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它是背锅侠客:移动工作站ThinkPad P16s 2022评测

 人阅读 | 作者xiaolin | 时间:2023-06-18 03:09

文章前言

本文由公平评测新锐编辑Material3600创作,全文8000余字80多张图片,中文版在“公平评测中文站”首发,英文版将稍后在“FairReviews英文站”发布。

简介:老旧的新款产品

ThinkPad在广大PC用户心目中无疑是个响亮的名字,尽管他在漫长的历史中推出了许多十分抽象的产品,许多人依然将他视为商用笔记本电脑的龙头企业。

T系列是ThinkPad最经典的产品线之一。T2x系列在2000年便作为传奇系列ThinkPad 600的续作亮相,在2022年已经推出到第17代产品,包含了T14 Gen3、T16 Gen1、T14s Gen3三个大系列。

按照ThinkPad近年在中低端产品线上普遍实行的躺平战略,这代产品并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改进,倒是原本的T15顺应行业潮流,被进一步扩大为新的T16型号,也算是加量不加价。总体来说,本代T系列算是前代的“例行升级”,一样地被近些年创新力度巨大的消费级超极本按地摩擦,一样地与他的企业级竞品们在伯仲之间。

唉等会,标题不是P16s吗?作者是不是被ThinkPad气晕了?怎么这都能搞错?

不不不,没有搞错哦,你不了解ThinkPad而妄下论断。其实熟悉ThinkPad,特别是2015年以后的产品的朋友应该都了解为什么我会先把T系列拉出来批判一番。自诞生以来,ThinkPad的P系列一直有把T系列型号换上nVidia专业卡拉来当壮丁的传统,而这次我们测评的这款ThinkPad P16s Gen1(在中国境内又称为ThinkPad P16s 2022),恰巧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好吧,一点也不巧。

所以呢,本机就成了T与Ps两个近几年死气沉沉的产品线中,难得一见的全新型号。新的名字,新的尺寸,新的开始,这是一款老旧的新款产品。

本次我们测试的机型是ThinkPad P16s Gen1 (21BTC1O1WW),中国制造。在开箱之前,我们先浏览一下它的部分参数:

作为一款诞生于2022年的超极本,本机在纸面上的配置还是比较好看的。并且在机身重量与前代机型(P15s Gen2)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本机搭载了16寸,16:10比例的全新屏幕,并做到了电池容量的巨幅提升(P15s Gen2为57Wh)。顺带一提,本机向上可以选到2560*1600分辨率的高分屏,或者1920*1200分辨率的高亮度触控屏。向下则可选45%NTSC色域的乞丐屏。具体屏幕配置如官方文档:

但有两点还是需要批评一下:首先作为一款移动工作站,本机没有配备SD卡读卡器,甚至取消了前代机型配备的TF读卡器。其次作为一款移动工作站,他也没有配备两个以上的硬盘插座。事实上,多年来Ps系列机型作为T系列的姐妹机型,其拓展性一直不太符合移动工作站应有的水平。那么,小小的纸上谈兵之后,让我们来一睹这台电脑的真容吧。

包装附件:高效,可靠,便捷

本机作为商用级产品,理所应当地没有在包装上做任何花哨的设计,原色的纸箱和排列整齐的标识已经展现出了一个干练的形象。

ThinkPad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这般风格的外箱的呢?我是没有什么印象的,但不得不说这个歪了的大think确实让人百看不厌,有一种不太像商用级产品的活泼感。

包装背面是锂电空运标识,封条与中国能效标识。能效标识显示该机的典型能源消耗为38.6kWh,产品类型为B类。解锁顶盖的机关也需要在这面拉出。

箱内左侧是机器本体,由缓冲泡棉包裹。右侧是一个纸盒,看不到内部是什么。

取出所有内容物。可以看到包裹机器的缓冲泡棉量很足,设计也比消费级产品考究很多。机器表面还包裹着一层塑胶袋,并由一张红色的贴纸封死。

确认一下纸盒的内容物。只有电源适配器。

适配器采用了USB-C接口连接机体,三脚插头连接电源,标称功率135W。也就是说,这款其貌不扬的“黑砖”已经吃上了最新的PD3.1标准。相比以往只有65W左右的超极本适配器,几近翻倍的功率应该会让本机的补能体验大幅提升。

