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诞生。这种输入法终结了“汉字输入与西文不能同日而语”的预言,为打通我国电脑普及的瓶颈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成为我国首次向美国、日本出口的电脑专利。鼎盛时期,全国掀起学习热潮,五笔字型输入法被列入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1、1983年五笔字型问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电脑普及遭遇瓶颈,汉字输入法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说,如果不废除汉字而代之以拼音,电脑就不能在中华大地普遍应用,中国就不能步入现代文明。究其原因,用键盘敲26个英文字母很容易,但汉字有成千上万个,而且笔划那么多,字形那么复杂,如何通过小小的键盘来呈现,着实是个难题。
1985年,王永民在演示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杨武敏/摄
1978年,在河南南阳地区科委工作的王永民接手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汉字校对照排机”的研究。为了甩掉手动大字盘输入汉字的笨办法,他风餐露宿,来往于无锡、南京、常州、上海之间,搜集了许多资料,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课题设想。为了尽快完成课题,他决定先寻找一个现成的汉字输入方案,然后发挥自己在硬件上的优势,设计出键盘,以应急需。
王永民一边和肝病、肾病抗争,一边以惊人的毅力抄录编写了摞起来足足有10米高的10多万张卡片,对汉字进行了浩繁的从甲骨文到简化字的研究和分析,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汉字字根组字频度表》和《汉字字根实用频度表》,做了开拓性的基础理论工作。
1993年7月11日,《北京日报》5版
1982年6月,王永民的汉字编码方案取得突破性进展。随后,像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一样,他集汉字结构规律、信息处理科学和键盘设计原理之大成,熔炼成一张“五笔字型字根周期表”,从而在1983年元旦之夜的鞭炮声中,登上了当代汉字输入技术的新高峰。在40多名专家参加的鉴定会上,汉字形码专家郑易里先生激动地宣布:“从今天起,汉字输入与西文不能同日而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93年7月11日《北京日报》5版,《荣获北京市共产党员“十杰”称号的“五笔字型”发明家王永民》
2、输入速度快过英文
1984年春节,装有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的电脑被送入中南海。用这种汉字输入法打字,每分钟最快可以打出136个汉字,其速度比英文输入还快。
1994年,原宣武区举办青少年五笔字型汉字输入大赛,掀起一股学习电脑的热潮。贾同军/摄
据本报1985年3月14日3版《古老汉字与现代电脑巧结“良缘”的新方式》报道,王永民发明的这种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技术,在通用英文键盘上,能用26个字母键按字形输入近7000个汉字、数千条词汇。具体来说,这项技术把汉字的笔划分成五种:横、竖、撇、捺、折;把汉字的字型分成四种:左右型、上下型、外内型、单体型,并概括为130种基本字根,对应在常用的26个字母的英文键盘上。无论一个汉字多么复杂,都至多只需要按书写顺序输入4个字根。例如“明”字,按“日”和“月”两键即可输入。这一技术还可以灵活方便地处理中文词语。任何一个词语,不论字数多少,也最多击4次键就可完成。
1985年3月14日,《北京日报》3版
1984年9月19日,王永民应邀飞洋过海,到联合国总部做学术报告。精彩的汉字电脑输入技术表演,使联合国的官员们目瞪口呆,当即决定请王永民到联合国总部传授这一技术。美国报纸称:“汉字输入速度快过英文”,“举世称难,今迎刃而解”。
1991年4月10日,《北京日报》2版
五笔字型输入为什么能比英文快?据王永民解释,用五笔字型输入一个字平均击键2.6次,而英文平均输入一个词需要击键4.5次。汉字不仅可以输入单字,而且可以输入词组,不管多长的词组,用五笔字型码输入也只需击键4次,而英文只能敲击字母。当然,同样内容的文件,汉语比英文篇幅短三分之一左右,这也是五笔字型输入法比英文快的一个重要原因。(1991年4月10日《北京日报》2版,《汉字输入电脑为什么比英文快》)
3、汉字输入法走向国际
1987年,五笔字型电脑汉字输入技术专利被世界知名电脑公司——美国DEC公司购买。这是我国首次向美国出口电脑专利,也是我国高技术、高智力出口的一个范例。此时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已是一套严谨的电脑输入汉字体系。受过指法训练的五笔字型使用者最快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向电脑输入汉字216个。(1987年5月14日《北京日报》4版,《我国首次向美国出口电脑专利》)
1987年5月14日,《北京日报》4版
1993年,五笔字型电脑汉字输入技术出口日本。日本卡西欧公司经过对中国中文电脑技术的考察,确认要在中文电脑市场占据一个领地,就必须使用五笔字型技术。(1993年9月27日《北京日报》3版,《我国电脑专利技术首次出口日本》)
1993年9月27日,《北京日报》3版
1994年,世界知名电脑公司IBM与王永民的王码电脑公司正式签约,购买五笔字型电脑汉字输入技术的专利使用权。那时候,五笔字型已成为外国电脑公司打开中国市场的钥匙,装配五笔字型的中文处理机已在90%以上,并在联合国、东南亚广泛应用。(1994年1月29日《北京日报》3版,《IBM购买“五笔字型”》)
4、排版效率提高10倍以上
五笔字型电脑汉字输入技术可以配置到具有编辑功能的汉字信息处理设备中,供写作、编辑、修改文章用,所以,这项技术很快被新闻、出版等行业采用。
1994年11月11日,《北京日报》6版
根据本报1989年10月21日4版《首都报业逐步进入电脑化》记载,那时候,北京一些主要报社和出版社,相继实现汉字报业出版电脑化。这是我国报业和出版业的历史性技术变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项重大的科技成就。
1989年10月21日,《北京日报》4版
告别铅与火,使用光和电。由于汉字输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版软件、照排技术迅速发展。到1989年,北京各大报社,包括人民日报(后四版)、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郊区版,以及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单位,相继使用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技术,以及电脑组版、激光制版和胶版印刷的新工艺。一名操作员每天可输入4万到5万个汉字,组版改版也极其简便,与铅字排版工艺相比,普遍提高效率10倍以上,同时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工作条件。直到今天,很多传统媒体的文字录入员仍在使用这种输入法。
1992年5月10日,《北京日报》1版
5、难留旧日辉煌
办培训学校、播电视讲座、出普及教材……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问世后,风靡了20多年,不但被列入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作为全国电脑录入员的考核内容,还一度成了部分单位录用新人的必要条件之一。
1993年2月9日,《北京日报》6版
随着科技产品的日新月异,各种电脑输入法铺天盖地而来,其中不乏联想、语音识别等高科技功能,五笔字型输入法受到了强烈冲击。
相比之下,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学习难度高、编码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字根不符合汉字基本部件与违反笔顺的问题,所以一直无法成为教育部门的推荐输入法。2005年以后,新一代拼音输入法开始崛起,这类输入法充分借鉴互联网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处于最新状态,并嵌入网络搜索的功能,智能化程度更高,自我学习能力更加强大,还增加了英文单词提示、中英文词典等功能,可以通过网络保存用户个人使用习惯和个人字典。如此种种,导致不少人弃五笔而去。(2016年12月14日《北京日报》16版,《中文输入法 智慧的代码》)
2016年12月14日,《北京日报》16版
面对这种形势,王永民带领他的王码公司也在不断对五笔字型输入法进行升级换代,包括推出“98规范王码”“标准五笔字型WB—18030”等,却难留住旧日辉煌。
王旁青头戋(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如今,五笔字型输入法不再有当年的风光,肯背这打字口诀的人越来越少,仍在使用的或许是一种习惯的延续。
来源:猜你会好奇 贾晓燕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新华社
编辑:RB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