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AMD Radeon RX 7600天梯榜首发评测:性能增幅明显,价格足够诚意

 人阅读 | 作者yiyi | 时间:2023-06-14 15:31

在去年11月的时候,AMD正式推出了基于全新RDNA 3架构的旗舰级显卡RX 7900 XTX和RX 7900 XT。然而在首秀之后,RX 7000系列却进入了一段相当长的静默期:2K分辨率的进阶级和1080P分辨率的主流级显卡仍然藏于幕后。这不免会让红队玩家们感到有些焦急,毕竟这些显卡才是RX 7000系列的中流砥柱,而NVIDIA这几个月里面已经打出不少牌了。

于是,AMD Radeon RX 7600回应了他们。

以一张1080P级别的显卡作为RDNA 3第二幕的开头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太常规,但结合当前的状况来看,这又并非一着险棋。因为随着RTX 4070系列的发布,在2K-4K这个分辨率区间内,AMD需要同时面对RTX 40系、30系,和自家的RX 6000系,更加细致的排兵布局显然是必要的。

而与此同时,1080P这个甚为重要区域却是一片空白,即便NVIDIA同期发布了RTX 4060系列,但首发的仍然是较贵的RTX 4060 Ti。如果这时AMD有一张性能足够,且价格更便宜的新卡,那显然会受到不少玩家的欢迎。

RX 7600的官方零售价是2149元起步,是目前可以买到的新一代显卡中最便宜的型号。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张显卡到底实力如何吧。

RDNA 3架构解析

在讨论RX 7600的具体性能之前,我们不妨先复习一下RDNA 3架构的一些关键特性。当然,RX 7600采用的是Navi 33核心,像Chiplets这种设计肯定是没有的,因此我们也跳过这些部分,只聊RDNA 3架构的共有特性,比如第二代Infinity Cahe和新的光线加速器等设计。

第二代Infinity Cache(无限缓存)

AMD在上代RDNA 2架构中首次为GPU加入了Infinity Cache,而这次RDNA 3也继续有用上这个能够提升游戏帧数表现的利器。RDNA 3中的Infinity Cache进化至第二代。根据AMD官方表示,第二代Infinity Cache的利用调度比起RDNA 2中的要有所改善。GCD以及MCD之间的通信以最高可达5.3TB/秒的带宽来连接,而AMD则表示第二代Infinity Cache的带宽要比RDNA 2中的初代Infinity Cache要高出2.7倍。

全新的CU计算单元架构

RDNA 3架构中的CU计划单元也迎来重大改变。在以往的架构中每个CU计算单元当中包含着64个流处理器,但是到了RDNA 3时,AMD就给予了这些流处理器可以在一个周期当中执行两个指令的能力。这两个并发的指令可以是INT32或者是FP32,也是比较有弹性。因此虽然流处理器数量不变,但是由于“双发(Dual issue)”的特性,使得每个CU计算单元理论上拥有128个流处理器的运算能力。

终于到来的AI单元

AI这个在目前GPU当中愈来愈重要的元素今次也是首次出现在RDNA 3架构上。据AMD所述,这次RDNA 3引入的AI加速器(AI accelerators)在每个CU计算单元上均有2个。

能耗比

能耗比一直是AMD引以为傲的强项,而这次官方也宣称RDNA 3的能耗比相比RDNA 2要高了54%,比AMD当初预计的50%还要多。而要达成这么大的能耗比提升,AMD在RDNA 3中增加了50%物理寄存器文件供CU计算单元运行。另外,伴随着新架构的还有TSMC的新工艺,这对维持Radeon显卡的能耗比优势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更强光追性能

光追特性首次在RDNA 2架构上出现,当时的Radeon RX 6000系显卡的光追性能就有不少的进步空间。新的第二代光线加速器在设计上有改良,对于目前光追游戏中常用的BVH计算方法有更好的效果,能够理论上为每个CU计算单元带来50%的性能提升,同时可以处理额外50%的光线。AMD也表示,即便是非专用光追单元的一般着色器,也可以在新的运算指令下获得更好的光追运算能力。

