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手机云台是什么东西(手机云台介绍)

 人阅读 | 作者满天繁星 | 时间:2023-04-14 16:15

 

 

关于手机云台,最近有两则不算很起眼的新闻:

 

一则是 MOZA 魔爪最近推出了一款全新的 Mini MX 2 云台,配有自动手机夹;另一则是大疆 OM 5 云台曝光,继续保留可分离的磁吸设计,还加入了可伸缩的自拍杆设计。

 

可纵观如今的手机摄影水平,越来越多的手机相机已经有相当不错的防抖能力,这样的话,手机云台这种东西是否要被淘汰了呢?

 

为了解手机云台这几年的发展轨迹,我从公司抽屉里翻出了几款老家伙,并带上近期发布的新机器,一探手机云台这几年发生的变化:

 

▲ Smooth II 与 OSMO Mobile 2

 

▲ Atom、CRANE M2 与 Mini MX 2

 

智云 Smooth II - 2016 年初发布 – 重 391g

DJI OSMO Mobile 2 - 2018 年初发布 - 重 486g

Snoppa Atom - 2018 年底发布 - 重 444g

智云 CRANE 云鹤 M2 - 2019 年中期发布 - 重 584g

MOZA Mini MX 2 - 2021 年 8 月底发布 - 重 429g

 

▉ 云台稳如鸡头,何解?

 

我们今天说的「手机云台」,更多的是指含有电子增稳系统和机械装置的电子多轴稳定器,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惯性测量单元 IMU、多个电子转轴(电刷)以及电机编程器来实现增稳的。

 

其中的 IMU 是整个系统的感知单元,一般包括三轴(向)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它们共同作用来测量云台装置在三维空间中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角速度信息,来确定云台本身的姿态信息。

 

而电机编程器可以看作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它直接跟 IMU 对接,处理 IMU 给出的三维姿态信息,再通过算法将姿态信息处理成动作信号,给电子转轴发出动作指令,来矫正手机的姿态,以保持稳定,实现如鸡头般的稳定拍摄体验。

 

市面上以三轴云台居多,有小部分入门级的云台采用是较为讨巧的两轴方案 —— 一般来说,前者可活动的范围会较大,后者的活动范围稍微局限些。

 

所谓的轴,其实就是代表一个转动的方向,三轴就是三个方向、两轴就有两个方向 —— 其中标准的三轴云台分别有「横向轴(平移轴)」、「俯仰轴」和「横滚轴」,而两轴云台一般只有「横向轴」和「横滚轴」。

 

如果在一个立体空间设立左右向的 X、前后向的 Y、上下向的 Z 三个坐标轴,那么「航向轴」就是沿着 XZ 面转动的,「俯仰轴」沿着 YZ 面转动,「横滚轴」沿着 XY 面转动 —— 如果你还没看懂,那么看下面这张图,1 号轴为「横滚轴」、2 号轴「航向轴」、3 号轴为「俯仰轴」。

 

讲真,云台形态就这样,这几年的手机云台再怎么变化,其实都是在相同的基础原理和形态上做细化改进。

 

▉ 进化中的「轴」

 

手中这几款不同时代的云台都是三轴配置,但仔细观察能发现不同时代产品的差异。

 

例如在早些年的云台中,如大疆的 OSMO Mobile 2 和智云的 Smooth II,三个电机都是标标准准地互呈 90° 放置的,这样的设计让算法可以更简单,且每轴的电机扭矩需求会相对较低,但缺点是需要较为麻烦的配平来迁就各电机有限的扭矩。

 

 

而近年来,为了轻量化和傻瓜化(易用性),不少手机云台都对三个轴进行了重新设计,例如 Snoppa 的 Atom 和 MOZA 的 Mini MX 2,各个轴都并不像前辈那样互呈 90° 角排布了;特别是最近发布的 Mini MX 2,三个轴都没有落在手柄的方向上,就连 1/4 螺母都被放在了倾斜的横滚轴上,各个轴的相互连接的面都是大于 90° 角。

 

▲ 挡住视野的「横滚轴」

 

▲ 无遮挡视野的设计

 

这样的设计其实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可以缩小云台工作时的大小,但并不只是让视觉上显得没那么笨重如此简单,而是在手机越来越大、多摄系统横行的今天,传统的航向轴电机已经非常阻挡摄像头的取景视野(特别是超广角镜头),急需将横滚轴电机「隐藏」起来,所以如今的手机云台都倾向于将横滚轴移了紧贴手机的位置,由原来「横滚轴、航向轴、俯仰轴」的(从云台手柄到手机)顺序变成了「横滚轴、俯仰轴、航向轴」,并将俯仰轴边置了,且为了不卡住手机,俯仰轴和横滚轴之间的连接杆一般都做了弯曲的处理;如此一来,还同时能减少(甚是至消灭)配平的麻烦,而且视觉上更为简单的结构,也便于做成可折叠收纳的设计。

 

 

另外,将横滚轴电机贴近手机,还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就是可以自动化地实现手机横向和竖向拍摄切换的可能 —— 相比之下,大疆当时的 OSMO Mobile 2 还需要手动转动背夹来切换横、竖向模式,并重新调平。

 

不过,2019 年中期发布的智云云鹤 M2 是个例外,因为定位手机和中小型相机的两栖产品,在设计时更需要注重在相机上的表现,因此继续选用相对较「原始」的标准三轴排布,只有俯仰轴是有所倾斜的,甚至还有非常麻烦的配平步骤 —— 说白了它本质还是个相机云台。

 

▉ 越来越省心的自动化

 

云台本身再怎么变化,都还只是个手机摄影、录影的辅助工具,增稳是它最大的功能,仍无法取代手机相机这一主角。

 

 

而市面上各大手机云台的电机性能都基本能满足大多手机的需求,作为手机摄影「得力」的助(配)手(角),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再配合各家的 app,能直接调用手机的运算能力,实现更多省心、自动化的功能,做到被摄物体的追踪拍摄等,也能轻轻松松拍摄出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延时作品、模板化作品等,这也是手机云台近几年发展的方向,这都是让用户能用云台轻松创作纯手机无法拍摄的作品。

 

 

而硬件上,上面提到的优化、简化设计,换来无需配平的省心使用体验,这基本成为了业内标配的方案;但厂商们不想限制于此,引入更多的自动化结构来满足更「懒」的人,例如 MAZO Mini MX 2,甚至把手机安装的最后一步都做成了自动化 —— 在手机夹上加了传感器,开机时检测到手机夹上没有手机时,会自动展开夹臂,用户只需把手机放上去,云台检测手机到位后,就自动合上直接使用,这确实有想法也确实比较省心实用。

 

▉ 这个时代真的还需要手机云台吗?

 

早在两年前,就有手机厂商将云台的概念塞进小小的摄像头模组上,例如 vivo 的 X50、X60,甚至是即将发布的 X70 系列,讲真微云台设计确实有着不错的防抖性能,而市面上即使是那些没有采用微云台概念的手机,它们通过硬件、软件算法的形式,都实现了效果不错的防抖效果 …… 但,相比起手机云台,手机本身的增稳能力无论如何都少了自动化、模板化的创作能力,而这些这对于一部分入门创作者来说是比较有用的。

 

那么诸如大疆 OSMO Pocket 这类云台相机呢?确实是稳定,且画质也并不差,但它们再怎么便携,与移动设备之间的隔阂无论如何都无法抹去,内容生产机器和创意制造机器本身是较独立的,无论如何都没有手机单机搞定一切得那么彻底和方便。

 

这样看来,你觉得这个时代还需要手机云台么?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