包装内容物全家福。

工业设计:简洁,坚决,不出错

本机为黑色。当你远远地看见一台不太纤薄的黑色方块静卧在桌面上,你就应该知道,他是一台并不被允许展现出太多个性的生产力电脑,一件纯粹的工具。

全塑料的A面加上亲肤材质的点缀,共同组成未曾改变过的经典手感。左上角ThinkPad徽标中的小红点,依旧会与你一同工作,一如十几年前。

机身的正侧面并没有放置任何开关、指示灯或传感器,只能窥见摄像头挡板“ThinkShutter”的滑动开关。

机身左侧面集中了大部分端口,具体端口不再赘述,上文参数表中已详细列出。支持关机供电的USB-A接口位于本侧。

机身后侧面并不是空白一片是我没有料到的,SIM卡托位于本侧。不过本机并没有像手机产品一样在附件中加入卡针。由于并未接触过其他具有WWAN功能的笔电,我不太清楚这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是否正常。

机身右侧面的端口为智能卡读卡器、USB-A接口和肯辛通安全锁孔。散热系统的排气口也混入其中。

单手即可轻松打开盖子。虽说本机的屏幕是全新的,尺寸也是史无前例的,但非常经典的设计让我找不到任何惊喜。唯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尽管本机搭载了“异构强芯”,i7-1270P这一英特尔的骄傲之作,掌托上却只有一个普通至极的“Intel Inside”徽标,一度让我怀疑本机实际搭载的是不是“英特尔处理器”——那个统合了原有奔腾和赛扬产品的新系列。

本机作为16寸大杯机型,理所应当地具有数字小键盘设计。而作为一台ThinkPad,最具特色的指点杆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键盘键程也并未像其他超薄机型一般遭受毁灭性打击,各种因素叠加起来使得本机仍然是一台在文书工作中表现优秀的笔电。唯一美中不足的一点是尽管尺寸扩大到了16.1寸,本机仍然没有用上标准间距的QWERTY区域,平常惯用桌面键盘的用户将需要时间适应。

180°开合可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从这个角度我们还可以看到C面最上方的打孔为扬声器开孔,有两个发声单元。单独吃掉一整排空间的电源/指纹传感器看起来有些寂寞。

D面仍然是ThinkPad机型的经典画风。但我一时间并未发现防泼溅导流孔,且Reset按钮也移到了右侧边缘。脚垫为四个独立的橡胶脚垫,后部的两个要高一些。左下角的标志表明了后盖的材料——镁合金,大伙不用再猜了。右下角的Windows贴纸与他隔岸相望。

松开底部的8枚十字螺丝,取下SIM卡托,尝试打开D面的盖子。全部螺丝都无法取下,应当是有安装限位环,这点给绝对好评。像往常一样用撬棒撬动下边沿的缝隙,盖子却纹丝不动。怎么会?排查一下是否存在隐藏而未取下的螺丝,并没有。这下不敢轻举妄动了,赶快在官网上翻出用户指南拜读一下:

翻到第51页:原来是这样!要从上沿的转轴处翘起,然后以下沿为转轴掀开。加上上文发现的螺丝限位设计,本机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拆解时丢失螺丝的现象。

取下盖子后,可以看到下沿内部卡扣的转轴形设计。

那么我们就顺利地拆下了D面的盖子。由于电池并非用排线连接主板,而是用触点直接连接,此时选择立即拆下电池以避免发生事故。

电池的投影是非常标准的长方形,由6颗十字螺丝固定在机身上。典型容量86Wh,额定容量83.5Wh,制造商为加百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看出,本机作为拉皮机型,内部的闲置空间还是比较大的,鳍片与外壳排气口之间甚至有高达2cm左右的间隔。笔电内部空间本应寸土寸金,如此这般设计无论曾经见过多少次,都让人感到十分可惜。散热系统使用两根热管串联覆盖CPU与dGPU核心,贴合焊接一组鳍片,对应一枚风扇。这是在商用级笔电上十分常见的设计,出现在本机上也算是无功无过。但在消费级笔电性能大幅提升,新型散热设计层出不穷的今天,还是不免让人感到非常落后。