新的显示及媒体引擎

除了在图形处理以及计算方面有大提升以及创新之外,RDNA 3还带来了新的Radiance Display Engine及AV1编解码。

通过Radiance Display Engine和DP 2.1接口,RDNA 3架构的显卡能够支持完整的Rec. 2020色域及12-bit HDR显示,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最高支持8K@165Hz以及4K@480Hz视频输出。至于新的多媒体引擎就为玩家们以及创作者们带来新的硬件视频编译码器。现在可以同时处理H.264、HVEC以及AV1这些格式的译码以及编码串流,特别是新支持的AV1能够以最高8K 60帧的格式来编解码。而多媒体引擎也可以利用AI来执行各种后期处理。不过我们也在这里说明一下,由于定位的原因,DP2.1接口在RX 7600上是可选项,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非公版RX 7600都会配备该接口。

规格:32个RDNA 3计算单元

外观:小小的很可爱

可以说我们在快半年的时间里面见到了足够多三风扇越肩三槽显卡,所以对于玩家来说,双风扇非越肩标准双槽显卡的出现完全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前段时间的RTX 4070 FE版已经让我们眼前一亮,而这次的RX 7600更是让我们大加赞赏。当然,忽略性能谈体积固然不妥,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产品能给予一个和性能相称的体积呢?

还是先从包装盒开始说起吧,RX 7600的包装盒非常小巧,就跟一台迷你平板差不多。它采用了磁吸设计,轻推边缘就能打开。内容物除了显卡本体和必要的说明书外就没别的东西了,毕竟整个RX 7000系列还是用经典的8pin PCIe接口,并不用转接线。

好了,让我们聚焦于RX 7600本身。我们量了一下,它的尺寸为205 x 115 x 42mm。虽说体积较小,但RX 7600仍然采用了双风扇设计,每个环形风扇拥有9片扇叶,直径约为8cm。

RX 7000系列这一代的公版设计大体上继承了RX 6000系列,RX 7600公版也不例外。不过相比起仅存在于官网渲染图上的RX 6600公版,RX 7600在显卡的边缘处添加了更多的斜截面,且丰富了风扇周围的细节,比如三角形标识等。而配色方面,RX 7600以黑色作为主色,灰色Radeon字样作为搭配,并在一些地方适当地用AMD标志性的红色作为点缀。这一切都让RX 7600显得非常酷。我个人特别喜欢8pin电源口左侧鳍片的那一道AMD红,这让我想起了《战神》系列的主角奎托斯。

RX 7600公版还有一个特别让人喜爱的点就是一体感特别强:铝制的导风罩、中框和背板这三者紧密相连,加上完全密封的显卡挡板,同时散热鳍片也紧挨着外壳边缘,这些设计把PCB包裹得十分严实。当然,PCIe接口处还是不免要露出PCB的,不过我想大伙也不至于吹毛求疵至此便是了。

视频输出方面,RX 7600公版配置了3个DP 2.1和1个HDMI 2.1接口。很明显,DP 2.1要归功于RDNA 3架构新增的Radiance Display引擎。不过AMD同时也表示在RX 7600上,DP 2.1是个可选项,因此有的非公版卡可能还是会配置常规的DP 1.4a。考虑到RX 7600的定位,在这里降低成本也是相当正常。

拆解:铜底座 + 双热管散热,8 + 2相供电设计

RX 7600的TGP虽然比RX 6600稍高,来到了165W,但总的来说也不需要在散热上做太多文章。公版的设计向来讲究的是一个点到即止,RX 7600也不例外,是双热管加铜底座的配置。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铜底座只负责GPU的散热,显存的热量其实靠中框传递。当然,在实际测试之前,还是先不要急着玩“梦幻双热管”的梗比较好。

