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青雪唐元(酷友)
前言
最开始接触到 reMarkable 还是在大学里,它最吸引我的一点,也是我在墨水屏产品使用过程中最深的痛点 —— 手写功能。我一直都渴望着拥有一款可以写的墨水屏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多次观望 Kindle 以后,依旧不想选择它。为了行文方便,下文我将用 reMarkable 的简称 rM 来指代。

rM 拥有极低的手写延时
rM 完成了我对纸的数码化最基本的想象,极低的手写延时,让我在墨水屏上找到了仿纸的书写手感和与纸质书一样的书写体验。我试着用它做过很多事情 —— 做笔记、看漫画、安排周计划、读论文、写批注,甚至用它来准备考研。rM 的亮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其市场定位的选择中并没有将中国大陆包含在内,导致系统中文汉化、中文文件支持、云同步等都出现或大或小的影响,部分功能难用甚至不可用,一时间让我对它爱恨交织。
源起
2012 年的一个夏天,我第一次知道墨水屏这类产品的存在,那时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 电纸书,其中比较有名的品牌还是汉王、Kindle 等。受自己阅读习惯影响,读书时喜欢随手批注,若不能勾勾画画便好似这书读的不走心,然而当时的产品没有能满足这一需求的,即便后来有出现,延迟也会久到不如没有这个功能,直到 2016 年的某一天,我看到了 rM 的宣传片 1 。

rM 的宣传片
当时 rM 还是个众筹产品,或者说是一个概念产品,虽然预售有折扣,但是我都不知道怎么下单,因为可购买的国家里没有中国大陆,第一次能有种有钱没地方花的感觉(笑)。或许是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在 2017 年找到了代购 rM 的某宝卖家,从 3 月份付订金到隔年 3 月份付尾款拿实物,中途等了漫长的一年。

rM 的众筹网站
如果说众筹时的宣传片是卖家秀的话,刚拿到手的试用就像是买家秀 —— 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功能不完善、加载速度慢,很多人刚一拿到手试用了几天就摆上了闲鱼,让我大呼后悔 —— 早知道就不代购了,闲鱼他不香吗?尽管初期 rM 问题多到我常常放一边吃灰,但是一直让我舍不得放弃的是 rM 团队满满的诚意,从 rM 出厂开始到今天,系统更新依旧没有停下来,功能体验也比刚出厂时好了很多。以下是 rM 从出厂至今的更新日志 2 :

硬件配置 3

尺寸与重量
rM 的重量偏轻,只比 Apple 新出的 iPad mini5 重了 50g 左右,而若是与同样大小的 iPad Pro 10.5 相比,后者明显要比前者重很多。

reMarkable 与 iPad Pro 10.5

在重量上的优势使得 rM 更适合(单手)手持阅读,且更加便于携带,这对于每次去图书馆需要背着 N 个课程笔记本的我来说,实在是对于双肩的一种解放。
屏幕
rM 的屏幕是黑白显示屏,有着 2048 级的的压感灵敏度,分辨率 226 ppi,书写延时 55 ms,这些优点使得 rM 除了做手写批注和做笔记以外,也是一个画画的好选择。 rM 屏幕上的阻尼非常舒服,配合原生笔恰到好处,很容易就能写出漂亮的字迹。
手写笔
据说 rM 的手写笔使用的是类似于 Wacom 的电磁原理,所以灵敏度也很高能达到 2048 级,为了手写体验,这款笔的笔尖是可磨损的,用了一段时间后要替换笔尖,但是无需充电。

rM 的官方标配笔
我尝试了一下和 Apple pencil 对比了一下长度,只是多了 pencil 笔头的那一部分,笔长可近似一般长。

rM 手写笔与 Apple pencil
看了一下官网发现又出了一根黑色的笔,不知道操作体验会不会有所出入,等待其他买过的有志之士来测评吧。

存储空间
rM 有 8G 的存储空间,除去系统文件占据的空间外实际可供发挥的空间在 6.53G 左右,已经能存不少的文件了,毕竟一般一个普通的 PDF 文件大小最多也只有 100M+。但也有自身的潜在问题,细心一点的人会发现删文件的时候储存空间并没有被释放,这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当我们没有开云同步时删除的文件,系统这里会自动备份,而不会立即释放空间,以确保文件安全,直到进行云同步。这样一来国内用户就很头疼了,rM 活脱脱就像个饕餮,只吃不吐。现有的解决方案是通过 SSH 删除文件,或者另类上网实现云同步,折腾必不可少。
电池与续航
rM 刚出厂时由于软件问题掉电特别快,之后由于系统的维护更新,续航基本能得到一定的保障,由于我的使用习惯是不用了就关机(或是让它自动关机),所以一般充满一次电能用很久;若是持续航的话,使用一天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还是觉得它掉电快可以关闭它的 Wi-Fi,毕竟在大陆联网只能实现更新,并不能使用它的云服务。
包装与设计