右上角的USB-A接口由一个独立PCB承接,用排线连接至主板上,接口周围用金属板进行了周全的加固处理。

智能卡读卡器位于电池上方,也独占一块PCB,用排线连接。

左侧所有接口直接置于主板上,也全部做了周全的加固处理。

左侧的两个USB-C接口,每一个都对应一枚JHL8040R“Burnside Bridge”雷电4重定时器。控制器则集成于CPU之中。

Intel生产的AX211D2W“Garfield Peak”无线网卡,支持WiFi6E与蓝牙5.3规格,最大协商速度2.4 Gbps,直接焊接于主板上。

固态硬盘表面覆盖着大而厚的铜质散热片,让人不禁怀疑下面蛰伏着怎样的一只猛兽。

掀开一看!哦,SN810,那没事了……

WWAN模块为移远EM05-G,仅支持LTE Cat4规格,属于刚好能用的水平。

扬声器直接朝向C面开孔。在固定它的螺丝上额外套有橡胶垫圈,推测是为了避免与其他零件的共振。

屏线为EDP 30Pin规格,上面还标着FHD,似乎预示着QHD型号的屏线规格会有所不同。

SIM卡托特写,支持Micro SIM卡,与一般手机卡托并无太大区别。

仅有的一条SODIMM内存来自于SK海力士,DDR4 3200规格,颗粒布局1Rx8。另外一个通道的内存为板载。

底盖反面对应散热系统的位置,在进气格栅后粘贴了简单的防尘网。在对应内存插槽的位置则粘贴了导热贴纸。

在对应固态硬盘和WWAN网卡的位置,格栅后方粘贴了较厚的导热贴纸。

那么,在粗略观摩一下本机的外观设计、主要零件和细节设计之后,它就要被好好地装回原样,接受我们的详细测试了。

总体来说,本机作为一个存在已久产品线的“最新力作”,其许多设计都是被反复论证与实验过的。我们能够轻易地在先前的产品上找到相似之处,感受到制造商丰富的经验和十足的自信。但本机也不可避免地在笔电产品快速创新的今天显得十分古板,也留有不少效率上的遗憾。但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不能再以一台擅于文书工作的企业战士为标准评价本机。本机的名称是ThinkPad P16s Gen1,搭载nVidia专业级显卡,属于ThinkPad P系列移动工作站。同为生产资料,本机与姐妹机型T16的能力理应有所区别。

标准性能测试:无喜无奇

测试前,为模拟用户启用自动更新的使用状态,在Windows设置中安装可安装的所有更新,完成后选择暂停更新,且不再从任何渠道安装驱动程序更新。预装软件全部保持原有状态。上述步骤全部于2022年12月26日完成。最终测试状态如下:

磁盘分区状态如下:

主要驱动程序/固件版本如下表:

Intel Graphics Driver 31.0.101.3790Intel Management Engine Software 2229.3.2.0Intel Management Engine 16.0 Firmware 16.1.25.1932ThinkPad Video Features (NVIDIA Quadro QN20/Geforce N18S) 31.0.15.1654UEFI BIOS N3BET51W(1.29)Embedded Controller N3BHT35W(1.13)

测试时全程使用原装135W USB-C电源适配器,且事先确保动力电池充满(部分特殊测试除外),室温维持在25℃。在BIOS中将CPU虚拟化功能置为开启状态,在Windows Defender中将内核隔离功能置为关闭状态。

驱动延时测试

在初次开机后即使用LatencyMon 7.20进行驱动延时测试:

仅仅17秒过去,我们便得到了红字。可见ThinkPad对脱胎于T16的本机确实并未对出厂状态的驱动以及固件进行额外调校。我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屏都写着两个字:“敷衍”!

CPU基础性能测试

使用Cinebench R15.0,Cinebench R20.060,Cinebench R23.200分别对CPU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使用3DMark CPU Profile 1.1进行CPU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使用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2.1014 CPU Mark项目进行CPU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得益于Alder Lake系列处理器的架构改进带来的IPC提升,本机CPU的P核性能表现已经可以打败2021年发售的许多搭载Tiger Lake-H45系列处理器的厚重款机型。多核性能表现则可以用“大胜”来形容,综合性能甚至可以挑战一下四五年前的HEDT平台CPU。这样的性能,在日常轻度使用中几乎是完全过剩的。但很显然,作为一台不太追求高性能的超极本,它与同时期许多超极本进行比较时性能并不占优,更无法与标准移动工作站相比。