附带一提,这个中框也是我们比较喜欢的一点。因为它在PCB上尺寸较大元件的位置都做了相应的下沉,做工真的很好。另外,这个中框的覆盖面积其实蛮大的,与其他显卡相比这都能被叫做中板了。

好了,来到PCB这块。其实RX 7600的PCB跟RX 6600/6650XT在布局上是很相似的,不过我们还是先从核心部分说起。

位于中间的就是Navi 33核心,die是斜置在基板上的,这也是AMD主流至进阶级别显卡核心的经典造型了。Navi 33的核心面积为204mm²,比Navi 23要略小,贴片电容的数量也少了很多。芯片基于TSMC 6N制程打造,里面不仅有计算单元,也包括了32MB的Infinity Cache,这是它和RX 7900系列的Navi 31核心比较明显的区别。

四颗显存以两颗一组的形式分别排布在核心的上方和右侧,它们是SK海力士的GDDR6显存,型号为H56G42AS8D,单颗容量为2GB,位宽为32bit,合计组成8GB GDDR6 128bit显存,速度为18Gbps,比RX 6650 XT更高。

核心PWM在8pin供电接口的正下方,为英飞凌的IR35217。核心供电部分全部在显卡的右侧,为8相设计。不过其中有2相的电感和MOSFET是不同的,是R33电感和安森美的NCP302045,剩下的6相都选用了R15电感和安森美的NCP302155。至于显存PWM则是安森美NCP81022N,一款4相控制器,在核心的左上角。显存供电为2相设计。MOSFET也是安森美的NCP302045。

核心PWM:英飞凌IR35217

显存PWM:安森美NCP81022N

测试平台与说明

这套测试平台主要是由酷睿i9-13900K、ROG MAXIMUS Z790 HERO和32GB双通道DDR5-6000内存等硬件组合而成,可以说拿来测RX 7900系列都不成问题。事实上,对于RX 7600这一张卡而言,这套配置其实是有点超过的,锐龙5或酷睿i5才是它的好搭档。不过既然是以显卡为核心的评测,那自然是跟一般的装机不一样。

本次测试的显卡除了主角RX 7600之外,我们也选择了前代的RX 6600,RX 6650 XT以及NVIDIA的RTX 3060作对比。这个阵容的选择是基于我们的显卡天梯榜以及前期的基准测试比较中得来的。不过我们还是会说一下每张卡的入选原因:

RX 6600是名副其实的RX 7600前任,因此它自然要作为一个基准,用于观察RX 6000到7000系列中同型号的进步。

RX 6650 XT是在与RX 6700系列的比较中选取的,事实上,RX 7600和RX 6700的基准测试分数更为接近,但一个很重要的点是,RX 7600和RX 6650 XT在计算单元、流处理器和显存等多项参数上有着相近甚至一致的数值,它们之间的对比会很有趣。

至于RX 6700系列的话,经过我们前期测试发现RX 7600和RX 6700 XT的差距还是蛮大的,放在这堆显卡里面就未免有点喧宾夺主了,所以我们只拿RX 6700做全部的对比。

而考虑到天梯榜上RTX 3060 Ti跟RX 6700 XT之间的紧密距离,RTX 3060 Ti也是不适合用于对比的,因此我们选择了RTX 3060。不可否认,RTX 3060和RTX 3060 Ti的差距确实有点大,而我们做出这种选择是基于价格上的考虑。

驱动方面的问题我们也要在这里着重提一下,RX 7600所用的驱动是Beta版本的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版本号为23.10.01.16,RX 7600只可以使用这个驱动。而其余的RX 6000系列显卡只能使用现时最新的23.4.3,WHQL推荐版本。所以在接下来的游戏测试里面,各位可能会看到一些不太符合基准测试预期的结果,

