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讽刺力道极致猛烈的韩国电影,处理起女性议题,一样不遑多让。
无论是强度或是深度,都是一样惊人地叫人咋舌。
让两位韩国母亲扬威海外的电影,一个是2007年李沧东导演的《密阳》,让全度妍登上戛纳影后,这是韩国影史上的首位女性演员获奖;
另一个是2010年奉俊昊导演的《母亲》,它是让年过半百的金慧子远渡重洋地在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拿到了一个最佳女主角奖,通常这类美国权威电影奖项一向只关照白人,亚洲演员被这样褒奖,实属难得。
能够让两位女演员尽情在电影中发光发热,除了本身演技的确精湛动人外,导演技法纯熟,言之有物。
更让人称道的是,这是华语电影最欠缺的部分——剧本。
两位女演员在两部电影所展现出乎意料的惊喜,看似遵循着某种类型片进行,最后却又急转直下,然后直捣人性深处的黑暗,让人迂回辗转。
这种意犹未尽,无可比拟。
《母亲》首先设下的前提是——独自抚养低智力孩子的母亲,当孩子被陷而卷入凶杀案时,她要依靠有限的资源与智识,帮孩子洗刷罪嫌。
从剧情上来看,这看似老梗。
但导演奉俊昊神在利用这样的错觉,在母亲心力交瘁,抽丝剥茧。
层层揭露的同时,你以为孩子终于得以沉冤得雪,但最后以爱之名,逼得老母亲痛下杀手,掩埋真相,但真相到底为何,谁是被害者还是加害者?
所有的善与恶我们已经无法定论,而痛苦和罪恶也不是那跨下的一针,就能够就此遗忘。
母亲最后惊恐地夺门而出,然后特写窗内看似憨傻无辜的孩子脸庞,最后再配上头尾呼应,鬼魅的手舞足蹈,母亲的牺牲是奉献,还是只是弥平对孩子愧疚的私欲……
显然,这些问题被导演抛给了观众。
这明明是一部阐述母爱的电影,当我看到结尾一幕时,脑中盘旋的,竟是《圣经》里的一段话:
要知道你们的罪,必追上你们。
无论是片中的母亲,或痴呆的儿子,在经由“刺激”而短暂自以为遗忘之下。
终究有一天,残酷的记忆会瞬间爆发,成为终生的梦魇吧!
在《杀人回忆》里我们看见奉俊昊如何收放自如地运用剪接、精心设计的剧情转折将观众一步一步引诱进自己预设好的圈套之中,再给予观众一记当头棒喝,一次把自己想要在电影里表达出的想法爆炸性的映入观众眼帘、震入心底。
但《母亲》的架构是再简单不过的,如此平凡的架构,在奉俊昊手中,却成了一幕幕压迫人心的画面。
所有的细节,在事后回想起来更如母亲擅长的针灸刺错穴道般令人疼痛。
没错,本片若要安个主题,非“母爱”莫属。
但母爱正如一把两面刃,可以抵御外敌,同时也能毁灭自己。
当母亲为孩子奔波寻找凶手,细看之下,奉俊昊似乎透过母亲来控诉韩国警察、司法对小老百姓的不公;当一个个疑凶浮上台面,我们会为母亲的涉险行动感到惊心恐惧。
《母亲》保留了奉俊昊前作的拿手好戏,却收起了一些穿插于前作热血沸腾的动作场面。
全作几乎是以一种相当冷静相当内敛的气氛当做基调。
在这样内敛的步调之中,奉俊昊对于警察办案体制无能松散的强烈批判、质疑与讽刺,火力倒是丝毫未减。
笔锋依然是那样锋利,一针见血。
并以更加绵密地剪接搭配更多且更加自然的剧情转折,层层堆叠起越加扑朔迷离的迷雾沙尘,直到窥见真像全貌,才发现真相是如此残酷。
