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ZOL显卡频道新来的小编,大家可以叫我赵小菜。自从来了ZOL,我发现这里身怀绝技的大牛不胜枚举。尽管曾在学校也算小有名气,可和这里有着渊博知识的资深老编们比起来,自己真的是小菜一碟,于是起了这么个艺名,也算是督促自己努力学习早日变成老鸟。
上周开会,老编大人钦点我写一个接地气的专题,由于我一直在用AMD的产品,因此,老编大人便当即做下决定,我的专题的标题就是——一个A饭的心路历程。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还是十(wan)分(ma)激(ben)动(teng)的,我不过是一个刚来不到一周的小编,便有了写自己专题的机会,真是承蒙领导看重啊!不过咧,上来就写这么有争议性的问题真的没问题么?我要是写好了就会被N饭唾沫星子淹死,写的不好就会被A饭N饭联手乱刀砍死,这还让我怎样在DIY界混啊,就不能换个选题?把疑问提出后,老编大人呵呵一笑说:“呵呵,没事,放心去写吧,被骂也是一种成长。”所以我也只能硬着头皮呵呵了,绝壁会被骂的赶脚……
情何以堪
好,前因后果已交代明了,接下来我会通过自己几年的DIY经历,带大家回顾一下AMD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以及DIY界曾经的青葱岁月。最后温馨提醒,请各位看官阅读过程中准备好纸巾擦拭电脑或手机屏幕上的唾沫,为防电子设备受潮损坏,若喷,请轻喷。
[#page_初识AMD 一颗CPU带来的缘分#0#0#0#0#]
第一次使用AMD的产品是在2007年,那年我刚好初中毕业,母亲因我考上了省级重点高中而决定奖励我一台全新的台式机,替换家里上世纪的老台式机。初中三年一直浸淫于DIY领域,学习了很多DIY知识,因此我思来想去,为自己写了人生中第一张装机单,当时选用的CPU就是AMD的Athlon64 X2 3600+。
AMD Athlon64 X2 3600+
2005年第二季度,英特尔在全球率先推出自家双核处理器——Pentium D 8xx系列处理器。几星期后,AMD也立刻发布Athlon64 X2系列双核处理器和英特尔抗衡,至此,两大处理器巨头的双核之争就此拉开帷幕。由于Intel和AMD在实现双核的道路上采用了不同的思路,导致了Pentium D和Athlon64 X2在设计架构上大相径庭,这也直接引发了两家关于“双核”与“双芯”,“真伪双核”的技术太争论。最后AMD的双核处理器凭借着更优秀的架构设计在性能上较Intel的Pentium D更胜一筹。AMD Athlon64系列异军突起,高性价比的优势换来了不可小视的用户认可度。此外,即便当时64位操作系统很少,其对64位的炒作也的确获得一定成功。
2006年下半年,AMD针对入门级双核市场推出了一款新产品:Athlon64 X2 3600+,以图拉近处Athlon64 X2系列和消费者的距离。当时我通过《电脑报》发布的参数进行对比,发现X2 3600+其实就是X2 3800+的二级缓存减半版,其他的诸如主频、HT总线等方面的参数都没有改变,这就让我这种家境不太富裕的小屌丝定下了心中的目标,没错,要的就是这个!再后来就到了2007年,AMD发布了升级版的Athlon64 X2 3600+,采用最新的65nm Brisbane核心的设计,在二级缓存容量翻番的基础上主频率仅仅降低100MHz,也就是说几乎约等于Athlon64 X2 3800+了,价格当时也只有700元,最终,我的第一款电脑就用了这颗无论怎么看都性价比爆棚的CPU。
