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死党有一只Find5,用用感觉还不错,所以对Find7也抱着“应该不错”的想法。外观上看着差不多,但是大了不少。正面屏幕做的更纯粹,给我的感觉是看着真的有点美的。
体验的是OPPO Find7白色轻装版。黑色的面板,白色的背盖,熊猫机一台。

自从安卓进入了4.0+的时代,硬件过剩和系统碎片化的情况改善了不少。不过厂家对于自家的旗舰机型,依旧给出了顶级配置,尽可能把最高端或者最成熟的技术塞入机子里,所以拼硬件的情况依旧存在。像Find7这类旗舰机,考虑一下外观是否心水,机子大小是否能够接受,就差不多可以定夺是否就是它了,真当入手了之后,基本上属于拿到手就直接用的类型。
你和我说CPU是哪家好哪家不好,RAM多少,我不关心,只要使用的时候流畅,那就是好,优化的也好。
你和我说前置摄像头像素如何如何高,我也不关心,我又不是女生不用自拍不美颜,从来不担心前置的问题。
你和我说电池容量多大多大,其实我还是不关心,就我这样的使用强度,移动电源随身携带是必须的。
你问我到底在意哪些?我在意设计,在意手感,在意摄像头拍照素质,在意UI是否好看,在意使用时的主观综合感受。
设计
在汽车行业,各种家族式前脸、家族式内饰等设计既让我们方便认清汽车所属品牌的特质,但又被我们吐槽毫无新意,有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在手机行业,也存在着这样类似的情况。

且不说iPhone现在的设计早提前泄露,也不说缺少以前眼前一亮的设计,但是两代一改变的规律目前还是基本保持着,也算是定期换汤换药了。Nokia(大诺记永存我心!)真的不缺乏设计,只是一个设计用好几代的情况比较明显,这也成为了一大槽点。国内的魅族一直保留着熊猫机的美誉,设计上没有大的颠覆,但是总归不断变化,做工精益求精,手感上也是越做越好。HTC近年来看似陷入了设计荒,One系列从第一代开始,一直沿用着双扬声器的三段式设计,外观也是少有变化,手感上倒是越来越接近肥皂了。
好在这些在我看来都不是坏事,至少不像以前那样或越做越花炮,或越抄越起劲,或草草设计一个圈钱了事。一个好的设计就是应该不断推敲,延续DNA的同时做些良性的优化,辨识度高,让人看着不厌倦。

说到OPPO,以前给我的印象不是设计上的,近几年在外观设计上的改变了我以往对其的看法。Find5就是第一台让我眼前一亮的产品,第二台便是N1。Find7没有Find5之前那样让我感到惊艳,不过在Find5的基础上,呈现出来更成熟的设计,让我很喜欢。
Find7的屏幕下巴比Find5的小很多,只留出了窄窄的一条。(为啥我感觉这一条下巴是为了呼吸灯故意留的位置呢?)只有很细致特定角度观察,才能看到屏幕与边框的分界,平时使用的时候是觉得这块屏幕黑得深沉,这就是OPPO创造的“息屏美学”吧。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追求这样纯粹摄人心魂的黑色魅惑之美,也可以替代了爱美的妹子(当然也包括爱美的汉子)随身携带的镜子。(Find7在出厂的时候为手机贴了一张高透软膜,这点比较人性化,不过个人觉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屏幕的诱惑力,还是不贴比较好,或者改用高透钢化膜提升质感,当然成本略增加一丢丢。)



三颗触控按键亮度稍稍偏暗

电量不足时,呼吸灯会常亮。充电时,呼吸灯有节奏地缓慢呼吸

其实屏幕膜贴的有点偏下,强迫症患者请撕膜
白色的背盖有点偏奶色,织纹图案增加了摩擦,倒也不影响手感,反而提升了触感。由于microSIM卡槽、microSD卡槽、电池的内置设计,背壳是可开启的,必须点机身侧边的金属触点,才能慢慢抠开,可开启操作属于偏麻烦类型。背盖材质偏软,韧性很不错,可弯曲,不过背盖上集成了NFC,过度弯曲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这颗摄像头暗藏玄机