而在奉俊昊的电影世界里,一贯是韩国政府、警察这样的公权力是那样的“不可靠”也“不可信”。
它为百姓带来的不是帮助,而是另一种可怕的无形的压迫。
好比片中的母亲,面对韩国有关部门不求真相只求结案的草率办案态度感到百般无奈,却也无可奈何,时间紧迫又求助无门的情况之下,只好挺身扮演起调查者的角色,一步一步朝真相迈进,揭开惊人的案件真相。
就案件线索来说,《母亲》跟《杀人回忆》一样,除了母亲积极主动寻找蛛丝马迹之外,许多的线索来自于乡野谣言,也都一样让人感觉这些居民口中谣传的传言比素质低下的警察口中所认定的证据还来的可信。
但区别在于《母亲》的剧本编写比《杀人回忆》来的更加扎实,剧情转折也比《杀人回忆》来的自然。
并不会像它有些桥段显得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悬疑氛围掌控的也比它来的优秀。
也不会像过往电影一样有些剧情是观众事先能够猜想得到的。
这就是奉俊昊的高明之处。
就在你以为“申冤昭雪”的时候,当真相揭露后,前面一连串的行为都显得是那么的可笑。
只是导演没有给我们太多时间感到可笑,因为母亲马上再度亲手酿造一个悲剧。
这确实是影响作品里母爱的极致发挥,可是带给观众的却是莫大的冲击。
不仅仅是凶手的身份,而是造成凶案的原因,让你觉得竟不全然是凶手本身的错。
本以为得知杀人案的真相已经是够大的转折了,但导演并未以此为终,反而将转折再推到尽头。
影片最后一幕,一群妇女在公车上唱歌跳舞,搭配着夕阳落下,一个母亲的坚强懦弱痛苦与不悔,都在着迟暮中进入眼帘里让人感到不胜唏嘘。
母亲将针刺向自己的大腿内侧,与车上人们共舞时,我已经不晓得内心交杂的究竟是什么滋味了。
那一针暗示的东西太多太多!
除了母亲良心的泯灭,是否还包括过去她对孩子所做所为的遮掩,意图谋杀五岁的孩子,还是与孩子同睡的结果……
奉俊昊点到为止的叙述手法,让看完后的我不得不断回想剧中的细节。
这其实是很高妙的手段。
《杀人回忆》里他已经做到了,《母亲》加上母爱这道枷锁,利用多数人们共同的情感经验,更是逼迫观众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而反观李沧东的《密阳》,则是让你以为讲的是遭逢丧子之痛后,母亲浴火重生的故事。
这类故事在影史上搜寻出来,可能会有几百册的资料。
但导演再度探索这类故事的可能与发展,让“重生”的可能伴随着强烈怀疑,也伴随着无法猜测的上帝旨意。
母亲遭逢变故后,一幕幕用挑战的眼光质疑上帝,一步步用决裂的举动挑衅上天,也许藏着上帝意涵的秘密阳光无所不在,但未愈的伤痕与痛苦同样无所不在。
想重新开始,谈何容易?
《密阳》前半段几乎都用中景的镜头平淡行进。
真正的故事开始于40分钟之后,开了钢琴教室落脚生活,看似疗伤起身的母亲,此时儿子遭绑撕票,再度惊惶仆跌。
画面推近为大量她的特写。
从接歹徒电话、急送赎金、到登记儿子死亡证明茫然走到教会终于撕心裂肺,受困流血野兽般的嘶吼痛哭。
伤口接二连三被命运戳挖洒盐,痛的椎心刺骨,伤的撕裂灵魂。
不断正面逼视的特写画面,我们看到的,“命运”岂是逃得了避得掉的?
