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8 年!LG 是如何打磨出最强模块化安卓机 LG G5?

 人阅读 | 作者xiaolin | 时间:2023-07-09 14:43

2016年2月,一年一度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如期举行。每年,各家科技公司都摩拳擦掌,试图在MWC上打响开年的第一炮,发布一款广受称赞的明星旗舰新品。而今年的MWC各大奖项的赢家,却落到了一个让许多人都颇感意外的公司——LG身上。

(图片来源于:lgnewsroom)

LG电子是韩国国内第二大手机公司,知名度和销量在韩国品牌中仅次于三星。2013年,LG曾名列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总额排行榜第三名,仅次于苹果和三星。尽管LG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不温不火,毫无销量优势,品牌号召力要比苹果、三星乃至华为、小米都要矮一截,但它的手机产品在日韩以及一些欧美地区国家都人气颇高。

LG G5的发布,把这家一直掩盖在三星帝国阴影背后的韩国公司推到了幕前。大家惊讶于LG黑科技实力的同时,也对这家公司如何突然的爆发感到好奇与疑惑。其实,LG从2009年推出旗下首款Android手机GW620开始,一直到今年发布的全球首款量产模块化手机G5,其实也走了非常漫长的一条路。

(图片来源于:phonearena)

LG的Android历史回顾:不断调整方向是关键

韩系小众精品路线,一提起就觉得画风萌萌哒

2008~2009年,LG在完全加入Android阵营之前,曾经制造过多款在当时的年轻一代里小有名气的功能机。例如:LG GD580(棒棒糖)、LG KF350(冰淇淋)、LG BL20/40(巧克力)、LG KP550(曲奇)、LG GD900(透明键盘手机)等。当时的这些明星产品,其实已经初步展现了LG黑科技的实力。

2009年9月,LG推出了旗下首款Android手机GW620,运行Android 1.5系统。这款单核侧滑安卓手机的配置,在现在看来或许有点“远古”,但却也基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新科技成果。

(图片来源于:downloadpcsuite)

早期摸索:全球首款双核机、裸眼3D、普拉达定制等

2010~2011年,LG手机基本上全面进入了Android时代,推出了多款在当时看来噱头十足的产品,从而在早期Android市场站稳了脚跟。

2011年2月,LG推出了全球首款双核Android手机P990(Star),行货版叫P993(Optimus 2X)。其采用4英寸800x480分辨率屏幕,搭载英伟达Tegra 2双核处理器,512M运行内存,并配备130万像素+800万像素的摄像头组合,运行Android 2.2系统。可惜的是后来三星Galaxy S2的发布把这颗明星的光芒掩盖了。

随后7月,LG又推出了旗下首款裸眼3D智能手机Optimus 3D(P920),其背部配备双摄像头。当时的裸眼3D可以说类似于现在的VR和AR,是完全的新兴事物,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或许将成为科技发展的方向。而这一技术也主要应用到了大型游戏和电影上,视觉效果非常逼真。

此外,当时还有诸如LG LU6200(Optimus LTE)、LG P940(Prada 3.0)、LG P970(Optimus Black/White)等,都有各自的特色。彼时的LG,通过这一系列机型逐渐摸清了自己将要走的路,从而为G系列的诞生做了充分的准备。

(图片来源于:techtop)

G系列光荣诞生,和谷歌两度“联姻”

如果非要说这几年LG手机的转折点,笔者认为2012年应该算一个。2012年Optimus G(E975)的发布,结束了LG以往命名略微混乱的局面。参照三星的S系列,LG也决定开辟一条垂直的旗舰产品线,于是Optimus G应运而生。

LG Optimus G可以称得上是LG最早有旗舰风范的机型,其搭载了当时最强的四核处理器——高通骁龙S4 Pro(APQ 8064)。值得一提的是,虽然LG在发布G系列之后又开辟了G Pro的产品线,不过整体而言,G Pro系列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销量,都还是远逊于G系列。

同年,LG开始积极拉进与谷歌的关系,并最终取代三星代工Nexus 4。LG N4可以说是一台有了“王室血统”的Optimus G,其配置基本与后者一致,背部的方形点阵在当时也刷新了不少人的审美。在Nexus 4好评如潮后,LG又于次年承担Nexus 5的代工。

(图片来源于:digitaltrends)

从G2到G5,既相似也不同

经过与谷歌的深度合作,LG发现,目前手机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定制UI(如三星、小米)或者单纯的安卓原生UI(如MOTO),却很少有公司在原生UI的基础上保留自己特色的系统体验。因此,LG从G2开始放弃了之前的正面触控按键,转而采用安卓原生的虚拟按键,尽管这一点被不少实体按键控所诟病,但不得不说的确保留了谷歌原生UI的精髓之一。此外,LG也从G2开始采用背部开机键,这一设计一直沿用到了G5,而背部音量键则沿用到G4,G5又回归侧面。

LG G3是全球首款采用2K分辨率屏幕的手机,其采用两段式面板设计,并开始由韩国著名男演员李敏镐为该产品代言。LG G4或许是G系列里最“倒霉”的旗舰,也是最被低估的旗舰,由于当时最强处理器骁龙810被曝出发热Bug,G4只好退而求其次转用六核处理器骁龙808,这一举动也或多或少影响该产品的销量。

今年,LG G5首次采用模块化设计。在此之前,全球还没有一台能够量产商用的模块化机型。LG却再一次抢先做到了,并且提供了Hi-Fi、X CAM等多个模块。另外LG也证明了,全金属机身也是可以换电池的,这种对可拆卸电池的执念让许多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泪流满面。G5的发布,可以说是近几年安卓手机在工业设计上的一次跨越式的创新。