rM 的 logo 设计
rM 的包装走的是极简风,开箱之后就能看到手写笔和 rM ,拿开 rM 会看到后面的数据线,说明书以及一盒笔芯(附加一个取芯器)。

rM & 配件的包装
从 UI 到工业设计,rM 调性一致,传达出了 rM 的品牌理念 —— 降低噪声,提高信噪比,营造工作中 flow 的状态 6 。
书写体验
rM 有七款基础笔刷可供选择,以支持不同的工作需求,各笔刷可以选择三种粗细和三种颜色(黑、白、灰),整体上很像一个搬到了墨水屏的精简版 goodnotes7,由于墨水屏独有的优点再加上相应技术优化,其仿纸体验可谓优秀,甚至在书写的时候,可以听见写字的沙沙声。rM 上书写的阻尼感让我很轻松就能写出好看的字迹,而这种轻松感却是我在 Apple pencil 上不容易找不到的。和 goodnotes 一样,rM 自带的模版种类多样,从待办清单、计划表,到普通横线笔记、康奈尔笔记、网点纸、方格纸,再到无透视 3D 画纸(用于画 2.5D 插画)、透视画纸,基础功能一应俱全。

rM 中的内置模版
做计划
上大学时我有一个习惯,当事情太多时就会在 A4 纸上列一下周计划,以避免有什么疏漏或安排的不合理,但是时间一久缺点也很明显,每次画计划表格都要画很久,画的丑了总是忍不住想重新画,费事费力,计划还未必落实好时间反倒用来画表去了。刚拿到 rM 的时候,我就在尝试用它替代,得益于 rM 自带了周计划模版,规划起来要省心很多,修修改改也比平时在纸上省事。

A4 纸周计划 VS rM 周计划
记笔记
我尝试将旧笔记在 rM 上重新记了一次,并用 App 扫描了出来,效果如下,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纸质笔记扫描版、rM 上的笔记、rM 笔记的扫描版。

笔记对比
由于喜欢做笔记,我一向对于做笔记的本子纸质、笔的书写舒适度比较看重,左图中的本子偏滑,书写字迹和后者比稍逊一筹。对比可以看出,rM 的书写手感甚至可以媲美中等偏上的纸质书写手感。但是 rM 的弱势也很明显,rM 笔迹边缘不流畅,所以写大字宏观感觉不错,但是一旦写小字就有些捉襟见肘了,而且右图最后一行也能看出来,rM 对于屏幕边缘写字不是很友好(上下左右都会出现),容易出现字迹变形的情况,若要避免这种情况,写字时总要有意识的不要超过「安全边界」,着实影响体验。rM 的防误触还是要比我想象的要好,写笔记的过程中我很容易就碰到下方的翻页键,但它并没有在我写的尽兴的时候突然跳转页面,让我颇为满意。出于对无纸化办公的偏爱,我用 rM 的原生云服务将我的笔记导了出来,如下图所示。导出笔迹效果不甚理想,视觉效果还不如在 rM 上看到的舒服,甚至用 App 扫描出来看起来也比直接导出要好,或许我们真的要像对待实体纸一样对待他(笑)。

rM 笔记导出
绘画创作
除了以上功能以外,rM 额外提供了「图层」支持,为 rM 上的绘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目前仅限于图层的新建、隐藏 / 显示和重命名,不透明度等功能调整目前还尚不支持。我尝试在不同的画布上画了一些出来,让大家来看一下它的绘画体验效果。

在 rM 上画画
阅读体验
读电子书我一向喜欢 PDF 格式的,它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原书的排版,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文字的堆砌,还有排版装帧,最大程度上感受纸质书带来的质感,而这是其他格式(包括 ePub)所无法替代的。但是这种格式的文件大多尺寸都在 B5 以上,对于显示器尺寸要求比较高。我用 rM 展示了读论文、看漫画、读书三种场景的屏幕展示,格式均为 PDF。

用 rM 读论文、看漫画、读书
在 rM 上阅读有一个很有趣的一点,在阳光直射下读书不仅不会反光,字迹反而会更清晰,背景反而不那么灰;而在点光源下,屏幕反光会更加明显,这种特性使得室外阅读更加舒适。

