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6 月,华为海思发布中端处理器麒麟 810,一举打破了当时安卓中端手机市场「一潭死水」的状态。当时联发科性能不济,逐渐下沉百元市场,麒麟 710 GPU 性能只能对标高通 660 、CPU 只能对标骁龙 675 ,面对高通 710 有点力不从心。
麒麟 810 推出之后,凭借 7nm 制程优势和自研的 NPU,麒麟 810 在与高通 700 系列的大战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不过年末支持 5G 的高通 765 和联发科天玑系列的发布,让攻守再次逆转。华为现在急需一颗支持 5G 的中高端定位芯片,它就是麒麟 820 。
3 月 20 日晚,荣耀业务部副总裁熊军民透露,荣耀将于 3 月 30 日发布 2020 年的第一款新机——荣耀 30S,作为一款定位中高端的手机,它将搭载支持 5G 的麒麟 820。
这将是海思的第二块集成 5G 芯片,定位与麒麟 810 相同。同样主打中高端市场,作为华为下半年中端 5G 手机的竞争力的基石,它肩负重回中端芯片老大的重任。
根据微博博主 @ 数码闲聊站 的爆料,麒麟 820 将继续使用 A76 架构的 CPU,和上代麒麟 810 架构相同。
根据微博曝光的 GeekBench4 分数,麒麟 820 CPU 性能与麒麟 980 相似,多核略低于高通骁龙 855 处理器。
根据曝光的跑分数据来看,麒麟 820 在核心架构配比上与麒麟 810 不同,不再是两颗 A76 大核,很可能是与麒麟 980 的相同的四颗 A76,四颗 A55 核心组合。核心频率也相对麒麟 980 有所提升。虽然并没有达到麒麟 990 2.86GHz 的高度,但也相距不远。
这一性能放在旗舰市场并不会掀起太多波澜,但下放中端市场,就会产生「核弹」级的效果。目前中端市场主要有高通骁龙 765G、三星 980 和联发科天玑 1000L 三款处理器,除了天玑 1000L 定位偏高端,性能接近旗舰处理器外,骁龙 765G 和三星 980 的性能都比较克制。
麒麟 820 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平衡,接近骁龙 855 的 CPU 对骁龙 765G 和三星 980 产生了巨大的性能优势。在价格和其他硬件素质相似的情况下,搭载麒麟 820 处理器的荣耀性价比优势巨大。
除了 CPU 性能升级外,根据爆料,麒麟 820 还采用了最新的 Mali-G77 架构 GPU。该架构于去年发布,与 G76 架构采用 Bifrost 架构不同,G77 采用了 ARM 最新的 Valhall 架构。
ARM 上代的 Bifrost 架构是 ARM 的第一个标量 GPU 架构,该架构的第一、第二代产品表现并不是很好(G71、G72),麒麟和猎户座都受限于架构,在 GPU 性能中处于劣势。虽然这一状态在架构第三代的 G76 得到了改善,但并没有完全追上高通 Adreno 和苹果的脚步。
Mali-G77 的 Valhall 架构带来了全新的 ISP 和计算核心设计,理论性能达到 G-76 的 1.4 倍。除了理论性能的提升外,Mali-G77 更大的提升是功耗比,根据 ARM 的官方文档,G77 单位性能 / W 有了 1.2~1.39X 的提升。大幅改善了 Mali-G76 时代核心少、性能差,核心多、功耗炸的尴尬局面。
从前面的曝光图可以看到,麒麟 820 在 GFX Bench 的曼哈顿 3.0/3.1 测试中都显著高于采用 Mali-G76 的麒麟 980。性能介于其与骁龙 855 之间。考虑到这是麒麟 820 是一款定位中端的芯片,GPU 核心放在旗舰级芯片上应该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去年的麒麟 990 错过了 Mali-G77, 但年底的旗舰麒麟芯片肯定不会错过。5nm 工艺 + LPDDR5 + Mali-G77 能带来多大的 GPU 性能提升,值得期待。
除了 CPU 、 GPU 和 NPU 的升级外,荣耀老熊宣称首发麒麟 820 的荣耀 30S 将拥有更强的 5G 能效、抗干扰、搜网、双卡(一卡 5G 上网一卡 VoLET 通话)的体验。
除了搭载麒麟 820 芯片外,根据目前的曝光信息和谍照,荣耀 30S 将采用 6.26 英寸的 LCD 单摄挖孔屏幕、侧边指纹、背部矩形四摄等设计。
麒麟 820 的思路,是用时间差来获取优势,将上代旗舰性能下放到中端市场,并配上最新的 NPU 集成 5G 等功能。竞品发布时间刚过去一个季度,就遭到了麒麟 820 堪比上代旗舰性能的「降维打击」。
竞品应对的方法只有两种,一是将上代旗舰处理器直接下放中端市场。这种办法虽然好用,但会在 5G 支持上吃亏。
另一种则是推出性能更强的中端处理器,但考虑到产品节奏问题,新处理器面试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麒麟 820 能在中端市场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有麒麟 820 这条「鲶鱼」来搅浑中端市场的水总是好事。毕竟竞争带来进步,相信消费者也不想再看到中端 SoC 性能再次进入「挤牙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