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为什么懂行人都建议Mac选16GB+256GB?外接M.2固态硬盘靠谱吗

 人阅读 | 作者lilintao | 时间:2023-06-15 01:43

为什么推荐16GB+256GB?

很多懂行人都认为,买Mac电脑应该把钱多花在提高内存上,比如16GB+256GB这种组合,会比8GB+512GB香很多。因为从切换到M1芯片开始,Mac把内存和芯片封装在了一起,必须要拥有芯片级别的拆修能力,才能更换内存,而且风险还极大。

而SSD倒是可以解决,原理和iPhone扩容一样,这方面的配套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退一步来说,搭载M系芯片的Mac,普遍配备雷电4接口——即使是最入门级别的Mac mini。通过雷电接口来外接硬盘盒,配上一块M.2固态硬盘,也能解决SSD空间不足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自己外接固态,性价比要比官方升配高太多了。以官方价格为例,Mac mini 2020款,从8GB+ 512GB升级到8GB+1TB,要多花1500元,相当于3元买1GB。很明显,这里面存在极高的溢价。

由于国产固态硬盘的崛起,以及市场行情的变动,第三方SSD的价格已经崩盘。举个例子,1200元就能买到2TB的中端M.2固态,比如SN570、致钛5000系列,相当于0.6元左右买1GB,价格几乎差了5倍。

SSD容量的重要性

SSD容量对Mac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影视从业者而言。很多人都不知道,苹果的亲儿子FCPX之所以能流畅剪辑,是因为后台会把素材默认转码成ProRes格式,而且ARM架构对视频剪辑天生比较友好。

ProRes属于帧内解码,特点是解算压力小,后期编辑效率极高,代价是文件体积巨大。而这一切,是在用户不知情的前提下运行的,所以给人一种“剪辑更流畅”的感觉。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FCPX的工作原理,就是用硬盘容量来换性能。

自己外接固态扩容靠谱吗?

我自己用的Mac是16GB+512GB,随着我剪辑工作的增多,经常出现爆硬盘的现象,只能不断清理缓存。仔细思考之后,我决定通过雷电接口来外接一块1TB的M.2固态,专门用来存放剪辑软件生成的缓存文件。

我选择的方案是买一个40Gbps的雷电3硬盘盒,成本大概300元。以及一块1TB的中端M.2固态,大概是SN550左右的级别,成本是500元。没必要选择太好的固态,因为Mac的雷电接口速率跑不满,而且雷电3硬盘盒的发热很高。中端固态发热低、温控好,长期使用更加稳定。

硬盘盒和M.2固态安装好后,通过雷电接口连接Mac,并且用系统自带的磁盘工具,把固态格式化为exFat格式,这时候就能正常使用了。使用测速工具看了一下,Mac内置SSD确实全面优于外接固态。

不过,我买外接固态,主要是为了存放FCPX生成的项目工程,只要持续读写速度达到1000MB/s以上,就基本够用了。当然,如果你不嫌麻烦,也能把软件放进外接固态里运行——比如ParallelsDesktop虚拟机。它也能正常使用,但是反应会稍微慢一点点。

如果是按照我这个情况,800元就能解决SSD不足的问题。如果你预算比较紧张,建议选择16GB+256GB的Mac。内存后期无法增加,但是SSD扩容起来非常方便。对此你怎么看,欢迎一起讨论。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