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华为在深圳发布了一系列的 5G 产品,除了公布折叠屏手机 Mate X 以外,同时也宣布 Mate30 系列 5G 版将于 11 月到来。

作为华为的第二代 5G 手机,Mate30 5G 搭载了集成 5G 基带的麒麟 990 5G 处理器,其内置的达芬奇架构 NPU 也给手机带来了更出色的 AI 运算能力。
一周前,我拿到了一台 Mate30 5G,和我之前评测的 Mate30 不同,这台手机用的是素皮背壳而不是玻璃,配色也是素皮版专有配色之一的青山黛。
青山黛好看,不过「素皮」是什么?
严格来说,「青山黛」其实并不完全算是绿色,既然名字里有「青」,自然是在绿色的基调下加入了一点深蓝色的元素。在看到下面这张山林晨雾图后,我更认为「青山黛」是晨雾、山林和岩石山峰的另一种表现。

虽然手机支持 5G,但机身实际上并没有因 5G 而变重,机身依然还是保持普通版的 196 克,厚度 9.2 毫米,比玻璃版厚了 0.8 毫米。不过由于手机背壳用上了素皮,因此主观体验实际上会比玻璃材质更薄、更跟手。
尽管包装盒内附带的透明保护壳能给手机带来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我在接触这款手机时却一直没有把保护壳拿出来用。

实际上我一直都不太喜欢给特殊材质或设计的手机套上保护壳,因为这样会改变这种设计原有的特色和手感。哪怕是透明保护壳能把这个设计秀出来,硅胶材料也会给皮壳手感打个半折。
当然,如果你担心手机会被不慎摔坏的话,那该套壳的时候还是要套的。

▲使用一周后的素皮版 Mate 30 5G
关于「素皮」这种新材质,官方没有在发布会上做太详细的介绍,但从体验上看,素皮其实和 Mate30 RS 保时捷设计的那种真皮对比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比如素皮版的纹路会比 RS 版浅一点、手感也跟 RS 的皮质后盖有点不同,素皮会稍微偏硬一些。

后来我查阅了关于素皮的资料,才发现原来这是近年皮具行业应用广泛的合成材料。根据 Fortune 的一篇关于素皮的文章,如今大到家具、汽车内饰、小到零钱包和装饰品,这种由植物或 PVC、PU 合成的新材质已经在市面上被广泛使用了。

Fortune 介绍,相比于动物真皮,素皮能在达到接近于真皮的观感和手感的前提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制造成本,若是和真皮对比,素皮的成本比例大约是「素皮<纯素皮<真皮」。
因此,素皮在目前会被大量用在家居、汽车内饰等产品当中,不过对比于昂贵的真皮,素皮也相对较薄和硬。

对我个人来说,若是有素皮和镜面玻璃两种材质可选,我会毫不犹豫选择素皮。毕竟无论是观感还是手感,素皮背壳都会比传统玻璃更高档和跟手,更关键的是,这种材质不会沾指纹,所以我也不需要经常用镜布来擦手机了。
Mate30 5G 的外观大体和我们之前评测的 Mate30 一致,屏幕同样是一块 6.62 英寸的刘海屏,边缘部分采用窄边框设计。和超曲面环幕屏的 Mate30 Pro 不同,Mate30 依然配有实体音量键和 3.5mm 耳机孔。
麒麟 990 5G,除了 5G 还有啥?
配置方面,Mate30 5G 和我们之前评测的 4G 版一致,存储搭配均为 8GB 运存和 128GB 起步的存储空间,最大可支持 256GB 的 NM 卡扩展。

之前有不少人问麒麟 990 5G 和麒麟 990 的区别到底在哪,我简单整理了一下信息和优势点,其主要区别在于核心架构、主频、NPU 和网络支持频段四个方面:
首先是工艺上,麒麟 990 5G 用上了 7nm+ EUV 工艺,板级面积相比业界其他方案小 36%,因此得以集成 103 亿个晶体管。