Athlon64 X2 3600+外观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很正确,这颗CPU陪伴了我7年的时光,期间主板因为玩游戏烧了一块,显卡因为超频烧了一块,只有它一直屹立不倒。当然,换了新主板后我也是给它超过频的,把外频从200MHz拉到了235MHz,主频提升了0.35GHz,性能提升了17.5%。改了BIOS用了半个月,因为风扇声音太大又改回来了,毕竟平时正常应用主频2GHz已足够。直到去年帮导师去二手电子市场淘东西,偶然间看到了同为AM2+插槽的AMD 7750散片,价格也不贵,60块而已,而且是黑盒版,倍频可以拉到14呢,就顺手买了下来。回到家把3600+换下来,用CPU塑料盒装好,至此,这颗功臣CPU正式退役。换上了7750的老电脑最终沦为了二奶机,偶尔用的时候我也会怀念我的3600+,怀念那65W的TDP,这颗U的TDP有95W,本来很静谧的夏夜,全被高速运转的风扇给破坏了。
AMD Athlon 7750
就这样,通过3600+这颗CPU,我与AMD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的每台台式机,CPU我都选用了AMD的黑盒版,一是因为AMD的U性价比高,二是因为AMD的U超频潜力不俗,可玩性很高,正和我这种DIY玩家的胃口。当然,不是说英特尔的超频潜力就不好,因为小菜我实在承受不起英特尔带K的CPU高昂的售价,而英特尔的一般U锁频,所以我只能望而却步了。
Intel奔腾G3258
去年英特尔出了G3258这个超频神器,据说可以轻松超到4.6GHz,而我也有幸用到了这款特别的CPU(上家公司给配的办公机),不过很遗憾,主板是B85的,对此我也是无能为力啊……英特尔啊英特尔,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穷屌丝,你玩不起!
[#page_再遇AMD 本本显卡就选你#0#0#0#0#]
时光飞逝,转眼间小菜我就从高中毕业上了大学。上大学的第一件事对很多人来说便是选一款在大学期间用的笔记本,因为在如今的大学里,没了笔记本简直什么都干不了,尤其像小菜我所学的专业需要CAD制图,笔记本更是重中之重。选择一款称心如意的笔记本真的挺难的,尤其小菜我是天秤座的,本身就有选择困难症,同时考虑价格、外观、性能、散热、便携性等因素简直让我痛不欲生。
那时是2011年,笔记本上用的CPU大部分都是英特尔的酷睿i系列2代,AMD的移动CPU一直不太给力,导致市场占有率持续低迷。不过AMD在今年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CPU——APU,当时听起来逼格蛮高的,可惜小菜我买本的时候APU还未上市,所以CPU嘛,还是妥妥滴用酷睿i了。
酷睿各代logo
至于显卡方面,NVIDIA的GT 500M系列和AMD的HD 6000M系列正式上市,其中卖的最火的就是搭载GT 540M的笔记本。小菜我当时也是犹豫了好久,身为DIY玩家的我想要更高性能,可预算实在有限,上不起准系统,只能选择一款价格稍低的品牌笔记本,于是,考虑了一个月之后,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上了船——把神舟K470i3带回了家(有种会再次被喷的赶脚)。
神舟K470 i3 正面外观
至于为什么选择神舟K470 i3,小菜我是这么考虑的:K470于10年9月份上市,在当时被称为神器,它有三大吸引人之处:首先,它采用了HD 5730M显卡,这款显卡是当时市面上所售非专业游戏本所能搭载的最好A卡,而且神舟的HD 5730M还是超频版,据称其性能和当时笔记本显卡的中端之王GT 445M相比也毫不逊色。顺便一提,联想的Y560也用了HD 5730M,不过为了更好散热,联想用在了15寸机型上。
高频版HD 5730M GPU-Z截图
除此之外,它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模具,外观设计更为时尚细腻,一改神舟以往的傻大粗憨造型,散热也是犀利无比,能够压得住HD 5730M这款高频强卡。再有,这是一款主流的14英寸机型,比15英寸的机型便携性要好。
神舟K470 i3 侧面外观
