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盲人推拿师→播音培训师→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她毕业了!

 人阅读 | 作者pangding | 时间:2023-07-08 04:25

“未来愿我们无论在何方,都心怀梦想,坚持热爱,永远脚踏实地,淡定从容……”6月2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的2023届毕业典礼上,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2023届硕士毕业生董丽娜被引导着走上台,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相关视频经媒体发布后,感动了无数网友。

近日,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相比其他健全同学,双目失明的董丽娜为这个学位付出了更多的艰辛,“我依靠电脑听读软件和键盘盲打,啃下了1000多万字的文献,完成了6万字的毕业论文”。

9年间读遍图书馆几百本盲文书籍

1984年,董丽娜出生于辽宁大连。不到一岁,她便被诊断为先天性弱视,经过全力治疗,也只能分辨出一些物体的大致轮廓。随着时间推移,董丽娜只能感受到微弱的光亮;慢慢地,她失去了全部的视力。

对于不幸的遭遇,董丽娜却很坦然:“我不觉得我比视力健全的人差。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去上学,我觉得我也可以。”

8岁时,董丽娜来到大连盲聋学校,学习盲文、阅读书籍,“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一个视障人士长大后只能做推拿,学习似乎没什么用,但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从来不觉得辛苦”。

在盲聋学校就读时,董丽娜每周都会去“那间小小的图书馆”借书。她先是读一些短篇故事,而后又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家》《春》《秋》《简·爱》……

与平面印刷的文字不同,盲文书籍的每一个字都由数个凸点组成,刻印在更厚、更大的纸张上。砖头厚的大书,被董丽娜带去教室、带回宿舍,一字一句地读。9年间,董丽娜读遍了图书馆的几百本书籍。

遗憾的是,当时的董丽娜没能和其他健全同龄人一起进入高中,参与高考。为了能自食其力,董丽娜进入当地一所盲人技术学校学习推拿,然后到按摩院工作,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每天早上8点,按摩院准时营业,董丽娜和其他推拿师坐在一起,等待患者上门,“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有人上门就去治疗,没有人来就等待”。

她表示,当推拿师时,最担心未来会一直这样重复下去,一眼能看到头。于是,当推拿师的3年里,她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函授英语上。

35岁时决心考研

2006年,董丽娜偶然了解到北京一家机构组织了盲人广播培训项目,几番沟通后,董丽娜便辞去工作,带着3年来工作攒下的积蓄,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在该助盲机构的帮助下,董丽娜来到北京电台培训中心开始了播音的学习,尤其是训练自己的普通话。她说,在播音练习中,视力健全者可以对着镜子校对口型,她却只能通过耳听和触摸进行学习;视力健全者可以“一目十行”地阅读播音文稿,董丽娜需要提前请人或者用电脑读出文字,再制成盲文版本的稿件,才能进行播音。

经过半年多的培训,董丽娜通过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以97.8分的高分获得了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

此后,董丽娜不但成为了一名盲人播音员,更开始指导其他盲人播音。“我感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相比于利益,这份同理心和社会价值让我更加幸福。”

2010年,董丽娜报名参加了“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获得二等奖,结识了更多播音主持领域的老师。在“夏青杯”组委会老师们的帮助下,她走进了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课堂,并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学历。

2019年,董丽娜做出了又一个人生决定——报考中传播音主持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这一年,董丽娜已经35岁了。

董丽娜说,她下定决心考研的时候,也没有告诉家人,“同住的同事们只知道我在学习,并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当时董丽娜的职业是一名播音培训讲师,每天大量的时间要用来给学生讲授课程、批阅作业,留给她备考的时间只有周末和晚上。直到录取消息传来,她才将消息告诉了父母。董丽娜回忆说:“他们非常惊讶,几乎没反应过来。我心里其实没什么波澜,就是把手头的工作交接好,然后安安心心地去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好好读书。” 室友成为“最强队友”

相比身边的同学,“80后”的董丽娜年长不少。北青报记者见到董丽娜时,她并未带着盲杖,而是挽着一名女孩的手缓步走来。一路上,女孩轻声向董丽娜讲述着周遭的一切:“这里有台阶,要当心”、“这里有一面大大的落地窗,午后的阳光正好可以洒进来”。

这个女生是董丽娜的舍友袁同学。董丽娜笑着说:“读研这三年,我遇到的老师、同学都是好人。袁同学就是我的‘最强队友’。”

董丽娜说,来到中传的时候,她已经做好了“独自生活”的准备。报到第一天,袁同学主动提出和她一起熟悉校园,从宿舍楼到教学楼,还有食堂、图书馆、校门,她们一遍一遍地走,董丽娜用盲杖去碰触,然后记住这些路标。

董丽娜表示,之后的每天早上,两人都会一起吃早餐,有课的时候,袁同学会陪伴董丽娜去教学楼。袁同学说:“我们两个人生活习惯也很相似,每天都会互相督促学习、监督早些休息,非常默契。”

在袁同学看来,董丽娜这位舍友和其他健全同学没有什么不同。这也恰恰是董丽娜的期望:“可能作为视障人士,我需要一些合理的便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并不希望自己被当作一个特殊人来对待,不希望残障人士和健全人被区隔开来,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每天都要坐在电脑前10多个小时”

三年间,董丽娜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硕士学业。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她依靠电脑听读软件和键盘盲打,完成了6万字的毕业论文,“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既然要做论文,也要达到和视健者一样的标准”。

在论文的撰写期间,董丽娜听完了1000多万字的文献,再将相关内容盲打出来,“每天都要坐在电脑前10多个小时。”

据悉,董丽娜的论文标题是“口述影像理论视域下无障碍电影讲述策略研究”,这也是她时常接触的内容。“我经常听无障碍电影,但它们的质量的确良莠不齐。”

为了让论文内容更准确,董丽娜通过电话访谈了多位视障者,又听了上百部无障碍电影,“每一步都做得很扎实,问心无愧。”

目前,董丽娜通过答辩,在今年取得了硕士学位。她坦言,自己暂时还没找到工作,相比其他视力健全的同学,她认为自己的选择范围没有那么广泛,社会对于视障人士的认知和接纳程度也十分有限。“社会本应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否则它本身也不完整,但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即使如此,董丽娜依然选择坦然面对:“我热爱语言艺术事业,相信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我也有了更多的底气,靠自己的努力逐渐改变命运,迎接新的挑战。”

她表示,自己已经感受到了毕业季的氛围,但她不会像其他同学一样为即将步入社会而焦虑,“我本来就是从那里走过来的”。

丽娜,毕业快乐!

祝你乘风破浪,前程似锦!

文| 北青报记者 屈畅 实习生 侯翔宇

图 | 人民日报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