就个人来说,我喜欢《密阳》多过《母亲》一些。
第一个原因是全度妍的表演胜过金慧子,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导演身上。
“情”是奉俊昊电影里不曾缺席过的动人元素。
无论是《杀人回忆》里的友情或是《汉江怪物》里头的父女情深都为奉俊昊的电影点缀了温暖的色彩。
在《母亲》中奉俊昊则是把“亲情”当作主要探讨对象,母亲对于儿子是什么样的存在?儿子对母亲来说又是如何的存在?而当儿子受难时,母子之间密不可分的骨肉之情,又能替母亲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一个母亲又能替自己的爱子奉献到何等程度?当真相呈现在你眼前时,你才会发现《母亲》说的其实是个既悲凄却也美丽的故事。
韩国电影大多有着平易近人的幽默感,奉俊昊的电影自然也不意外。
他的许多电影都能看见幽默诙谐的对白与情境穿插于电影之中。
《母亲》也一样有着幽默元素在电影中串场,尤其是片头金惠子突如其来的一场山头之舞,都令人感觉奉俊昊是否想转型拍喜剧,但是当观众随着剧情一路走下来,渐渐会了解片头那幕其实是故事的倒叙,而当故事的过去与现在交错时,才发现金惠子片头那支舞跳的竟是如此沉重。
最后,电影结局缓缓从萤幕荧幕传达到观众眼里。
这时,才恍然大悟片头那引人发笑的舞步,代表的竟是一个母亲的心酸与绝望,舞,原来也能跳得如此凄美。
纵观李沧东,他的作品数目不算多,截至到现在,他一共才拍了7部电影。
但他每次发声,都直指人心。
我喜欢他的作品都以小人物写实的平常生活为蓝本。
以主角生命遭逢的挫折为杠杆,在巍巍颤颤地摇摆疑问,试图找到平衡的过程中,放大透视复杂人性,进而最终有安静观照的可能。
优越精准的文字驾驭、冷冽犀利的影像语言、圆融成熟的生命厚度、缜密用心的整体结构,加上始终紧扣人性的动人描摹,使得李沧东的风格独树一格。
总感觉每次看李沧东的电影,总觉得他在观众平凡生活中丢出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往往是与生活与痛苦有关的。
李沧东在采访中这样评价《密阳》:我们平凡的生活是否有价值?
其实看完全片之后,发现《密阳》一直围绕在这个主题上进行讨论。
影片的开头是天空,结尾镜头却落向土地——信仰及生命的力量不是在母亲屡屡抬头仰望的天上,而是根植于阳光洒落的土地上,在有光亮也有阴影的平凡的生活里。而一直跟随她走过痛苦的追求者宗灿,尽管平凡庸俗,但乐观善良的他,不正让人看到了一种一种植根于大地的天然生命力。
李沧东的《密阳》和奉俊昊的《母亲》都把女主角逼入绝境,强烈如同云霄飞车的情绪转折,让全度妍和金慧子过足戏瘾。
但问题是,可能因为片种的关系,《母亲》走得是心理惊悚的片型,一步步,一层层都是要逼着观众喘不过气来,于是母亲的表演必须张狂到大起大落,前头的药刀切手,或是水淹手指,或是认错儿子,无非是要恐吓观众,也证明韩国电影玩弄类型的能耐绝对不输好莱坞。
而片中总是大雨磅礡,衬托雨下可怜又孤独的金慧子,加上金慧子总是睁着一个大眼睛伺机而待惊恐的笑容,也许和又哭又笑的高潮起伏相得映彰,但稍嫌刻意过头了。
反观《密阳》,导演前头先细腻地铺成全度妍和儿子安顿于新环境中的互动,不管是母子生活不易的苦楚,或是彼此相依的陪伴,虽有苦有乐,但至少也算丰足,因此当儿子遭逢不测。
全度妍从极度慌乱到极度冰冷到极度哀伤,层次分明,让人心痛。
一场突然在家中看见儿子的幻影,错认邻人小孩的描写,不仅真实可信,也让观众内心都纠结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两部戏的导演试图在既定的类型中,重新发现故事新的可能与发展,也借着母亲所遭遇的困境,再度控诉韩国政府的无能与荒谬。
《母亲》中,遭逢冤狱的低智力孩子,能依靠的只有母亲,警方与律师的势利和愚昧,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个无奈的人生,也因此,当最后母亲坚持探视另一个被污蔑的孩子时,面对无罪的面孔(只有她知道他无罪),沦为帮凶的母亲,再问到:你有母亲吗?对方摇摇头后,终于溃堤般地泣不成声,因为我儿还有我这个母亲帮他洗脱遮掩罪行,但一无所有的你,只能任由风雨飘渺,任人欺凌。
控诉,尽在不言中。
《密阳》中,只因忘却了钱不露白的教训,儿子惨遭绑架索款,求助无门下,母亲只能赤手空拳地独身面对恶毒的歹徒,但贪念早就生出魔爪,儿子的性命早就枉送,最后她只能恍如隔世般地坐在警车里,恍惚地被带向无情的河水认尸。
于是,她一无所有,她无所依靠,什么荣华富贵都是个屁,谁能了解她受的伤有多深多痛。
然后某一天,她遇到了“神”,神似乎让她找到宽恕的方式,活下去的理由,她似乎有”神”可以依靠了。
但她没想到的是,神却早一步地原谅了应该是由她原谅的凶手。
凭什么?