(图片来源于:youtube)

LG UX 界面体验:从“花瓶”走向真正的“智能”

G到G5的UI发展

LG UX界面在UI界里一直比较低调,大家提起的不是很多。相比三星Touchwiz、华为Emotion UI、小米MIUI等竞争对手的UI,几乎没有太多知名度,而“UX”这个名称也给人感觉没什么亮点。然而纵观G系列这几代,其变化还是比较大的。一般而言,LG每隔两代就会对UI进行大改,因此笔者这里分别进行介绍。

LG G/G2:最初的Optimus UI

作为G系列的“开国元勋”,G和G2是G系列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其UI最初被命名为Optimus UI。此时UI的设计风格主要还是以拟物化风格为主,配以真实生动的天气小部件。而且LG Optimus G的桌面还内置了谷歌搜索框,不过其可以从设置中取消。初代的UI在交互和功能上并没有什么亮眼之处,仅仅只是装饰所用的“花瓶”。

LG G3/G4:更清新的扁平化UX界面

从G3开始,LG UX开始全面进军扁平化。扁平化界面符合最近几年的设计趋势,且更为简洁、清新。在图标设计上,G3和G4主要以方形设计为主,G4可以说在G3的基础上对方形图标进一步改进。其色调主要还是以浅色为主,并搭配各种新奇的交互形式。

在体验上,LG从G3开始加入了“智能通知”部件,该部件采用扁平化设计,能够显示时间、天气,并且能够根据天气对用户的出行状态予以文字提示,十分贴心。此外,G4的启动器还设计有“智能小秘”界面,该界面包括音乐、LG健康 、日历、遥控、智能提示等多项功能,用户可以在这一界面,通过上下滑动屏幕,完成控制音乐状态、查看计步、查询日程、使用遥控器等操作,非常方便。

LG G5:取消程序抽屉,精简部分功能

G5的UI再一次经过了大改。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从G一直到G4都存在的程序抽屉,这就意味着G5的UI将像大部分国产手机那样,只能将app放在桌面,用户只能将其置于文件夹中进行分类,据传这也将是下一代安卓系统的设计趋势。

整体上看,G5的UI更加简洁。图标改为圆角矩形,更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通知栏配色则改为白底,使得通知栏按键更加突出。也可能用户不会太习惯这种配色,不过许多Android 6.0系统的通知栏都是这种风格。

(图片来源于:androidauthority)

LG UX与三星、泛泰等其他韩系UI体验的对比

整体而言,无论是三星、LG,还是已经被三星收购的曾经韩国第三大厂商泛泰,都非常注重“外表”。因此,使用韩国品牌的手机你会发现:“丑了什么也不能丑UI,少了什么也不能少功能”。因为这三家公司的产品笔者都用过,所以简要说一下这三者的区别。

三星的Touchwiz是三家中最出名的,其实也是这三家整体风格变化最小的。三星Touchwiz的图标从Galaxy S5开始扁平化,并大幅修改天气插件和配色。但是整体来看,还是没有发生巨变。一般而言,三星的UI比较符合大众口味,审美尽量照顾各种人,并且积极地予以改进,这也是其比LG和泛泰好的地方。

(图片来源于:phonearena)

LG的UX整体上讲,最近几代已经慢慢成熟,加上体验的完善,已经到了非常贴心和实用的程度。但是,其UI设计的清新风格更贴向年轻群体,商务范不够浓厚,不能满足各类不同的审美需求。

而大家相对陌生的韩系厂商泛泰,整体UI风格比较小众,但具有另外两家公司缺少的时尚感。无论是界面还是图标设计,都是更贴近韩国本国国内的设计趋势,这或许与其仅在本国销售有关。最近几代如VEGA IRON2,其在体验上自定义功能更加丰富,且十分重视大屏体验,操作非常人性化,不得不说泛泰手机用户都会对其产生一种情结。

(图片来源于:pcpop)

模块化前景:满足用户个性需求,但短期内不会普及化

LG G5此次的模块化,除了黑科技以外,其实也彰显了如今用户自定义需求的重要性。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配置和体验的同质化,用户开始对手机功能层面要求的更高,更加强调“自主性”和“另类性”。

模块化可以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试想,大家都不能换电池,而我的手机可以换,这就说明你不再和其他人“同质化”,你是“特别的”。这样的卖点能够唤起一些用户长期失落的猎奇心理,并能够满足不少用户的定制需求。这种创新,在现在这个日渐同质化的手机行业是值得肯定的。

(图片来源于:android4r)

从外观上来看,模块化不影响机身材质,这也是为什么G5明明是全金属一体化机身,却还能换电池,最大化的兼顾了材质和用途。从实用性上看,随身携带模块,能够给你的手机“上装备”,实用性还是比较强的。比如G5的相机模块,加上后能够为用户拍照提供更加精细的体验。

然而,笔者认为,模块化暂时不会成为大众化趋势。为什么这样认为呢?首先,模块化投入成本较高,这将会导致价格更加昂贵。去年的G4国行首发价不到4000元,而G5的港版预售价就已经将近4500元(裸机),如果加上模块化的配件(每个模块大多都要几百元),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其次,模块化的操作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实现某些功能必须要手动切换模块,这样会导致操作过程比较繁琐。最后,模块化刚刚开始量产,还有很多功能尚未开发,技术也不是非常成熟,这对产品质量也会是一大考验。

(封面图来自于:android4r)

-------------------------------------------------------------

如果你也对数码科技有浓厚兴趣,或者想遇见其他科技数码发烧友,不如来雷科技读者群里玩玩。

#加群方法#添加雷小编个人微信(ID:leikeji001),回复“加群”。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