而在这个基础上,两枚基于 A76 的大核和四枚 A55 小核主频都分别提升到了 2.36GHz 和 1.95GHz。简单来说,就是中小核为主的日常使用表现能力更强。当然这个差距不对比的话是看不出来的。
另外是达芬奇架构 NPU。
所谓达芬奇架构,就是通过增加性能核心的形式,以「双大核+单微核」的组合提升 NPU 性能,进而增强手机在 AI 应用场景下的实力。

▲人脸解锁使用微核处理人脸信息
比如微核负责日常 AI 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功能,而两枚性能核心负责 AI 即时计算、后期处理,这里就其实已经涵盖到手机日常体验、拍照、娱乐各个方面了。
华为在今年 9 月麒麟 990 发布会上曾展示过名为「AI 多实例分割」的视频即时处理技术,这项技术能将视频内人物进行识别,然后自动抠图进行背景更换。

或者说,借助 AI 的解析和还原能力,手机能把旧设备拍摄的视频画面进行重塑,将原来的视频清晰度拔高到现有画质水准。
基于这次更新的 ISP 5.0,华为也在麒麟 990 5G 这款 SoC 上实现了 BM3D(Block-Matching and 3D filtering)单反级硬件降噪技术,这门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画面暗部噪点,继而让暗光、夜间拍摄时的画面干净度更高。


不过无论是 CPU 还是 NPU 的性能,麒麟 990 5G 最重要的还是集成了支持 SA/NSA 5G 双模的基带。
在之前的视频上手和详细评测中,我们已经体验过广州的 5G 网络表现了,所以这次体验我也没有太过关注 5G 的网速表现,更多的是对 Mate30 5G 的续航和未来的应用场景感兴趣。
集成基带最明显的好处是功耗优化,因此在续航能力方面,这款新一代 5G 手机有着很稳的表现。

依照个人的使用习惯(密集刷微博、微信,定位常开,屏幕亮度固定 50%),Mate30 5G 能够做到 25 小时的总续航时长,亮屏时间 5 小时 7 分钟,之后提示手机电量低于 10%。
所以整体看来和 4G 网络下的续航表现接近,不会因为 5G 网络而出现续航尿崩的情况。

在室内 30 分钟持续使用的温度测试中,我用手机玩了一局《和平精英》,在画面设置为「高」的状态下,手机 SoC 位置能感受到明显的热量,但这股热量只是温热,并不烫手。
之后我用仪器进行测温,温度在 36.7 到 39 摄氏度(测试环境温度 26 摄氏度),同样也是保持目前 4G 手机的正常水准。
华为的第二代 5G 手机,使命不轻松
虽然 5G 的速度确实比 4G 有着十倍增长,但 5G 所能带来的体验升级实际上并不只有速度,而是在速度基础上的场景应用。
在使用 5G 手机之前,我一直认为 5G 的作用只是下载 app 的时候超快、在线看电影的时候不用等……但随着工作接触越来越多 5G 手机,我发现速度快其实只是对 5G 的笼统认识,基于速度的 5G 应用场景,才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地方。

宏观来看,升级后的 Mate30 5G 所肩负的任务实际要比 Mate20 X(5G) 重要不少,不仅是因为它是第一款使用集成 5G 基带 SoC 的手机,而且它还要承担给华为在未来一年里的 5G 布局打下基础。
比如说华为多次提到的「1+8+N」,其中的核心「手机」就是指 Mate 系列的 5G 手机。而在这个平台和连接基础上,实现出智能办公(手机电脑互联)、家居(智能家庭物联)、娱乐(AR、VR 眼镜)的使用场景。

所以总的来说,单有 5G 手机对于华为其实只是迈出重要的第一步,要让 5G 手机发挥出真正功效,还需要更多的 5G 周边设备作为支撑,才能把万物互联的作用发挥出来。无论是 Mate30 系列 5G 版还是麒麟 990 5G SoC,它们都是华为在 2019 年颇为成功的产品,但面对华为的未来布局,它们的使命也注定不会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