在上市之初i5版售价近5400元,而11年5月,i5版已降至冰点价4300元,正是入手的好时机。定下了机型后便是选配置,也就是CPU的选择。K470的CPU有酷睿i3、i5、i7三种,小菜我平时不怎么做视频制作等对CPU消耗较高的工作,所以CPU不用选择4核的i7,而一代酷睿i5说实话和i3差别并不十分明显,依据实用至上的原则,我选择了酷睿i3,用了3800元就把笔记本抱回了家,就这样,我再一次用上了AMD的产品。
神舟K470 i3 A面实拍
这个本陪我度过了大学四年的时光,我对神船的质量感到十分满意。当初身边的人还劝我不要买神舟的本,用两年就会坏,我用自身的经历证明了神舟的质量还是经得起考验的,所以那些黑神舟的,请你用过了再站出来评价。要说这个本最让我满意的一点就是在游戏方面,得力于高频版HD 5730M的超强实力,13年以前的各类游戏大作都能流畅运行,无论是《使命召唤》还是《求生之路2》,乃至《孤岛危机2》,适当调整特效都能很好的运行。因此,我再一次对AMD产生了浓浓的好感,彻底地路人转粉了,正式成为A饭一员。最后补充一句,小菜我女友用的联想的Y460,显卡是HD 5650M,我顺利地把这个卡软改成了Fire Pro V5800专业卡,看看,这爆棚的可玩性,说不喜欢AMD都难。
[#page_还选AMD 新机就用3A平台#0#0#0#0#]
又过了几年,小菜我大学毕业了,毕业总是伴随着不舍的离别。小菜我的一个好基友在毕业时把他一直用的显示器送我了,感谢之余我就在想,给我这显示器有毛用,难道让我用笔记本外接显示器?太二了吧,干脆,组个台式机吧,家里的老台式机也该换了。
不过,台式机在这个手机时代越来越无用武之地,我也逐渐对游戏失去了兴趣,已将兴趣全面转向硬件DIY领域,现在的我与其说为了玩游戏而装机,不如说是为了享受装机而装机,那么我就根本没必要花大价钱弄个高配置主机。要不就用3000块,我能接受的极限,试着装个机看看。就这样,我开始着手考虑配置,既然预算不高,那用来玩机最合理的考虑就是买二手了,如果主板和显卡都买二手的,CPU再买个散片,3000块应该能买个不错的配置。至于平台,还用说么,身为A饭的我自然选用3A平台。
AMD 融聚未来
这个配置用的CPU是AMD FX-6350散片,这颗U的散片仅比盒装FX-6300贵了50元,在去年比3代i3的价格还低,可性能方面根据最新显卡天梯图可看出能达到i5 2320的性能,原生6核,多线程实力自是不用多说。最关键的是超频潜力,默频3.9GHz Turbo后4.2GHz的它用AMD的overdrive软件都可超至4.8GHz。作为一颗FX-6300的官方超频U,其体质可见一斑,称为AMD的中端大杀器也不为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颗U的TDP有125W之高,要想发挥它的性能,我选了可以很好镇压它的散热器——酷冷至尊玄冰300。
FX-6350参数
显卡选起来是个难题,照理说应该选择去年中端最流行的A卡——R7 260X,和这颗CPU可谓是绝配,可R7 260X当时售价近900,有点超预算,要想用这卡就不能选一块贵的主板了,可便宜的主板超起频来又让人不放心,所以只好选一个HD 7000或HD 6000的显卡了,仔细对比了一下价格和性能,最终选择了HD 6790这款显卡。
XFX讯景HD-679X-ZHF X少校版
最早听说这款卡是从我发小那里,他上大学那年(2011年)新配的主机就是用的HD 6790。我发小也是一个DIY硬件发烧友,他选择这款显卡是有他的理由的。HD 6790由HD 6850,不,通过PCB的设计来看,准确的说是HD 6870阉割而来。虽然定位是中端显卡,但其采用的核心是定位高端的HD 6800系列的Barts核心,更令人欣喜的是采用了256bit的显存,可比对手GTX 550Ti厚道多了。在当时,很多人想着把HD 6790开核成HD 6870,因为HD 6790的PCB板规格几乎和HD 6870一模一样,之前有人成功把HD 6950开核成HD 6970,所以大家对这个HD 6790也是寄予厚望。可遗憾的是,真如AMD图形产品总监Even Groenke所说,HD 6790阉割的那部分SP单元已经物理熔掉了,是不可能开核的。
