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触控屏智能手机、平板电视等显示设备诞生起,我们一直追求大屏、高分辨率带来的震撼而细腻的享受,在不考虑能耗、成本、性能、便携等外部前提下,屏幕自然是分辨率越高越好,屏幕越大越好。
可现实,就「分辨率」和「屏幕尺寸」这两个指标看,它们却属于相互限制的关系,想要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衡量屏幕显示细腻度的标准,就需要用「像素密度 PPI」这个概念将它们串起来。
PPI 的定义
像素密度 PPI ——相信大家对这个概念挺熟悉了,但其背后的原理或许并不完全了解,这里还是简单给大家讲一下这概念背后的定义。
首先这个 PPI,其实是 Pixel Per Inch(像素每英寸)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反映每英寸里的像素数量——数量越多,画面自然越细腻。

我们在衡量屏幕大小的时候,习惯用对角线的英寸长度作为度量衡,因此像素密度这一概念也需要以对角线为基准,知道了屏幕的大小,再知道屏幕的分辨率,根据勾股定理算出对角线上的像素量,就能得到像素密度 PPI 了。
因此计算 PPI 的公式可以是:

举个例子,一块 6.67 英寸,分辨率为 2400 × 1080 分辨率的屏幕,经计算 PPI 为 395,而同样尺寸的屏幕,分辨率升级到 3216 × 1440,那么它计算所得的 PPI 为 528,后者的显示细腻程度自然要更高些。
不过这个 PPI 真的能完美反映屏幕显示的细腻度吗?
同样的问题如果放在几年前,那么答案基本是肯定的;但如果放在今天,那么答案可能有所不同。
让 PPI 「难堪」的 OLED
我们知道,显示面板上的一个像素其实是由几个原色的子像素(或者称之为「次像素」)组成的,一般由红绿蓝 RGB 三原色组成,特别是液晶面板,每个像素都严格遵循着同一套次像素排列(一般是 RGB 标准排列)的组合。
但时代来到主动发光的 OLED,娇贵的 OLED 在使用过程有个非常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自发光的子像素寿命较短,反映到宏观层面,就是用久了容易烧屏,特别是蓝色子像素,如果用常规的 RGB 排列,那么蓝色子像素的寿命会比红、绿像素要更短。

后来三星为了延长寿命较短的子像素,研发了著名的钻石 PenTile 排列,并申请了专利,这种排列增加了画面的通透性同时,能以更小的能耗获得相同的亮度;但仔细看这种排列各个颜色子像素的量是不相等的,甚至存在着共用子像素的情况。
要知道「像素密度」这个概念提出来的时候,手机屏幕还是以 LCD 面板为绝对主流,如果以 LCD 的像素密度计方式如法炮制,那么就无法反映实际表现——在同一尺寸、同一分辨率下的两块 LCD、OLED 屏幕,即使是用了上面的方法计算出相同的 PPI 值,实际 OLED 屏幕的像素细腻度其实是要低于标准 RGB 排列的 LCD。
严格来说,OLED 屏幕的像素密度需要在这个标准 RGB 排列的算法下再套上一个转换系数,得到的等效 PPI 才更符合实际,不过有部分厂商会在官网产品参数页上用转换前的 PPI 来标出 OLED 面板的像素密度,这稍微有点不严谨。


一般认为钻石 PenTile 排列的转换系数大概是 0.8 左右,所以,以一块 6.67 英寸,分辨率为 2400 × 1080 分辨率的 OLED 屏幕为例,它的等效像素密度大概为 395 × 0.8 = 316。

▲ 左起分别为 RGB 排列、PenTile 排列、Delta 排列的显微照片
当然啦,OLED 阵营可不止一种子像素排列方式,还有 Delta 排列(俗称周冬雨排列)等等,而不同的子像素排列方式又对应着不同的转换系数,这里就不作过多说明。
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近几年越来越少的厂商和媒体去提及「像素密度」这个概念了,不同的 OLED 面板转换系数是一小方面,而更多的,是如今手机尺寸趋同,只需对比分辨率就能知道画面细腻程度,自然就不无需刻意去在意 PPI 这个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