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缕明媚的阳光从玻璃窗透过,你躺在温暖舒适的大床上,想起昨晚立下的雄心壮志,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你鼓起勇气准备起床。然而,你的双手却不听使唤地伸向了床头柜上的手机。7:06,你皱皱眉,自诩“强迫症患者”的你怎么能不在整点起床?那就刷四分钟微博吧。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再看到时间时已是7点33分,又不是整点?那再逛逛淘宝吧……于是,一日,终。
作为千百万手机重度依赖患者中的一员,你是否曾有换回NOKIA1010的冲动?Instant 2.0也许可以将你从虚度光阴于各类手机应用而无法自拔的痛苦中解救出来。
Instant 2.0已于近日在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上架,这款app提供监测手机及各类应用的使用时长,为手机及各类应用设置时间限制和提醒,图表分析手机及各项应用使用时长及习惯(其中包括每日手机使用总时长,锁屏总时长,每项应用当日使用时长和历史使用时长),以及分享使用习惯的功能。
相比1.0,Instant 2.0对于用户使用习惯的追踪更为精确细致,图表分析的类型增多,挖掘更深入。2.0版的Instant将监测的对象由手机设备本身扩展到手机内的每一款应用,用户的健身状态(通过接入Google 为开发者提供的健康监测平台Google Fit,Instant 2.0可以从众多健康监测类应用中获得数据)。而通过综合分析对手机各项应用使用情况的监测结果,Instant 2.0会创造出1+1大于2的效果。比如,Instant 2.0可根据跟踪数据推测用户花费在会议、社交或是驾驶上的时长。
从1.0到2.0,Instant在产品思路和核心功能上发生了转变。1.0版的Instant侧重于帮助用户在手机使用上进行自我管理,对身边的人事物给予更多的关注,活在当下。而Instant 2.0则更倾向于促进用户通过数据直观地了解自己,认识其生活习惯和趋势。
Instant这样的变化应合了美国“量化自我”的风潮,在国内,我们也能从各类自我检监测的智能设备风靡中窥知一二。“量化自我”的核心在于通过人与设备的互动,生成数据,分析数据,并做出预判和决策——数据在“量化自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自我的量化加深了自我认知,也能促进人们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在“量化自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提及的“正在工程化的生物”。
Instant 2.0由美国科技创业公司Emberify开发,该公司由Shashwat Pradhan成立于2014年。Emberify致力于整合运用云计算技术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移动应用。目前,该公司旗下的产品还包括实现手机双窗口同时运行的SPLIT(仅面向iPhone用户),手机邮件提醒与回复应用Follow Mail(仅面向BlackBerry用户)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的记事提醒应用Reminder Now(仅面向BlackBerry用户)。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36氪
36氪官方iOS应用正式上线,支持『一键下载36氪报道的移动App』和『离线阅读』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