一切只是美好的愿望
其实我是买了HD 6790后才知道它不能被开核的,不过总体来说,这块卡的可(zhe)玩(teng)性(ren)还是很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当时在马云家花470块淘了一块二手的讯景HD 6790,这块卡很蛋疼地采用单风扇设计,事实证明这枚8cm小风扇根本压不住这块TDP高达150W的性能卡,一开始还好,时间长了就温度飙升,游戏2小时后,温度可激增至90多度,乃至花屏......这让我怎么能忍,于是我又在马云家50块淘了一块HIS的oem二奶扇,每个风扇有9.2cm大,而且是四枚纯铜热管配以纯铜底座。新散热器换上之后温度骤降,双风扇果然靠谱,无论玩什么游戏,哪怕是烤机,温度也没有超过80度。
HIS双风扇散热器
接下来说说主板,主板我选的是二手华硕M5A97 EVO,这块板子在当时是最好的970板子了,超豪华的堆料,搭载了数不过来的特色功能,小菜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对这板子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这个链接,是这个板子的二代产品( http://www.asus.com.cn/Motherboards/M5A97_EVO_R20/)。总之,有了这个板子,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超频了~有了连小白都能看懂的图形化BIOS,哪里想超就超哪里,so easy~不过追求高性能是有代价的,我花了500多才买下这块板子,还是个二手,全新的京东当时卖1000多,为了可玩性,这点血必须出。
华硕 M5A97 EVO R2.0主板
整体配置
以上就是我所配主机的整体配置,上面的价格基本都是一年前的价格,毫无参考性,只是列出来给大家看看3000元是怎么装出一台性能还算不错,可玩性又比较高的主机的。顺便一提,小菜我也算是个音乐发烧友,不能忍自带的螃蟹声卡的渣音质,因此配了一块乐之邦的入门级声卡。虽说是入门级,用的芯片可是久负盛名的ENVY 24哟,平常用电脑放放歌足够了,毕竟小菜我大部分时间都是用耳机听歌的。
3A平台究竟有多大的可玩性?配一台这样的主机你就知道了。小菜我温馨提示,超频有风险,操作需谨慎,如果是超频新手,没事可不要动电压哟,拉拉频率就好了。推荐软件:SoftFSB、MSIAfterburnner、AMD Overdrive以及SAPPHIRETriXX。
[#page_旧本换新本 依然选择AMD#0#0#0#0#]
稀里糊涂的,小菜我工作一年了。两个月前,我的女友对我说想换笔记本了,她的Y460已经用了6年了。经过深思熟虑,小菜我决定破费一把,买个笔记本送女友当生日礼物。女友说她对笔记本的要求不高,能够最高特效跑《古墓丽影9》和《使命召唤11》就行。我勒个去,这个真的是要求不高?要知道桌面级GTX 760才能在1920×1080分辨率下全特效跑这俩游戏,这话说的真是轻描淡写啊......不过吐槽归吐槽,老大下的指示,小的只能照做,那么,目标本只能是专业游戏本了,而且至少要有GTX 870M性能级以上的显卡,同等级的A卡应该是......R9 M290X,就选搭载这个显卡的本本了,为了信仰,就是用A卡!至于为什么是GTX 870M级别的卡,最接近GTX 760性能的移动显卡就是这款了。
R9 M290X参数
定了显卡就开始选本,其实能选的本很有限,因为搭载这块显卡的本子真的不多,目前来看也就这几个牌子有——微星的GX60和GX70、Terrans Force的X611和X811以及镭波的Firebat-F760A了。最终,考虑到品牌、性价比、外观、散热等因素,最终敲定了微星GX60这款笔记本。
微星GX60
