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
对于几天前才刚刚亮相的 OPPO R17,不少消费者的反应是积极的,毕竟这款 OPPO R 系列的新款机型确实给足了诚意,不仅仅在机身造型上延续了 OPPO 一贯的美学设计风格,还在硬件功能上继承了 Find 旗舰系列的衣钵,综合来看无不是一款相对均衡的机型。我还记得当初参加 Find X 系列国内发布会时,OPPO 的产品经理特意强调了他们做产品的理念,堆硬件其实对于 OPPO 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最重要的是保证产品整体的优质体验,软件上的优化与硬件上的调整均是 OPPO 对于一款产品最为追求的东西。
就 OPPO R17 来说,首发高通骁龙 670 处理器、8GB + 128GB 的硬件配置、屏下指纹、R 系列首次使用上的 Type-C 接口、第六代大猩猩玻璃和 VOOC 快充,这些元素都是 OPPO R17 给予到用户最为直接的体验部分,然而构成这些优秀体验的基底正是 OPPO R17 的细节部分,其实这一部分,OPPO 在他们的发布会上一直很少提及,这次我便与大家盘点一下在 OPPO R17 身上的那些隐藏小技能,或许对于你认知这款机型有着更好的帮助。
▎迎合全面屏趋势,搭载 COF 屏幕封装工艺
目前的手机屏幕封装工艺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 COG、COF 与 COP,其中 COG 的英文全称为「Chip On Glass」,字面意思就是芯片直接安置在玻璃上方,这种屏幕封装工艺是最为传统,也是最具有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在全面屏还没有形成趋势之前,大部分的手机均采用了 COG 的屏幕封装工艺,由于芯片直接放置在玻璃上方,所以对于手机空间的利用率是较低的,屏占比做不高。
COF 的英文全称则为「Chip On Film」,这种屏幕封装工艺是将屏幕的 IC 芯片集成在柔性材质的 FPC 上,然后弯折至屏幕下方,相比起 COG 的解决方案可以进一步缩小边框,提高屏占比,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缩小手机的「下巴」。
至于 COP,其英文全称为「Chip On Pi」,这是一种仅会出现在旗舰机型上的屏幕封装工艺,它的原理是直接将屏幕的一部分弯曲,从而进一步缩小边框,可以达到近乎无边框的效果。不过由于需要屏幕弯曲,所以使用 COP 屏幕封装工艺的机型均搭载了 OLED 柔性屏,而且 COP 目前还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所以成本上会较为高昂,采用了该技术的机型售价其实也会相对不菲。
而作为 R 系列的机型,OPPO R17 便是采用了 COP 的屏幕封装工艺,不过 OPPO R17 也对于该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处理,使得其下边框只有 4mm,相比 OPPO R15 来说缩减了 1.05mm,进一步提升了屏幕的屏占比和整机的一体性。
▎「水滴」状额头的秘密,屏下元器件的隐藏技术
OPPO R17 的顶部「水滴」状额头相对于其他全面屏机型的「大刘海」来说简直美观得不行,对于 OPPO 来说,既然以 OPPO R17 的定位做不到升降式的摄像头模组,那么至少在额头部分也显得尽量美观得体,于是「水滴」状的额头便在 OPPO R17 上诞生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既不会像「美人痣」那样突兀,也不会像「大刘海」那样直接,不过对于 OPPO 的工程师来讲,既然采用了「水滴」状的额头,那么传感器又该如何放置呢?先来说一下光线传感器,OPPO R17 为了不占用「水滴」区域的空间,其实巧妙的将光线传感器隐藏在了「水滴」右侧的屏幕下方,并且通过在「水滴」区域内埋下的弯折导光柱,将光线传导至传感器上,从而实现对环境光的识别。
至于距离传感器,OPPO R17 则采用了与此前 Find X 相同的解决方案,它是利用屏幕触摸的机制来判断人耳在通话时是否有接触到屏幕,人耳贴到屏幕上时屏幕熄灭,当人耳离开屏幕时屏幕点亮。同时,OPPO R17 还在屏幕下封装了一颗红外传感器,在息屏时红外信号可以几乎不受像素干扰的穿过屏幕来检测人耳和屏幕的距离,从而很好的解决了「水滴」区域空间小无法满足传统距离传感器堆叠的问题。
▎贴膜也要保证解锁,特制的光感屏幕指纹膜
为了保证屏下指纹的解锁体验,OPPO R17 甚至将贴膜都特别定制了。
这点其实还挺有意思的,也许有人会困惑于贴膜对屏下指纹解锁的影响大小,首先你要先了解光感屏幕指纹的工作原理。该技术其实是通过屏幕局部区域发光,然后照射到你的指纹,指纹反射的光信号通过透镜到达屏幕下方的图像传感器,光信号再经过转换和计算,从而即可判断指纹信息的匹配。不过你要是在屏幕上贴上一张贴膜,那么如果这张贴膜存在偏振方向,那么当光线透过贴膜照在人手上时也会出现偏振,这样一来便大幅度降低了光感屏幕指纹的识别准确率。
怎么办呢?既然市面上没有合适的,那就自己做呗。
OPPO R17 出厂所贴的贴膜均是 OPPO 自己特意定制的「光感屏幕指纹膜」,该贴膜的偏振方向与屏幕保持一致,这也使得 OPPO R17 即使贴上贴膜也不会出现指纹识别率下降的问题。对了,除了 OPPO R17 出厂便贴有这种「光感屏幕指纹膜」之外,用户还可以到各地线下门店进行购买。