至于NVIDIA一侧的GeForce驱动的话就是最新的531.79了。

基准性能测试:相当接近RX 6700

可以看到在基准测试里面,RX 6600、6650 XT、7600和6700形成了一个阶梯。在以DX 11为主的三个测试里面,RX 7600比前代同级的RX 6600平均快了30%,同时它还以平均7%的优势超越了RX 6650 XT,与RX 6700的差距则保持在3%以内。而在DX 12中,RX 7600比RX 6600要快25%,与RX 6650 XT的差距扩大至10%,与RX 6700的差距仍然是3%。而无论是DX11还是DX12,RX 7600都对RTX 3060有着一个相当明显的优势。

至于涉及到光追的Port Royal和Speed Way测试,单就Radeon显卡来说,RDNA 3的进步是十分明显的。但如果跟RTX 3060对比的话,显然AMD还是要加把劲啊。

游戏性能测试:满足1080P游戏需求,也可小试2K

RX 7600是一张1080P级别的卡,因此测试分辨率也不宜拉得太高,也就1080P和2K两档。游戏的话,我们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竞技与网络游戏、3A游戏(光栅化)和3A游戏(光追)。

这次一共有11款游戏参加了测试,分别是3款网络游戏、8款3A游戏,其中7款3A游戏是拥有光追特性的。

设置方面,所有游戏都会设置成全屏独占、垂直同步关闭、帧率无限制、渲染分辨率固定为1.0;画面特效均为全局设置所能提供的最高选项;另外,超分辨率是不启用的。光追游戏则在这个基础上把相关选项打开。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赛博朋克2077》我们所选择的设置级别是“光线追踪:中等”。毕竟“光线追踪:超级”对这次被测的显卡来说压力还是太大了。

1080P分辨率

竞技与网络游戏

3A游戏(光栅化)

3A游戏(光追)

在1080P下面,单就光栅化游戏来说,RX 7600相比RX 6600是有着约20%的平均提升幅度的。从图表上看来,在大部分游戏中,RX 6650 XT、RX 7600和RX 6700以阶梯状排列,在部分游戏里面,RX 7600明显是更逼近RX 6700,并与RX 6650 XT拉开距离的。而在一些游戏中,RX 7600更是超越了RX 6700,拥有被测显卡中最高的平均帧率。而跟RTX 3060比的话,RX 7600更是领先得多。

至于1080P的光追游戏,可以看到RX 7600平均领先了RX 6650 XT接近10%。在一些基于DXR的游戏比如《孤岛惊魂6》里面,RX 7600甚至能获得比RTX 3060更好的帧率。从整个光追测试环节来看,虽然差距还是存在的,但有进步就是好事。

而对于一些较为“异常”的现象,我们想将其归结为是Beta版驱动的问题,因为我们多次测试后发现,这些结果只在小数点后两位有变化,对显卡之间的差距没有造成明显的干扰。比如说RX 7600在《木卫四协议》里面的表现。

2K分辨率

竞技与网络游戏

3A游戏(光栅化)

3A游戏(光追)

到了2K光栅化游戏这块,可见显卡间的差距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动。这个情况的原因也很好说明:8GB并不是一个特别适合2K的显存容量。当然,虽然RTX 3060是这次被测显卡中显存容量最大的,为12GB,但是也并不见得它的表现会更好一点,在这个环节里面,RTX 3060也是明显落后于RX 7600的。

不过具体看数值的话,RX 7600其实在大部分游戏里面都能保持一个60+fps的表现,比如育碧的几款游戏,所以我们觉得RX 7600也是能顶得住2K游戏的。如果玩家要想拥有更高帧率的话,那还是在材质特效上稍微降一档,或者开启FSR技术比较好。

在2K下面,各张显卡在光追游戏里面的表现可以说跟1080P差不了多远。但就具体数值而言,RX 7600其实是不太能支持原生2K分辨率的光追游戏的。所以,我们的建议跟光栅化游戏类似:降低特效,以及开启FSR。