GPU基础性能测试

使用3DMark Time Spy 1.2和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1.1进行GPU性能测试:

使用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2.1014 2D Graphics Mark项目进行GPU性能测试:

使用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2.1014 3D Graphics Mark项目进行GPU性能测试:

本机搭载的Nvidia T550专业级独立显卡,相比于前代机型搭载的T500,流处理器从896个增加到了1024个,基础频率由1365MHz下降至1065MHz,Boost频率则变化不大。显存也小幅提频,最大带宽提升至96GB/s,位宽仍为64bit。仍然不提供任何光追核心与张量核心。但是这个成绩……怎么说呢……只能说黄仁勋不愧是高手中的高手了,竟然能让规格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成绩没什么提升……仍然是比核显略强,但强的不多……当然,这样的结果跟本机较为保守的性能标定也不无关系。使用OpenGL图形效能测试软件SPECviewperf 2020 v3.1进行测试,勾选所有项目进行运行,结果如下:

在几乎是专业卡专属的SPECviewperf 中,T550在前辈面前找回了不少场子,看来流处理器的增加确实不只是体现在了纸面规格上。存储性能测试

使用CrystalDiskInfo 8.17.13查看磁盘信息:

本机唯一的硬盘插座上搭载着WDC SN810固态硬盘,采用PCIe4.0总线标准,NVMe1.4命令,容量为1024GB。使用CrystalDiskMark 8.0.4进行磁盘性能测试:

使用PCMark 10 Storage Benchmarks 1.0进行磁盘性能测试:

使用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2.1014 Disk Mark项目进行磁盘性能测试:

SN810在本机上的性能表现还算不错,大吞吐量读写都表现出一个PCIe4.0固态应有的高性能,单线程4K读写速度也有着不错的水准。这里果然还是要再次批判一下本机只提供了一个硬盘插槽。哪怕因为Alder Lake-P系列处理器PCIe通道变少的原因只能提供PCIe3.0规格,我认为情况也会远好于现状。

内存性能测试

使用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2.1014 Memory Mark项目进行内存性能测试:

使用AIDA 64 Engineer 6.85.6300进行内存与缓存性能测试,事先将其进程优先级置为实时,结果如下图:

本机的内存很遗憾地没有搭载DDR5规格,故内存性能方面便没有了任何亮点。奇怪的是AIDA64错误地将内存规格识别为了DDR4-2133。又进行了一次测试,这次识别到的内存规格竟为DDR4-5320,本机的内存频率就如同蹦极一般,突然就从垫底级低频,变成了极限超频!

谁疯了?不得而知。是Intel?是FinalWare?还是ThinkPad?还好测得的内存效能都没什么问题,符合实际的DDR4-3200规格。

综合性能测试

使用PCMark10 System benchmarks 1.1进行无印、Express、Extended三项综合性能测试:与CPU测试的状况相同,本机依靠新款芯片,在前两项测试中获得了与旧款厚重机型抗衡的能力,但由于孱弱的独立显卡和散热系统,本机在Extended测试中还是败下阵来。不得不让人感叹,上游芯片厂商的进步才是笔电性能提升最关键的因素。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2.1014得出的本机PassMark Rating为5016:

醒悟吧,专业卡并不能为T16插上翅膀。虽然本机凭借着芯片性能的进步,在测试中能够轻松击败前代机型,某些项目甚至分数会有几倍的提升。但绝对尺度上仍然很低的分数也提醒着我们:专业卡并不会魔法,只是相比游戏卡有着更多的优化之处,而优化,只是拿回原本应有的东西。安静斯文的T16更不会因为专业卡的存在而转型极限运动爱好者,即便手里的铁锹换成了锄头,他还是他。

生产力测试:没有期望,便没有失望

使用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进行图片处理性能测试,结果如下。依赖项的版本也包含其中:

得益于大幅进步的CPU多线程性能以及较大的内存,本机在图片处理场景下的表现,相较于旧款机型有较大的进步。面对搭载强大独立显卡的旧款机型,也没有落后太多。配合测试中并未体现的高素质16寸屏幕,实际使用本机进行图像处理的体验确实还不错。使用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进行视频处理性能测试,结果如下。依赖项的版本也包含其中:

在视频编辑场景下,本机与前代机型的分数以及不处于同一数量级。几乎四倍的得分再次证明了i7-1270P相较于前代四核Tiger Lake处理器在生产力方面的巨大优势。不过可惜的是,视频处理工作对于显卡性能的要求远大于图像处理,因此本机会被搭载强力独显的标准移动工作站无情虐杀。使用行业综合性能基准测试软件SPECworkstation 3.1.0进行测试,依次运行各组测试项目,每组测试项目的间隔进行10分钟的静置冷却。整理后的结果如下:

在SPECworkstation这种专业性与综合性都很强,甚至完整运行都需要门槛的大型测试软件中,本机的表现可以说是原形毕露了——确实是一个超级本该有的水平。T550独立显卡即便拥有专业卡的诸多特权,但性能实在是过于孱弱。在绝对的规格劣势面前,本机被许多搭载高性能游戏卡的机型以大分差击败,可以说是作为移动工作站的严重失格。

不过,这又能怎么样呢?其实我们在还未开始时便知道了,本机在实际应用之中不可能有令人很满意的表现。无论是介绍历史时提到的T16换卡机啦,或者是拆解时看到的单风扇双热管啦,又或者是基础性能测试中的佛系表现啦……我们本就不应当对这台笔电干重活的能力抱有什么期望。

这是非常无奈的事——你可以说ThinkPad在挂羊头卖狗肉,但其实本机的目标用户也很可能只会用它浏览一些工程文件,确认一下他人提供过来的各项资料,用它来做一些不太像“工作”的工作。如果这样的工作就是它作为移动“工作”站的使命,那它确实能够很好地去完成。所以,我们在真正面对这台笔电的时候确实不应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去考虑它到底能做好什么事。

压力测试:做好分内的事,是他最强的本事

使用Cinebench R15.0连续运行50次CPU性能测试,整理后的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前7次的测试结果在依次下降,从第4次开始完全是过山车式下跌,足以说明在第四次测试运行的过程中,CPU降频机制已被触发。第7次之后的结果则相当稳定,保持在略低于1400的分数。使用Prime95 30.9.3 Small FFTs项目,仅对CPU进行压力测试,持续30分钟。使用HWiNFO64 7.35-4955记录期间的传感器数据:

测试开始的前两分钟,CPU的温度逐渐攀升到接近100℃,这样的速度确实不快,说明本机双热管的热容对于CPU来说,并不算小。又经过两分钟的温度下跌,4分钟左右的CPU温度维持在了比70℃略高的水平,直到测试结束。全过程CPU的平均温度为73.45℃。

CPU功耗在负载建立的一瞬间冲到了接近60W,随后在测试的前1分钟维持在50W上下。1分钟左右PL1由64W下调至50W,并开始线性降低,推测应当是DPTF介入的效果。4分钟左右PL1下降至28W并维持在此水平直至测试结束,期间一直有浮动。从PL1开始自动调节起,CPU功耗始终与PL1耦合,PL2则维持64W不变。

CPU平均主频基本与功耗同步变化,由起初的2500MHz+逐渐下降并维持在2000MHz-的水平。全过程中T550独立显卡几乎没有启动过,因此它的相关数据缺失。使用FurMark 2.0.3仅对独立显卡进行压力测试,持续30分钟。使用HWiNFO64 7.35-4955记录期间的传感器数据:

T550独立显卡的温度缓慢上升并维持在70℃-的水平,将CPU反向加热至60℃+。最终T550平均温度为66.70,功耗始终维持在30W,稳如泰山。主频从一开始的1665MHz——最大加速频率,极速下降至1300MHz并维持至测试结束。显存频率始终维持在1500MHz。使用Prime95 30.9.3 Small FFTs项目与FurMark 2.0.3同时对CPU与独立显卡进行压力测试,持续30分钟。使用HWiNFO64 7.35-4955记录期间的传感器数据:

在测试的前1分钟内,两者温度都快速上升,分别达到了约100℃和约75℃。随后CPU温度自由落体至约85度,并在接下来的4分钟缓慢上升至约90℃。独立显卡则缓慢上升至80度。随后CPU温度再次自由落体至约80℃,并与独立显卡一同维持在80℃与85℃之间,处于非常缓慢的上升之中。看来本机的散热系统在如此室温下并不能完全胜任这样的功耗策略。CPU功耗最终维持在20W,独立显卡功耗则像单负载一样始终维持30W,丝毫不受影响。使用3DMark Time Spy 1.2和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1.1进行压力测试:

两项测试,本机均轻描淡写地一次通过。Time Spy甚至拿到了99.7%的高分令我瞠目结舌。3DMark的测试项目偏重于GPU性能,想必是独立显卡“稳如泰山”的30W立下大功。显然,ThinkPad P16s Gen1是一台性能较弱的电脑。但就是它的这一亩三分地,它能够认真地耕种,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表扬的事情。在发挥它不太强劲的性能时,本机能够冷静地做好取舍,稳定地输出算力,不过分莽撞,也不过分保守。相较于许多癫疯的竞品,甚至前代产品,本机非常好地完成着自己分内的工作,甚至还给了用户极高的舒适度——本机的掌托与键盘在所有压力测试中仅存微热感,并且不存在任何高频高响度的风扇噪音。ThinkPad P16s Gen1也许不能给你刺激与惊喜,但的确是一台有原则,有追求的笔电。

续航测试:真正的惊喜,现在才来

使用PCMark10 System benchmarks 1.1 现代办公续航测试项目对本机的续航能力进行测试。由于过充保护机制,本机在长期使用适配器时,动力电池电量会下降至最低98%,故以98%电量为续航测试起点。测试时将屏幕亮度设置为50%,电源计划设置为最佳能效,扬声器音量设置为100%。

成绩为10小时5分钟。

使用PCMark10 System benchmarks 1.1 应用程序续航测试项目对本机的续航能力进行测试。测试时的设置同上。反复运行数次后,PCMark10始终提示运行测试时出现问题,该项得分仅供参考。

使用PCMark10 System benchmarks 1.1 视频续航测试项目对本机的续航能力进行测试。测试时的设置同上。成绩为11小时19分钟。

在Alder Lake系列处理器轻负载功耗相较于前代产品大幅增加,且E核无法在续航层面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大背景下,许多超极本的续航能力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办公场景的续航时间甚至很难超过9小时。而本机则在86Wh大容量动力电池的加持下,续航成绩轻松获得高分。除开T15g这台正经工作站来看的话,这是ThinkPad T/Ps系列有史以来搭载的最大内置电池,也是外置电池自2019年被彻底取消之后,T/Ps系列所搭载的最大电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机的86Wh电池乃可选项!52.5Wh的标准款电池可能才是大多数用户能够体验到的。在标准续航机型上,续航体验会有多少损失呢,我们不得而知。

本机的补能体验也是相当优秀的。135W高功率适配器自2013年后首次回归,用户再也不必纠结于最高65W的孱弱适配器。两个容量的电池都支持快速充电,官方宣称能在1小时内充电至80%。由于持有的设备并不支持功率高达135W的PD3.1规格,对于补能部分的详细评测只得取消。

总结:背锅侠客,此乃宿命

我相信,如果ThinkPad P16s Gen1有着自己的想法,它绝不可能成为这样的一台“移动工作站”。甚至曾经是T16 Gen1的它,也会控斥为何ThinkPad如此不思进取,明明获得了全新的尺寸,全新的名字,它却没有脱胎换骨,而是继续扮演着走过了漫长岁月,都几乎未变的ThinkPad T。

对于ThinkPad P16s Gen1具体的技术性评价,以及优缺点总结,我在上文中多多少少已经有所流露。由于实在是令人一言难尽,故不在此和盘托出。

且不说作为“轻薄型移动工作站”,它的表现在这个品类中是怎样一个垫底水平,即便是与同价位的轻薄型消费级笔电相比,它在本应擅长的生产力任务中都难以招架。

何况它在C端的售价还一点也不便宜,更是找来了许多消费者的声讨。

“高配低能”。“品牌溢价”。“毫无竞争力”。“智商税产品”。

他们说的一点也没错。ThinkPad P16s Gen1,就是这样一个似乎不该诞生的背锅侠。面世时帮不作为、乱作为的ThinkPad承担舆论的火力,在用户手中接受他们对于性能不足的抱怨,最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会有多少人记得。

ThinkPad,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如此这般没有责任心的研发和运营策略?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