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中文输入法演变历史,哪个更符合当下习惯

 人阅读 | 作者xiaolin | 时间:2023-09-12 07:01

中文输入法的历史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使用五笔输入法的只剩3%。我就是那3%的用户之一。并且不是纯粹的五笔,是搜狗五笔,也就是说,当五笔打不出来时,会用拼音。我初中才接触电脑,用的还是windows98系统,当时文字处理软件,不是word,是永中,WPS。每周学习两节课,进去要穿鞋套,名字是微机房,窗户都有厚厚的绒布帘子遮着,防尘。电脑还是大头式。

我们当时学习输入法,只有一种,就是五笔。五笔最大的特色,要背字根表,那张表现在还能脱口而出。王旁青头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一级简码,一地在要工,上是中国同。刻入骨子里的熟悉。

很多人并不太了解五笔输入法的意义,计算机是美国人发明的,键盘都是西方字母,引进中国的时候,如何打字成了一个难题,由于想不到好办法,有人甚至建议用拼音代替汉字。这个时候有个人,王永民,在1983年发明了五笔输入法,新华社评价「五笔的重要性不亚于活字印刷」。

五笔输入法的时代

1984年,五笔字型应邀进入联合国,每分钟输入100多个汉字,在世界上引起轰动。当时,一位负责人非常惊讶,居然把键盘翻过来看看!我说:“what?just your keyboard!”

1986年,世界第二大电脑公司美国DEC,购买了五笔字型的专利。随后,IBM、苹果、微软、惠普等国际电脑巨头,纷纷购买使用权。该技术成为 80年代,我国第一个出口国际的电脑专利技术。

王永民也成立公司,后面推出过86版,98版两个版本。短短一年时间内,盈利高达1000万,五笔输入法的覆盖率甚至高达90%。自1984-1995,五笔输入法可以说是汉字输入领域,一枝独秀,没有对手,妥妥的独角兽。

哪怕现在使用率下滑到3%,各大汉字输入比赛,前三名必有五笔的影子。拼音要求人认识,会读,五笔只要会拆分,就可以打出来。可是对于入门,五笔的门槛过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技术的更新,更容易入手的其他输入法,渐渐取代了五笔的霸主地位。

智能ABC开启拼音编码

1995年,北京大学的朱守涛先生。他发明了智能ABC输入法,简单易学、快速灵活,一出现就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被微软内置到Windows系统中,很快成为了中国大陆使用人数最多的输入法软件。

智能ABC入手容易,不用过渡,可以进行智能联想,大多数人并不是专业的文字输入者,他的速度和入手简单,很快取代了五笔输入法。

​互联网输入法的兴盛与未来

千禧年之后,输入法采用了大数据,搜索技术整合,一时之间百花齐放,最终搜狗输入法,占据了绝对的市场。王小川说,搜狗采用了跨代的技术,利用搜索技术解决了词库问题。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输入法终究要迎合主流的需求,虽然五笔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显然属于它的时代已经过去。除了这些常规的输入法,还有非常小众,独具特色的输入法,码根码,小鹤音形,声笔飞码等。呈现定制性态势,以符合特殊需求的人群。

仅仅应用于生活和工作日常,拼音输入法,无疑是最佳选择。随着技术发展,手写识别,语音输入也在挑战改变输入法的生态,讯飞语音输入也得到不少的拥趸。技术为人所用,没有最好,只有合不合适,我仍然会采用五笔码字写文。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