FSR 2效能测试

上面说到FSR的相关事项,在这里我们也测试了部分游戏的FSR 2效能。对于2K光追游戏来说,FSR 2带来的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基本上只要开了,哪怕是质量档都能带来比较大幅度的提升。目前得到FSR和FSR 2支持的游戏很多,已经超过260款了。

温度测试:平均满载温度为76摄氏度

我们是在开放式平台上对显卡的温度进行测试的,测试时室温为25.2度。待机温度是在进入系统十分钟后录得,满负载时的温度则是通过3DMark中的Time Spy压力测试运行十分钟后录得,记录软件为GPU-Z的Log to File功能。

至于使用Time Spy压力测试而非Time Spy Extreme的原因是,Time Spy是基于2K分辨率的测试,我们想对于RX 7600已经足够了。

风扇智能启停在现代显卡上已经是很常见的功能了,RX 7600也不例外。它的待机温度非常稳定,基本上就是一条直线,后面稳在了37摄氏度。至于满载温度这块,RX 7600的平均满载温度在76摄氏度左右。考虑到RX 7600公版的散热规格,这个表现算不错了。

功耗测试:平均满载功耗接近160W,待机功耗出色

我们通过PCAT套件记录了显卡的功耗。同样地,待机功耗是在进入系统十分钟后录得,满载功耗则是通过3DMark中的Time Spy压力测试运行十分钟后录得。其实温度和功耗测试是同步进行的。

RX 7600公版的平均满载功耗约159W,峰值功耗可达到182W。同时待机功耗更是只有6W不到,十分节能。电源方面,虽然AMD官方的推荐是550W电源,不过上个500W电源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噪音测试:满载风扇噪音为35.3dBA

在满载时,这两个风扇的转速约为1780RPM,在环境噪音为18.2dBA的消音房中,噪声检测仪与显卡的距离为50cm的情况下,测得RX 7600的噪音为35.3dBA。在极为安静的环境(比如说消音房)里面,这个噪音确实比较明显,但如果实际装机使用的话,其实并不会吵到哪里去。

超频测试:可提升3.7%

我们用了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自带的性能调整功能简单地给RX 7600超了下频。在解除限制之后,RX 7600的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能够一口气拉到最末端,也就是在核心3000MHz,显存2400MHz的情况下通过Time Spy测试,得分为11116,提升也就3.7%,并不算大。不过从GPU-Z的监测数据来看,其实运行时的频率还是要比设定的要低一些,其峰值核心频率为2924MHz,显存为2388MHz。

总结:主流玩家们可以信任的显卡

和前代的RX 6600进行对比的话,RX 7600的进步无疑是十分显著的。在传统的光栅化游戏表现里面,RX 7600在1080P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虽说它在2K下面也是可以玩不少3A游戏,但玩家还是开启FSR比较好。在光追游戏这块,RX 7600也是有着明显进步的,但如果说要高特效流畅玩的话,同样也是得靠FSR才能达成。

显卡迷你天梯榜 (完整显卡天梯榜)

而基于实际购买这一点出发的话,RX 7600的主要对手其实是RTX 3060和自家的RX 6600 XT/6650 XT,这样说的话RX 7600其实是赢面很大的。这不仅仅是指性能和价格上的对比,更是发售时间上的对比:无论玩家们从哪个渠道、平台或店铺获得RX 7600,他们都完全可以相信手中的显卡是新鲜出炉的,这对于大部分预算有限的玩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这次RX 7600的首发定价为2149元,比RX 6600的首发价还要低不少。结合这次的升级幅度来说,AMD确实给出了一个相当有诚意的首发价格。老实说,个人也希望这是一个DIY市场逐渐恢复正常的标志,毕竟前些年玩家们确实被折腾得够呛。发售时间方面,RX 7600的公版和非公版显卡将会于5月25日同步登场,我们在之后也会评测相应的RX 7600非公版产品,请大家保持关注!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