看似有些无用的手机贴膜,其实 OPPO 也是有所考虑其带来的实际体验。
▎保证信号质量,搭载双核智能切换分布式天线
保证信号质量是一款手机最为基础的功能之一,不过随着如今全面屏设计趋势的流行,对于天线空间如何利用是一件不小的挑战。此前的 OPPO Find X 则由于其特殊的内部结构,而使得工程师们不得不去在天线技术上进行创新,双核智能切换分布式天线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次的 OPPO R17 也同样搭载了该天线技术。
双核智能切换分布式天线的工作原理其实不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多跟天线设计来提升信号质量,避免单根天线出现承载的信号数据量过大问题,同时通过双核智能切换,根据使用场景自动选择最为合适的天线组合,保证手机一直处于一个最佳信号的状态。
而在该技术的基础之中,OPPO 还创新使用了双可变电容联调技术来增强天线自身的信号强度,属于双管齐下了。
▎只为系统更流畅,TOP 应用专项优化
其实不少人可能对于 OPPO 机型存在着一些误解,那就是:「处理器不是顶级的,那么系统操作上一定会出现怠慢的情况。」事实上,OPPO 的机型在系统优化上一直处于国内的第一梯队,在 ColorOS 5.2 中,OPPO 还加入了智能检测优化机制,该机制简单来说就是针对于应用场景进行优化,使其实现响应速度更快、性能更好和功耗更低的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效果,OPPO 还特意与 QQ、淘宝等主流应用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专项优化,平均性能均提升了 20%,并且在功耗方面维持不变。其中,智能检测优化机制分别作用在应用端与系统端,前者识别场景,后者专项优化,具体实现的原理是 OPPO 事先在应用中埋点,然后通过分析应用的行为与场景进行识别,之后再在系统端进行针对性的硬件调度优化,保证场景下程序可以得到足够的运算资源。
目前,OPPO 已经针对主流的第三方 TOP 应用完成了大面积部署,譬如 QQ、微信、王者荣耀、刺激战场和淘宝等等,据官方透露,后续一对一的专项优化还会继续。其实这种单项应用的专门优化还是蛮费时费力的,目前大部分的优化算法均是针对应用整体优化,这可能会导致部分应用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所以 OPPO ColorOS 团队便开始针对单个的应用进行优化处理,并且凭借着智能检测优化机制将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
虽说硬件很重要,但有一个好的优化更为重要。
▎安全第一,内置 SOS 紧急联络
随着近期安全事故的频发,手机内置的 SOS 紧急联络方式变得尤为重要。其实在 ColorOS 中,OPPO 很早就已经内置了 SOS 紧急联络功能,该功能使得你在手机息屏的状态下也可以快速发出求救信号。
启用该功能的具体操作为:「连按五次电源键。」此后,手机会自动将带有位置的求救信息(附带有环境照片与环境音)发给紧急联络人,手机默认的紧急呼叫号码为:110、120 与 119,你也可以自定义添加紧急联络人。当然了,该功能虽说是为了保障安全,但自然也不希望你真的遇上需要用它的那一天。
从以上的这些隐藏小技能来看,你不难发现 OPPO 在产品方面的一些执着,无论是为了一张贴膜去特意定制也好,还是为了用户体验而针对应用进行单一优化也罢,这些举措都是 OPPO 在用户体验这一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即使这一过程是繁琐无味的。在我看来,OPPO 其实很喜欢研究产品的深层次,或许在大多数消费者看来是十分平常的一些功能,但在 OPPO 工程师的眼中却是一件足以用心对待的事情,这件事其实在使用 OPPO 机型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就能够发觉,譬如我此前用过一段时间 OPPO 的机型,虽然其搭载的不是旗舰级别的处理器,但运行应用的速度却真的让我感觉不出在用着一款搭载着中高端处理器的机型,这是 OPPO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方面。
现在部分厂商其实都喜欢谈:「忘掉参数。」不是说参数不重要,而更多是以体验为最终导向。与冰冷的参数相比,用户体验自然是第一位的。不过,如何真的让用户去忘掉参数,还是需要有着扎实的软件优化与巧妙的细节处理作为基石,当一款产品凡事均落实到了实际体验部分,那么才会真正让用户去忘掉参数。
很显然的是,OPPO 选择了一条更强调体验的产品路径。设计上的美学、细节部分的处理、系统层面的优化与追求最佳的用户体验,这些综合性的考量成为产品定义时更高的优先级,单单只是去追求硬件,这并不是 OPPO 期望去做的。
或许当 OPPO R17 摆在你面前时,它仅仅只是一款 OPPO R 系列的新机而已,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续,OPPO R17 的那些背后,你所不了解的隐藏技能,都能让你重新认知到这款机型,最终达到「忘掉参数」的效果。
只是,OPPO 他们没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