扬声器其实是有分左右声道的,只是背盖上为了美观设计成这样
机身并不追求过度轻薄,尤其是大屏的时候,机身合适的厚度还可以调整些握感。从机身侧面看,像三明治,也有点夹心饼干的意思。两条金属线圈围绕机身一周,不清楚是信号线的作用还是纯粹装饰,这样处理感觉层次略多,不够简洁。不过线条与面相互之间的接缝处理比较细致,没有明显的割手感觉,过度不错。OPPO官方宣传称之为:“流光侧边”,采用线体主义,而开机键、音量键、麦克风和USB插口刚好处于两条金属线圈之间,比较合理。


OPPO Find7和iPhone 5C的厚度对比
整体设计除了屏幕的诱惑,其他方面其实感觉较普通,机身重量控制还不错,也可以更好,个人觉得Find7的握感中规中矩,好像主义体现高于实际手感。要是两个都兼顾,那就完美了。

技术
这次体验Find7,不是冲着新系统去的,也不是冲着大屏去的,更不是冲着装逼去的,我是冲着两项技术去的:PI 2.0技术和VOOC闪充技术。(我会告诉你其实我是冲着能免费使用一年手机这一点去体验的么=。=)
先说说VOOC闪充。
其实我不懂,一点不懂!毕竟不是做这一行的,也没有钻研精神,现有的了解全都通过网络。不过本着凑字数的精神,我还是决定弱弱地瞎说一下,要是说得不对请用枕头死命砸,谢谢。
通过简单观察,USB充电接口大小和普通的接口没差别,但是采用7Pin有别于传统的5Pin,可向下兼容。再观察电池,触点有8颗,多于一般的4-5颗触点电池。然后是搭配一只连着充电线的庞大适配器,这只适配器真的是我目前在手机适配器中见过的最大一只了。从官网上得知,这只适配器搭载了智能MCU芯片。至于这MCU是个什么鬼,请大家自行问X哥X娘X狗之类的搜索引擎。

查看适配器上的电压,和普通的没什么差别,倒是电流明显高于普通的,达到了4.5A,提升了一倍多。这让我想到往游泳池里灌水的情况。如果只有一个口子灌水,灌满的时间就比较长。如果还是同样大小的口子,加压促使水流加快,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有作用,不过很容易达到口子出水量的极限值,再加压就没效果了。如果多增加几个口子同时灌水,那速度就会加快不少。这里的灌水口就相当于电流,水压就相当于电压,应该能够这么理解吧。
如果这样理解正确的话,感觉应该技术上不是很难啊,有点不理解,难道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有何技术难点,求解答。

回归VOOC闪冲的实际使用。实际体验感受就一个字:快!Find7的电池容量为2800mAh,充75%只需要半小时左右时间,不过充满100%需要1个小时多一点。查了下资料,这VOOC闪冲技术用在冲前90%的电量,后10%的电量使用涓流充电,也就是回归一般充电模式。这就好比飞机高速飞行之后需要降落平缓着陆,汽车高速行驶之后需要停车平稳刹车,充电到后期也需要有一个放缓的过程,直至充满电。

PI 2.0技术其实没那么玄乎。
现在的摄像头2000w级别的都已经不少,Find7的摄像头像素1300w早已不是最高,那么如果体现这颗摄像头的不同寻常呢?如果只说是感光元件和图形处理器的特殊,那不足以引起我的兴趣,关键就在于这个PI 2.0技术。

