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这才是 X 系列的最强进化:vivo X27 Pro 详细评测

 人阅读 | 作者pangding | 时间:2023-06-08 21:43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给您带来最新最潮的科技资讯,让您足不出户也知道科技圈大事!

上一次 vivo 推出 Pro 版本机型还是在四年前。

时隔四年,vivo 在今年 3 月份发布的 X27 系列上再次推出了 X27 Pro,更精致的外观、更强劲的性能、更酷炫的体验,都在它身上得以实现。和往常新机发布节奏相似,定位更高的 X27 Pro 在 X27 发布会结束后的一个月正式亮相。

继上一次带来 后,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定位更高的 vivo X27 Pro,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外观

机身正面观感和 X27 相差不多,同样是「零感全面屏」设计,包括尽可能缩减的四个边框、隐藏式的听筒、光距传感器等。

不过当两款机型放在一起对比时,能够明显感受到 vivo X27 Pro 的屏幕更大一些,但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个屏幕的更大主要表现在屏幕「更长」。

账面数据上 vivo X27 Pro 采用 6.7 英寸、2460*1080 分辨率的 OLED 显示屏,而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其采用的 20.5:9 比例屏幕相比很多主流的 19.5:9 比例屏幕,会显得更长一些。

对于这个「更长」的屏幕,官方称之为「塔罗屏」。

既然只是屏幕「变长」而已,所以在握持手感上与标准版 X27 差距不大,甚至可以说,对比之前 16:9 比例屏幕时代的 5.5 英寸机身保持一致。

和标准版实现「零界全面屏」的方式一样,X27 Pro 也是采用自动式升降摄像头结构。不过在机身内部位置以及配置方面有些不同,X27 Pro 将其放在了机身中部,并且加入两颗隐藏的 RGB 灯,以及自拍补光灯。

摄像头不凸起已经是 vivo X27 系列手机的一大特色,这个特色对于机身更薄的 X27 Pro 同样适用。三颗摄像头放置在了机身的中部,不凸起的同时针对摄像头区域进行撞色处理,让这个背部除配色之外又多了一份辨识度。

此次 X27 Pro 共提供黑珍珠和白母贝两种配色,本文所拍摄的配色为黑珍珠配色,其在机身背部呈现了类似于「鹅卵石」般的色彩光纹。另外机身玻璃以 3D 弧面处理为主,与机身中框腰线融合在一起。

还记得 vivo NEX 身上所呈现的那种「五彩斑斓的黑」,在 X27 Pro 的黑珍珠版本身上同样有这种感觉。在不同的角度下,机身背部会折射出轻微彩虹般的色彩纹理,配合机身背部的大弧度曲线,这个「五彩斑斓的黑」会更有张力一些。

至于机身其它细节,vivo X27 Pro 同样采用 Type-C 接口,机身顶部保留 3.5mm 耳机结构。另外机身左侧为 Jovi 按键、右侧为电源键和音量键。

拍照

拍照一直都是 vivo 主打特色,针对 X27 系列的 Pro 版本,后置加入了一个夜视摄像头,前置则是升级至 3200 万像素,其它摄像头配置甚至是软件算法等,则和标准版 X27 相差不远。

具体到账面数据,vivo X27 Pro 后置采用 4800 万主摄+ 1300 万超广角+ 200 万夜视录像摄像头摄像头,前置采用 3200 万像素摄像头。其次,后置主摄为索尼 IMX586 传感器,前置则加入自拍柔光灯。

实拍样张

实拍样张

实拍样张

实拍样张

实拍样张:超广角

实拍样张:美颜

通过一系列的成像样张来看,X27 Pro 保持了 vivo 一贯的成像水平,比如画面细腻、曝光准确、色彩真实等特点。另外即便是面对高反差拍照场景,也能够稳定发挥出其独特的成像风格,既之前常说的「逆光拍照也清晰」。

当然,这也是 vivo 手机历来的拿手项目。

实拍样张

实拍样张

实拍样张

实拍样张

对于室内场景或者是夜间场景,由于加入的夜视摄像头只在录像时生效,所以在这个环节里面,基本和标准版 X27 相差不远。具体而言,面对复杂场景有着较好的压光能力,保证画面的纯净度,而在较暗场景下,成像更偏向于真实感受,而不是猛得去拉高亮度。

实拍样张

加入 3200 万像素的自拍镜头之后,vivo X27 Pro 的前置成像自然有了很强的提升,这一点在样张中也显而易见。拿样张分析,人像细节包括发丝甚至是面部毛孔,都可以有超高的解析力,而在美颜算法的介入后,成像偏向于自然且保持着相当高清的成像质量。

还是那句话,美的定义没有绝对的标准,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性能

和其它手机厂商的 Pro 版本不同,vivo X27 Pro 在性能配置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升级,保持和标准版一样的骁龙 710 处理平台,提供 8GB+256GB 的存储组合。

关于这套配置更多的详细介绍,小安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毕竟骁龙 710 的相关特性,在之前我们就已经提过相当多次了。