气极败坏的她,终究走火入魔,她要试探甚至拆穿代表上帝的一切。戏的最后,上帝仍旧再度试验她,已经打定冷漠一切的母亲,再度遇见了凶手的女儿,父亲的罪过不应女儿扛,但无情的摧残与报应已经在女儿那边反射。
身为人母的她怜悯不自觉而生,但不是已经打定主意要恨一辈子了吗!
刨去剧本外,我还是由衷地佩服两位女演员。
看完《密阳》后,我情绪久久无法平复,仍旧打转着片中所表达的控诉与省思。
做一个观众尚且如此,不知牵动全局的全度妍是怎样在角色中打转然后结束抽离,因为全然可信的表演,会怎样影响着原本的生活与生命,这样的担心可见其表演之成功到位。
《密阳》中最有力的一场戏就是这段全度妍在监狱跟凶手的对话,短短几句话就把她的信仰摧毁殆尽。面对早已得到自我救赎的凶手。
她纹风不动的木然表情,显现出破坏和震撼力强大的内在状态,一记重量级左钩拳,冷不防捶进心窝脾胃,让人斗地踉跄退步。
李沧东耍狠的擂台不是靠拳脚,是人心。
走出门外后全度妍在阳光下昏厥倒地。
她想靠着基督信仰,正要努力实践全然宽恕时,潜藏在内心幽暗深处的人性秘密和人生真相,突然被刺眼的阳光照得闪躲不及。至此她对生命的质疑,不再是“为什么我要遇上这些痛苦” ,而是“我还没有原谅他,上帝凭什么先原谅他?”
信仰如果只是被拿来做安慰苦痛的教条,在崎岖多拐的人生际遇中,在复杂幽微的人性光谱前。
这些在李沧东冷冽严峻的镜头语言下,显得苍白窘迫甚至荒谬可笑。
在奉俊昊导演电影拍摄现场访谈中,我们看到《母亲》里的金慧子,为了使情绪不受镜位打断影响,即使导演说戏时,也一直保持情绪,难怪在片中的张力如此强大,实在敬业。
李沧东也说,自己做导演没有自信,但他相信自己选角的眼光。
他在全度妍身上看到女主角的身影,那个拥有强烈的自尊心的角色,李沧东要求演员“去经历、而不是去表达”。
所以基本上全度妍在拍戏现场,是全程跟李沧东“对着干”的,因为在戏中她就是这样的角色,特别真实。
这个角色的在戏中呈现出对于信仰的恨意,其实也是爱的另外一种形式的展现。
全度妍在基督教大会由远而近的凄厉呻吟声,是我印象中最痛苦的演出,仿佛想要把灵魂给吼出躯壳之外的痛苦。
而这个痛苦不仅来自于角色对于所有事物的看法、她不想承认的与自尊与信仰相关的事务,使得结尾那场理发戏更加令人动容。
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那场戏,那种感觉就像是生命中无法计算的意外,令你无法招架只能接受。
但女主角还是选择离开,不知所措的小女孩令我难过,我完全能理解女主角的心境、痛苦。
好在结尾随着镜头照出映照进庭院的阳光,为生命带来了点希望。
在这个时候,我突然觉得韩国电影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剧本吧!
一开始总以为是一般类型电影,可是剧本总有办法在看似尽头处,又继续往下挖掘出不同的厚度与矛盾,每每看完后心情都要闷上好久。
韩国电影不仅在量上面超越华语电影许多,质上面的精良也不容忽视,不仅卖座惊人,在韩国社会问题的反应上,有着可贵的深度与良心,值得我们的电影工作者好好地学习借鉴。
华语电影,看来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