PI 2.0技术是通过连续高速拍摄十张照片,通过计算,从每张照片中抽取最好的部分,合成一张5000w像素的超清照片,放大之后可以看到明显的细节。这个不是吹嘘,实际拍摄可以为其证明。下面上对比照片来直观感受一下。(普通画质和HDR画质都为原图上传,超清画质的文件尺寸太大,所以缩减为同样分辨率,但是画质依旧明显比前两者好。右击图片选择在新窗口打开,在地址栏删除后缀!680px,便可以查看大图画质清晰度)
第一组

普通画质

HDR

超清画质
第二组

普通画质

HDR

超清画质
第三组

普通画质

HDR

超清画质
第四组

普通画质

HDR

超清画质
从以上四组对比图看,超清画质的画面细腻程度比普通画质和HDR的好很多,放大之后的边缘涂抹感不会很严重,不过颗粒比较密集。色彩上,普通画质的最接近实际场景,HDR的饱和度偏低,超清画质的色彩介于两者之间。拍摄过程中,普通画质的拍摄速度最快,HDR和超清画质由于都需要软件运算,所以速度明显无法和普通画质相比。所以,如果需要快速记录画面,那就用普通画质拍摄;如果需要视觉冲击感比较强烈,用HDR;如果想要得到细腻的画面,用超清画质。三者各有优缺,当然,如果超清画质的拍摄速度能够提升,那必定是很好的。
在看四组对比图的时候,我发现HDR的视觉冲击力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所以重新上几张片子来改善印象。(以下照片均为HDR画质,右击图片选择在新窗口打开,在地址栏删除后缀!680px,便可以查看大图画质清晰度)






超清画质的也再放供大家看看,字的那张很惊艳,猫的那张更惊艳,真的很惊艳!(以下照片均为超清画质,右击图片选择在新窗口打开,在地址栏删除后缀!680px,便可以查看大图画质清晰度)






局部放大图
见识到了Find7强大的拍照素质之后,说说我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吧。
1、由于HDR和超清画质拍摄需要软件运算,时间偏久,在光线不是很充足的环境下,照片容易拍糊。由于手持拍摄为大多数拍摄方式,所以建议要么提升运算速度,要么增强防抖功能,我比较偏向于前者。
2、HDR的效果不错,但是细看之后,会感觉光线好的时候色彩饱和度过高,有部分颜色溢出的现象,而且边缘较模糊,这也可以改进。
总之,这颗摄像头给予我不错的拍摄享受,当然也可以做的更好,期待PI 3.0技术的进步(如果有PI 3.0技术的话)。
除了PI 2.0技术和VOOC闪冲技术,OPPO的经典功能手势解锁应用依旧不错。相机、电筒等,可以快速开启,比较方便。

手势“O”,开启相机功能

手势“V”,开启电筒功能
总结

我感觉OPPO Find7诱人,因为屏幕深邃,因为拍照强大,因为渐渐成熟的设计语言。我也会觉得OPPO Find7不够诱人,因为手感一般,因为过大的机身,因为还未成熟的系统。
或许由于安卓构架本身的问题,碎片化的情况依旧明显。或许Color OS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系统虽然逐渐完善,但是依旧年轻,没有给人很成熟的感觉。或许有人会觉得Find7的设计不是很好看,机身偏厚。或许你会认为Find7的定价太高,在如今打价格战的手机市场,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入手性能差不多的机子。但是,真的无法否定Find7不错的拍照功能。

忽略系统,忽略其他功能,甚至体验的时候可以不插手机卡,体验OPPO Find7的目的真的很纯粹,就是拍照。我们会沉迷于iPhone的快而美的拍摄体验,也会痴迷于NOKIA的接近专业的拍摄方式,却很少长时间把玩一款安卓手机的拍照功能。Find7是我第一台只用来拍照的手机,仅仅因为这一点就想去体验的手机,看似普通的镜头下隐藏着一颗强大的心,等待着被人们去挖掘。
我想我会把一年的体验时间全部用完,还能体验多久就多久,继续品味着不同于iPhone和单反拍摄的体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