综合跑分项目的成绩来看,vivo X27 Pro 与标准版甚至是同平台设备的表现相差不远。安兔兔 17W+ 的跑分成绩,也是骁龙 710 的正常水平。

面对日常场景的使用,vivo X27 Pro 压力并不大,毕竟骁龙710处理平台放在目前,性能也属于中上水平。配合 vivo 历来的专项优化,动画跟手、反应迅速也是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拿当下热门的吃鸡游戏来看,vivo X27 Pro 的性能虽然还比不上配备骁龙 855 的设备,但在游戏体验的反馈上,也很难感受到体验差别,也都可以用「内眼可见流畅状态运行」去形容。

不过,面对性能的需求永远不会满足,所以在体验上更多是偏向于满足日常够用,也还有一定的剩余性能储备。另外,性能越强也就意味着手机不坏的情况下,可以做的事情越多也包括使用时间会更长。

尽管性能水平只是属于中等偏上,但骁龙 710 的特性决定了机身的温度表现,这一点在游戏过程中也有可以明显感受到。毕竟在长时间游戏后,机身发热情况要比一些顶级旗舰都出色不少。

同样的,这套硬件的功耗也要比那些更高平台设备更有优势,结合机身配备的4000mAh 电池,续航表现自然不会太差,甚至我们可以用「稳的一匹」去形容。

通过模拟测试来看,即便是一小时的吃鸡游戏,vivo X27 Pro 也就消耗 18% 的电量,这一点可比很多旗舰设备都要强。折算成用户使用时间,满足一天甚至两天的使用,问题基本不大。

针对充电配置,vivo X27 Pro 配备的是 FlashCharge 闪充,最大可实现 22.5W 的充电功率。值得注意的是,X27 Pro 的这个充电配置同样兼容旧设备,既兼容之前的双引擎闪充的充电适配器。

具体到实际充电表现,vivo X27 Pro 半个小时可以充入 55% 的电量,充满整部手机需要 76 分钟。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际充电情况因环境而变,毕竟上次测试,它只花了 65 分钟就充满整部手机。

结合日常使用和续航表现来看,vivo X27 Pro 的各项素质较为不多,对于很多用户而言也都够用。另外算上 vivo Multi-Turbo 专项优化技术的话,即便配置不算旗舰但体验也可以跟上旗舰,这一点对于用户较为友好。

体验

关于系统方面,vivo X27 Pro 运行的是基于 Android P 深度定制的 Funtouch OS 9系统,至于这套系统,小安之前针对性的出过相对应文章,也介绍的比较多,所以受限于内容篇幅长度,小伙伴们可以到《 Funtouch OS 6 体验评测 》查看。

抛开系统层面的相关体验,X27 Pro 最直观的就是在「屏幕变长」之后,单屏状态下屏幕的显示内容会有所增多,比方说朋友圈内容更多、长图文可以一页显示完等。

不过对于手小的用户而言,「屏幕变长」之后对于某些操作会不太友好。就拿小安来说,虽说日常的使用交互那些问题不大,但如果在马路上且是单手情况下,想要点击顶部内容则会有一定的压力,也包括担心手机会不会摔掉。

针对这一点,vivo 官方人员透露会针对推出更多人性化的手势交互,所以在后续使用上,问题基本不大。

除了界面 UI 风格、使用体验外,vivo X27 Pro 加入了 全功能 NFC ,可以实现手机刷公交等体验。对比之前 iQOO 上的公交卡,X27 Pro 的 NFC 所支持功能显然要多了许多,包括公交卡地区,可以实现银联支付、二维码支付等等。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vivo X27 Pro 比标准版多了独立 Hi-Fi 芯片,所以音质方面会更好的使用体验。同理,耳机模式下的游戏音效会得更沉浸、震撼。当然,Hi-Fi 音效要配合耳机才可以实现,也包括一些第三方耳机。

至于 vivo X27 系列的其它功能,小安这里不多赘述了,大家可以看又或是 Funtouch OS 专项评测。

总结

正如意料之中,vivo X27 Pro 的售价会稍微贵一些,但好在 3998 元的价格也就比标准版贵了 400 块,这一点还算是比较友好的。不过,对于「账面数据爱好者」而言,X27 Pro 或许没有相当高的吸引力,但又不得不承认,即便账面数据不出色的 vivo 手机,在某些体验上都可以和旗舰手机平起平坐。

回到 X27 Pro 这款产品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 NEX 系列上的创新被放到了 X 系列,甚至做得要比 NEX 还要好。另外针对系统的专项优化技术、软硬件的功耗均衡表现,都比之前的 vivo 手机有了很大的进步。

那么值不值得买,我想 vivo X27 Pro 可以定义为「值得买」的那一款,毕竟一次性付费就可以享受到无压力、无负担的使用体验。如果你已经是个 vivo 用户,我想它值得有换机需求的用户考虑,如果预算达到 4000 块又或是准备买 X27 的用户,那么不妨将 X27 Pro 纳入选购机型之一。

还是那句话,一定要亲身体验才有话语权,毕竟别人的观点也只能是参考,并不能拿来当选购标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