阳光下阅读
rM 不提供背光功能,也就是说日常使用要和普通纸质书一样,要有足够的光线,整体上更像是一张纸而非一个数码产品。
云服务 & 文件传输
云服务是 rM 在国内市场最受人诟病的一部分,rM 官网提供的云服务终端包含 macOS、iOS、Windows 8/10 与 Android 等终端,按照官方的介绍来说,只需打开其中任一个客户端上传文件, rM 中就会自动出现,然而由于 —— 基于我国大陆特殊的网络条件 ——rM 选用了大陆所禁止访问的第三方服务(如 google storage api 等),该服务一诞生就被隔在墙外了 8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对不方便使用云同步用户的考虑,官方又开了 USB 文件传输的方式,但该功能并不那么完善(还尚且处于 beta 版),传文件也并不那么尽如人意,首先一个最常见的 bug 就是,超过 70 M 的文件一般是上传不成功的,文档越小上传得越顺利;同时不能多文件一起上传,否则你就会像我一样一一排查哪个没上传成功……
更不要提最近我更新了系统以后,连 USB 传输的专用网址都进不去了。

USB 文件传输_失败
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rM 云服务的其他衍生服务也一起 404 了,如绘画实时同步、分享单页 / 单个文件等,颇感遗憾。如果你可以搭配流畅的上网环境,可以一试。
说在后面
rM 是一款数码小众产品,既拥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秀手写体验,又有着一些娘胎里带着的硬伤,自持有它开始,折腾之路就必不可少,亮点很惊艳,BUG 又很突出,是个好产品还是坏产品无法一言以蔽之。对于国内用户而言,它着实不够友好,难用的文件传输,404 的云同步,困难的购买方式与麻烦的中文支持操作,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探索了无纸化办公的另一种可能。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争议声存在 —— 在数码这么发展的今天,「纸」这类传播信息、文化的媒体是否会被取代,毕竟我们再也难以有那么多森林提供给我们制造一代又一代的书本、纸张了,那么纸的下一代承接方式是什么?

墨水屏
会有人站出来说,纸无法被替代,无论是纸质书的手感、气息、排版还是那种专注的感觉,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被取代的。话虽讲的没错,可是如果我们回顾「纸」的发展历史,从甲骨、石碑、器皿,到布帛竹简,再到造纸术的发明,这一代代的迭代中,如果我们投身于那个时代里,会不会也有这种类似的想法呢?像「竹简」是不会被取代的,「甲骨」已经是很好的文字承接方式了?是不是我们现有的局限性才让我们产生「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这种想法的呢?纸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但终有一天会有一款新的信息承载物作为主力,就像虽然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没有胶卷相机的更能接受时间的洗礼,但依旧会被时间淹没,历史的迭代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你不能满足新的时代的需求。那么,纸向何方?现有的数码产品不足以对纸造成威胁,虽然一些看小说、看漫画的功能已经被手机抢走了一大部分,但是当我们做创造力比较强的事情时,总是会优先选择在纸上写写画画而非电脑,先在纸上写写总比先在电脑敲敲更先有思路,仿纸笔体验最优秀的 Apple pencil 的阻尼依旧会被人吐槽,纸的地位依然未能被撼动。墨水屏的诞生让人们开始思考无纸化生活的又一方式,仿纸的阅读体验让「沉浸化、无干扰、信噪比高」成为卖点,墨水屏会取代纸吗? 我不知道,至少目前不会。

reMarkable
rM 结合了电纸书与数位板的优点,提供了基于上一代阅读器而言的一种新的尝试。我期待着墨水屏市场的后续变化,或许在我有生之年「纸」的地位仍旧不会被撼动,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一次次探索,让我们的多种生活方式成为可能。就像我们可以用平板考研,用手机背单词,用电脑做生产力,而这一切,在 20 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附录
附录一:
rM 现存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对于 rM 的中国大陆用户而言,大多问题都集中在不提供中文支持(其中包括中文显示,中文输入法,中文系统,中文文字识别)、原生云同步 404 、传输文件不易等问题。
中文字体支持
由于没有中文字体支持,rM 中不能正常显示文件的中文名,中文的 epub 文件无法阅读。该问题可以通过用 SSH 添加中文字体来解决。 对 SSH 使用不太熟悉的可以参考如何为 reMarkable 添加中文字体(该方案仅限于 Windows)
文件传输
想原生云同步没有可以 “流畅” 上网的路由器,想 USB 传输结果屡屡不成功,rM 的深度用户提供了第三种解决方案 —— Harecoffee。 作者在官网介绍了自己开发这款软件的原因:
“RM 是我最喜欢的电子阅读器,很少有用到如此棒的产品了,遗憾的是云服务不在国内,大陆人民上网是比较辛苦的,并且我希望有一些个人需求的小功能。 这是一款很棒的产品,所以我并不准备破解,修改它,我希望在不修改任何程序的前提下来实现同步功能。 使用 Harecoffee 本地传输文件、连接到我们搭建的云服务和 APP。”
这款软件的主要功能有文件上传,笔迹同步,以及一些其他高级功能(rM 2.0 目前已支持触屏翻页)。
附录二:
拓展阅读相关论坛
reMarkable
websiteReddit
油管
硬核玩家
Github:reMarkable
GitHub:reHackable
文章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酷安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