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国内手机市场的发展,一定绕不开雷军和他的小米。雷军早期在金山公司任职高管,后来辞职担任天使投资人。又从天使投资人,转型为创业老板,逐渐一步步建立起属于雷军和小米的科技帝国。
这篇文章,就带你回忆一下雷军当初发布小米1代手机的热血时刻,顺便说一下里面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雷军创立小米
雷军是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二班的学生,他有着极强的个人学习能力。他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底层汇编、DOS内核、病毒自传染等技术,而这些技术,在雷军的同学当中,很多是考上研究生之后才知道的这些技术知识。
雷军毕业之后,被学校分配了工作。但是他没干多长时间,就辞职了,随后就进入了金山公司。由于其个人出色的专业知识与犀利的市场眼光,雷军在27岁的时候,就坐到了金山公司总经理的位置。
在担任金山总经理的这一段时间内,雷军带着手下的人开发完善WPS、做卓越网、转型游戏领域,接着又看到了金山公司的上市。雷军可以说是见证了金山公司最巅峰的时期,而这个巅峰,与雷军个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能做到这种层面,基本已经满足了。但是雷军没有,他有自己更大的抱负,有自己更大的目标。他想创业,他想真正地靠自己打出一片天地。
随后雷军就退出了金山公司,转型成为天使投资人。
虽然说天使投资人也是实现创业梦想的途径之一,但是这种途径跟自己白手起家来说,感觉是不一样的。
2007年,iPhone手机发布。雷军作为一名数码领域的极客玩家,他第一时间购买了苹果手机。iPhone的出现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欣赏iPhone工业设计的同时,雷军也在手机背部发现了一段文字: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Assembled in China。(加州苹果设计,中国制造)
对于这一行小字,雷军感触很深。最好的设计依然存在于西方国家,而中国还只是停留在制造方面。
从这一刻起,雷军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他要做出一款属于中国品牌的手机,让中国设计也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雷军有了目标,他开始针对当时的国内手机市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并且拉动自己以前在金山公司的人脉,逐渐开始向手机制造方面靠拢。
后来雷军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拉拢到了许多有实力、有魄力、有决心的合作伙伴。在这些人中,有金山、谷歌、微软等大企业的高管与技术人员。
2010年4月6日,雷军与其他几位合伙人,在北京银谷大厦807室,共同喝下了一碗小米粥。从此,小米公司正式创立,雷军开始了他漫长艰辛的创业之路。
MIUI系统的完善
公司已经成立了,下一步就是如何打入手机市场。由于雷军和其他合伙人大多都是软件行业出身,对于系统软件层面颇有研究。所以,雷军就打算先从手机系统方面入手,打造一款人性化,好用的手机操作系统。
由于公司的名称叫做小米,所以系统的名称就命名为“MIUI”。
MIUI的开发由合伙人黎万强负责,黎万强跟雷军一样,都是金山公司出身的高管。他曾经参与过金山词霸、金山毒霸、WPS等大众熟知的产品研发,对于系统层面有着自己非常深厚的水平。
再加上MIUI团队中有很多曾经任职于微软的技术人员,所以在研发手机系统上面,有着非常高涨的热情。每天在公司中,最有干劲儿的莫过于这些MIUI的开发人员。
由于曾经的技术积累,MIUI的开发非常顺利,初代的MIUI系统很快就在网络上面进行了上架测试。当大量的手机发烧友刷上了MIUI系统之后,难免会遇到不兼容、不适配的情况。
这给雷军打了一剂预防针,小米必须要尽快打造出一款属于MIUI系统的手机,让MIUI系统完美的运行在自家的硬件产品上。
硬件方面的开发
虽然软件开发上面,雷军一行人是行家。但是在硬件方面,他们却是一群门外汉。
毫无头绪的硬件元素与复杂的供应链,让雷军一时间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他只能是动用身边的人脉,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随后在逐步进行面试商谈。
曾经有一个人,非常适合小米公司的硬件开发。他是摩托罗拉的老员工,有着非常硬核的技术水平。雷军抓住这个人,跟他进行协商交谈。在谈到薪资待遇的时候,这位摩托罗拉的员工不愿意抛弃外企高昂的薪资,而且还对自己一年的休假有硬性的要求。