当然,一个国行的微星GX60也是很贵的,尽管已经停产了,库存货还要大概需要7000多,虽然在发烧级游戏本里这个价格真的不算贵了,可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我在万能的淘宝上淘了一个澳洲版的微星GX60。这个澳洲版的配置比国内高不少,国内版是750GBHDD+8GB内存的组合,而这个澳洲版是1TBHDD+16GB内存+128GB SSD的组合,这才像个顶级游戏本的样子嘛。更重要的是,由于是水货,而且就剩一台了,跟老板砍价后只要5000不到,真的是太超值了。到手后查了一下,14年6月生产的,澳洲版的这个GX60微星全球联保2年,还有1年才过保,真是捡了个大便宜。
微星GX60实拍
这个游戏本唯一的短板就是CPU了,CPU是AMD的移动端最高级CPU——A10 5750M,性能上大致和i5 3320M相当,虽然叫做至尊四核,可跟英特尔的酷睿i7比起来还是有不小差距。这个本主要的用途当然是给家里的老大玩游戏,所以CPU的性能足矣,也不是需要多纠结的事。此外,本刚买回来的时候小菜我跑了一个鲁大娘,CPU部分的分数居然和志强E5相当,本以为是大娘又抽风了,仔细一看,原来是新版本加入了异构运算支持,这可是APU的强项,A10用4(CPU)+8(GPU)核去跑分,虐虐i7的4核8线程还是可以的。我大农企也算是站起来了,以后如果有更多支持异构运算的软件和游戏出现的话,农企也能做到A6默秒全了。
[#page_DIY之路在继续 AMD一直伴左右#0#0#0#0#]
现在,小菜我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来到了ZOL这个大家庭中,在DIY硬件事业部任评测编辑一职,主攻显卡方向。以前那些各类梦寐以求的神卡我只能在网络上看看,而现在,各厂商会把成批成批的显卡往我们部里送。刚来这里的第一天,我就看到负责带我的宁哥的桌子上放着一块公版的GTX 980和一块公版的GTX 980Ti,虽然我不是N饭,但面对这些售价极高的发烧卡,小菜我还是会流口水的。
NVIDIA GTX 980Ti
现在的我每天都很忙碌,需要为大家介绍各厂商上市的显卡,同时还要不时地写一两篇装机推荐,为各位痛快地游戏提供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经常工作到很晚。不过我还是很开心的,能将爱好变成事业,这也是一种难得的运气。当然我没有忘记我的A饭身份,现在我的桌面上摆着之前评测过的上代双芯卡皇——AMD R9 295X2,算是自己送给自己的入职礼物。我想AMD是不准备回收它了,那我就这么一直这么摆着,这个TDP 1000w的怪物家用实在消受不起,公司这儿有1500w的电源,以后有机会了可以拿它玩玩。这卡是我梦想中的王者之卡,尽管FURY上市了,可它依旧是我最最喜欢的卡皇,一个吊打Titan 的神卡,Titan X和Titan Z,不服来战。
AMD R9 295X2
虽然我是个A饭,但我也是有职业操守的,既然选择了干这行,我会用公平公正的心态去为大家介绍NVIDIA和AMD的产品,不会去做诋毁N卡这种昧良心的事。我每篇文章所列数据均经过实测,且真实有效,一定不会做误导消费者的事,请各位读者放心。最后,郑重声明,以上的文章仅代表一个A饭的个人意见,大家要喷就请喷吧,小菜我绝对不还嘴。
AMD和NVIDIA
不知不觉已地写了这么多,不知有多少朋友能把这篇文章耐心地看完,谨以此文献给逐渐褪流行的DIY领域和我曾经的DIY岁月。不管将来如何,DIY永远是我最大的爱好,我也会继续在DIY之路上走下去。我相信,硬件DIY是不会随着岁月而消磨的,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追求,我会用我的文字去让更多人了解DIY,也让那些前DIY玩家们看到,有人会去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