面上常见的零售要 200 多元的百瓦等级 PPS 充电器,为你其它的移动设备甚至是笔记本电脑,带来充沛的能量供应。

不只是充电的部分,moto X40同样带来了令人惊喜的其它周边规格,例如外放扬声器:moto X40搭载了上下对称式的双瑞声AAC 1115K规格扬声器单元,与素有“音乐手机”之称的小米12S Ultra规格相同,也完整支持杜比全景声。摩托罗拉还引入了高通FAI3.0算法和AI音效多场景调度,带来更加出色的音频呈现效果和回声抑制体验。就实际听感而言,除了令人“头皮发麻”的响度之外(这可不是个贬义的描述哟),中高频的表现也相当不错,最大音量下没有出现破音的情况,乐器分离度与细节表现都可圈可点,其内置的空间音频能力也能在横握姿势下构筑起清晰可辨的立体声场。尽管扬声器在中框之上朝外开口,但你听起来并不会像是两侧出音,反而会有一种扬声器正面对着你的感觉。除了因为手机无法塞下更大尺寸的低频单元导致低频下潜不够之外,moto X40的外放音质表现对于某些常见的笔记本电脑而言,有着“完全超出”的实际表现力。而在收音方面,moto X40更是有着一以贯之的优秀水准:除了顶部、底部与机身背部的3麦克风之外,moto X40还在机身中间的中框处还搭载了一颗额外的麦克风,组成了4麦克风声学方案。加上摩托罗拉标志性的moto AI丽音技术,在4麦克风系统下, moto X40可以在免提模式下带来更优秀的响度、消噪和动态范围表现。在发布会的现场演示中这项技术可以使用户在距离手机3米开外的情况下,保障通话对方依旧可以清晰听到所讲内容,带来超高还原度的通话体验——而作为手机的基础功能之一,语音通话的品质直到现在依旧被摩托罗拉重视,也可以看成是摩托罗拉“不忘初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通常来说,性能向产品的影像规格大抵上都是“乏善可陈”的,厂商往往将更多的成本用在性能释放和游戏优化的部分上,淡化影像在整个产品中的占比。但 moto X40 似乎并不打算做一个“完全偏科”的性能机选手,它还是“颇有想法”的在继承前代产品影像特色的基础上玩了点新花样:上一代的 moto X30 Pro ,摩托罗拉重点提及影像的部分,主要是仰赖于其首发的 HP1 两亿像素传感器。其实公允的说,moto X30 Pro 在今年年中发布的那批 3K 档位骁龙8+ 机型里影像素质是非常不错的,其拍照比起过去几年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的主力产品们有着非常明显的进步。尤其是“白天光照充足的场景默认直出 5000 万成像”这个功能,是一个在结果上非常好的设计。moto X30 Pro 这个默认经过多帧算法的 5000 万像素的 “直出”不仅有着超越几乎市面上所有手机默认直出照片的优异解析力,画面的色彩观感也不差,最重要的是几乎不需要什么等待。比较有意思的是在那部机器刚发布的时候就有几家在拍照领域口碑甚好的厂家影像团队的人自己花钱买了 X30 Pro ,重点就是研究这个默认的自动高像素模式,他们一定也觉得这个模式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可用性的东西。

moto X40 的影像规格并没有 moto X30 Pro 一般“高举高打”,主摄的两亿像素传感器 HP1 换回了 moto 常用的 OV50A (5000 万像素,1/1.55 英寸),但 moto 还是保留了这个光照环境较好的时候默认直出 5000 万的”精华设计”,并且将其命名为“山海原画智能影像模式”。我是蛮期待后续会不会有其它厂商跟进的——如今处理器 ISP 的算力大幅提升,全像素输出+多帧合成也不会有明显的成像迟滞,用这项技术发掘传感器的全像素输出能力,让它更好的“物尽其用”,其实是件挺好的事情。

比起其它的性能机产品在焦段规格上的“抠门”,例如除了有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主摄,就给个 800 万超广也没有中长焦镜头,moto X40 的焦段配备堪称是性能机里“豪华规格”了:5000万像素 JN1 的超广角和 IMX663 的2X 规格,直接和市面上某些主打影像的产品规格拉齐。在影像的功能性上,moto X40 也试图给出点“意料之外的小惊喜”:X30 Pro 上搭载的三焦段“高定人像”在 X40 得到了延续;这次更有非常有实用性的“地平线锁定”、适合单人独自拍vlog的“主播模式”和锁定主体防止丢焦的“自动对焦追踪”加入视频拍摄的功能集群——这么看来,你已经不能把 moto X40看做是一部纯粹的性能机了,哪有性能机的影像功能有这么多“花样”的?虽然在这篇文章截稿时,moto X40 已经不算是定价最低的搭载第二代骁龙8 移动平台的新机了,但在同样的价位段上,它依旧是综合影像能力最强的新平台产品,甚至强于某些比它定价更高的新品。这个“越级”的影像操作,很 moto,又很不 moto。

至于摩托罗拉产品的一些“老牌优势”,moto X40 选择了“全数继承”:包括市面少有的支持USB 3.1+DP视频输出+Ready For PC 模式的 USB-C 接口,支持14个5G频段的良好网络能力,对骁龙畅听和 LC3 的完整支持,以及包括 128G 规格在内的全系LPDDR5X+UFS 4.0 搭配和“轻快流畅”的类原生风格体验的MyUI 5.0等等等等——这些moto用户的喜闻乐见的老朋友,moto X40一个都没有丢。

moto X40是moto X30性能向“旗舰基准线”定位的继承者,但在这个基础上,moto X40又带来了更为“越级”的规格与功能:同moto X30 Pro一样一脉相承的金属边框+前后双曲面玻璃的精致外观,在同价位上相当罕见的IP68防尘防水与康宁大猩猩Victus玻璃的配备内,让moto X40兼具SUV一般的“扛造”特性。第二代骁龙8+LPDDR5X内存 / UFS 4.0闪存组合的新一代“性能铁三角”,搭配大循环立体散热系统2.0与MAXE系统调度引擎,带来了超130万分的安兔兔跑分成绩与《原神》30分钟59帧的游戏表现;而拥有默认直出5000万像素的三焦段影像规格、双1115K双扬声器、4麦克风超级免提、moto AI丽音、165Hz OLED护眼曲面屏、USB 3.1+ready For PC 模式等一众“升级提档”的周边规格也为moto X40带来了更为“越级”的综合使用体验。只看它 3399 元的价格,你可以以为这就是一部今年搭载第二代骁龙8平台机型的“基准线产品”;但若你仔细审视其 IP68、完备的三焦段影像能力和丰沛的周边功能等“越级指标”,moto X40更像是一个顶级旗舰系列中的标准版产品,而绝非一款纯粹的性能向旗舰。在moto X40的身上,它完成了从单纯的“性价比”到“全能质价比”的新跨越。

从moto edge s的老牌新生,到moto edge s pro的更进一步,再到moto X30的“快人一步”,和如今已经不甘心只做“旗舰基准线”的moto X40,重新在中国市场找到自己位置的摩托罗拉一直朝着它的既定目标前行着——做中国用户喜爱的摩托罗拉,倍道而进,远赴山海。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