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我们为什么 要重视方言

 人阅读 | 作者yiyi | 时间:2023-07-12 21:51

杜 浩

今年第七期《中国新闻周刊》刊登《你还会说家乡话吗?代际传承断裂,方言濒危》的报道,指出我国各地方言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大不如前,甚至多种方言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生存危机。

这篇报道,先介绍了上海作家金宇澄出版的小说《繁花》, 满纸沪语是这部小说最为引人关注的特色。《繁花》通篇以多为三至七言的短句、极具上海韵味和节奏的话本体,铺陈开一幅横跨近四十年、展现市井和世俗百态的沪上“清明上河图”。作家金宇澄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选择方言和话本体叙事,是他为了应对国内长期以来泛滥的译文腔所作的尝试,运用方言更能生动展现人的丰富性,表现地域特色……

其实,在金宇澄之前,也不乏用方言叙事获得空前成功的例子,如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张爱玲的《金锁记》中也有不少吴方言。

目前,中国有着北方官话、晋语、吴语、闽语、赣语、粤语等十大汉语方言,包含97个方言片,共101个方言小片。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加剧以及推广普通话等多种因素,方言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大不如前,如今,包括吴语、闽语、粤语在内的多种方言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生存危机。

比如,根据上海社科院对该市7所学校中小学生的调查,上海本地学生中只有60%左右能完全听懂和基本会说上海话。在苏州的一项调查显示,祖辈、中间辈、小孩辈三代人家庭中能熟练、较自然使用吴语的百分比分别为96%、92.8%、65.6%,方言掌握度在小孩辈和中间辈之间大幅下滑。按照联合国濒危语言评估指标,方言已存在代际传承脱节及断裂问题,这是方言濒危的明确信号……

面对方言的弱势,甚至方言的衰落和消失,有人主张把保护方言纳入国家文化战略,让方言的生存和传承得到法律的保障;有的说,对老百姓而言,最要紧的是,要让人们有说方言、听方言的机会和平台;保护方言最关键的是抓青少年教育,尤其是少儿教育,动用最广泛的宣教工具,培养方言人才。有的地方,正在探索方言的保护举措,试点“方言进校园”“方言报站”“地方台方言类节目”等;有的地方成立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方言视为“文化生态圈”的一环,纳入保护范围。

从语言学上来讲,方言(dialect)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变体。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它还是一种文化载体,每种方言都承载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密码”,不少方言更承载着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例如地方戏、地方曲艺多为方言演唱表达。这是方言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也是文化的保护、历史的传承。留住方言,也就是留住文化和历史。这应是讨论方言文化的旨归。

为什么方言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成了问题?其实这既有方言不适应社会和时代变化的问题,也有用方言进行交流、沟通和传播存在一些理解障碍的问题。

作为方言,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人群中表情达意,会非常富有特色和感染力,而这也造成了它传播力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讨论方言的弱势和生存问题时,也必须看到方言传播的这种局限性、交流的模糊性。雨果在《论文学》中说:“语言好像大海,始终波动不停。在某些时候,它离开思想世界的此岸而漂到彼岸。被它的波涛遗留下来的一切,就枯萎了下去并且从这大地上消失了。也正是以这种同样的方式,一些思想寂灭了,一些词汇消逝了。对于人类的语言来说,其情形完全与万物相同。每个世纪总要带来一些东西,也要带走一些东西。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势所必然的。”

作为文化载体和媒介的方言,我们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而作为人际交流的方言,应该在时代和社会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它生存发展的土壤和条件。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