虽然雷军非常希望这个人留下来,但是对于他的这些个人因素,雷军还是选择了放弃。因为在这个人的身上,雷军看不到一个创业者应该有的心态。
后来,在一次饭局中,合伙人林斌对雷军说,他遇到了一个叫周光平的人,这个人曾经是摩托罗拉的核心工程师,担任过许多产品的硬件负责人。现在任职于戴尔公司,负责品牌的手机研发。
在林斌和周光平的交谈中,周光平对于加入小米公司非常乐意。随后又跟雷军聊了几次,直接就确定了跳槽的时间。
周光平在戴尔公司的时候,公司高层对于要不要造手机这个问题举棋不定,周光平和他的团队也因此很不开心。小米公司现在的状况,正好是周光平需要的状况,他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团队的实力。
周光平在入职小米之后,直接就担任硬件开发部门的负责人。
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有了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下一步就是找到供应商,进行生产测试。
对于小米公司这种初出茅庐的草根,绝大多数供应商都是婉言谢绝了合作。任凭雷军怎么交谈,供应商们都已风险大把雷军给堵了回去。
绕了一大圈,找了大量的供应商,依然没有达成合作。在雷军清点名单的时候,发现还有一家供应商没有拒绝小米,这个供应商就是南京的英华达。
英华达公司是靠通讯行业起家的,后来发现了手机行业的高利润,再加上当时小灵通火热,英华达直接就发展小灵通业务,一时间获利颇丰。
好景不长,2009年工信部发布通知,小灵通业务将于2011年进行退网下市。这一消息打得英华达措手不及,这也是英华达迄今为止最困难的时候。
后来小米公司的刘德受命去拜访英华达的老总,准备谈合作。本身英华达在手机领域就憋着一口气,小米公司的到来,正中英华达下怀。很快,两家公司就达成了合作。
现世之前的准备
有了软件、有了硬件、有了供应链,下一步就是正式打造小米手机。
在小米公司跟夏普商讨采购屏幕的时候,小米公司为了保险,报出了30万片的数量。首批小米手机的目标量,也就是这30万部。
30万部手机,就需要有30万颗手机芯片。当时高通中国区的总裁是王翔,在雷军和王翔的交谈中,二人对于产品的见解和未来的发展不谋而合,王翔在高通芯片的供应上面,给了小米公司非常大的帮助,从而顺利解决了芯片供应的问题。
为了让小米手机有一个华丽的亮相,雷军带领着团队,在软件层面进行了深度优化。当初首批测试MIUI系统的100位用户,被小米定义为核心用户。这些核心用户给小米积累了许多软件层面的想法和技术,基于这些想法,小米公司不断优化系统。
在小米1代上市之前,MIUI系统在论坛上已经积累了50万+的粉丝量,其中的活跃用户,达到了30万+。由于MIUI开放的原则,在国际上也非常有名气,大约有24个国家的数码发烧友,把MIUI改成当地的语言。
超高人气的系统版本,加上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小米手机被寄予厚望。
小米1代的华丽现世
2011年,8月16日。雷军带着他的小米1代手机,带着全公司员工的梦想,登上了北京798艺术中心的发布会舞台。
发布会上的雷军信心十足,热血沸腾。这一刻他等了很长时间,他现在不只是代表自己站在舞台上,他代表着小米公司所有员工的梦想,代表着他们对于小米公司的期望。
在发布会上,雷军介绍了自己的MIUI系统。MIUI系统开放、个性化定制的特色吸引力大批量的年轻人关注。
在价格上面,雷军把小米1代跟其他友商的机型进行了对比。
在当时的国内手机市场中,高配置的旗舰价格都在3000+的价位,哪怕是水货,价格也在2500元之上。
像是三星、摩托罗拉这种大厂的霸主,价格都在4000+以上。在当时的年代,一般家庭很少会有人花4000块钱去买一部手机。
小米1代,到底多少钱?
1999!
随着大屏幕上闪烁出来金黄色1999的字样,全场的观众与媒体都沸腾了,爆发出了阵阵掌声与欢呼声。据在场媒体回忆,掌声和欢呼声,整整持续了将近半分钟。
至此,小米手机与MIUI系统正式步入大众视野。小米手机,也成为了国内手机市场中,一匹极具杀伤力的黑马。
下面来说说,小米1代在价格上面的调整。
在小米1代上市之前,雷军对于这款机型的定价不是1999,而是1499。
原因是因为在2011年左右,当时国产品牌的高端机型,价位都在1500以上。雷军打算给用户一个极致性价比的体验,所以初步定价就定在了1499。
由于当时小米公司刚起步,因此供应商们在器件的要价上面,比较高。按照当时的价格来算,小米1代的成本价几乎接近2000元。如果按照当初预期的30万部销售量来算,小米1的价格定在1499,公司要亏损1.5个亿。
刚开始就亏损,这样会极大影响小米公司后续的发展。雷军再三思索,把定价从1499上调到1999,只比成本价低1元。
事实证明,雷军的做法是正确的。
想要了解详细过程的,可以参考小米官方推出的《一往无前》。
以下两张图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