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移动版处理器,从第八代直接跳到了十代,来了一次飞跃。由于涉及型号较多,极速空间笔记本CPU天梯图长高了,所有的型号全部重新校对了位置,在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酷睿十代笔记本处理器的性能表现。
读图提示
1、极速空间CPU天梯图并不是单纯采用某个软件的跑分,可以看做是站长给其的一个综合评估,数值不包含核显性能和AVX-512。
2、第十代酷睿笔记本处理器的排行有诸多难点,如i7-1065G7(15W)和i5-10210U,性能相近。站长以i7-8565U为参照物对二者进行了比对。
其分析过程可阅读《酷睿十代笔记本处理器排行,i7-1065G7意外落榜前三甲》
3、评测和推导二者同步进行。
站长阅读了大量测试资料,但很多数据并没有说明测试环境,站长对此持有谨慎态度。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在衡量处理器性能时候,实测和推导是同等重要。即使是同品牌同机型,在不同模式下实测结果也会相差30%甚至更大。我们也无法把所有第十代酷睿笔记本集中到一起来一次PK。推导不仅可用于对测试数据的检验,也用于新型号缺少评测时的预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选笔记本不能完全照搬处理器排行榜。
虽然i7-1065G7略输给i5-10210U,但其10nm工艺、更优秀的Sunny Cove微架构,如果在其余配置(显卡内存硬盘)和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应首选新架构型号。
此文内容和天梯图均为小虫站长原创。
极速空间笔记本CPU天梯图5.0版的解读
1、同一型号处理器性能并不完全相同。
移动处理器和桌面版CPU不同,台式机由于散热不是大问题,同一款处理器在不同的主机中,可以说性能“基本相同”。但对于移动处理器,哪怕核心线程数量、频率相同,但在不同的笔记本上,其性能可以相差30%甚至更多。比如i7-8550U,在功耗25W时的性能比在10W的时候,要高50%。
2、把高端台式机处理器放在笔记本中,性能会下降。
一些笔记本电脑采用了台式机处理器,如i5-9600K,i7-9700K等,由于散热比台式机差太多,一般的模具承受不住95W的TDP,而做了功耗限制,限制功耗的最好办法是降低睿频,因此其性能要比台式机差一截。但这点在图上并没有反应出来。
3、此图不完全按照跑分,根据TDP的不同,考虑了睿频持久性因素。
在现实中,有两个学生,甲长期考90分但没有考过100分,乙一般只能考80分,但偶然有时考100,很显然,甲的成绩更优异。
CPU的测试软件通常时间短,几分钟内完成,实际上这是CPU的短时间能达到的性能,时间稍微长就“撞墙”(温度墙和功耗墙),性能立刻大幅度下降,类似上面的例子,根据短时间的跑分去衡量笔记本处理器性能,就容易出现误判。
i9-9980HK,8核16线程,2.4~5GHz,无论从睿频还是线程,都比i7-9700K高,为什么要排在下面?
如仅按照测试分数,肯定i9-9980HK更高。但是,测试软件只能代表短时间的峰值,PL1功耗对睿频影响很大,时间通常为28秒,实际大型游戏并不会这么短时间,极速空间的笔记本CPU天梯图更要考虑的“高负载下持续输出能力”,特别是标压型号,因为它们主要用在游戏本和移动工作站中,对于应的工作任务压力大,必须要考虑了睿频持久性因素。笔记本处理器在高负载下很容易撞墙降频,如果某笔记本散热出色,并解锁了功耗墙提供更高的TDP,如达到比95W,那么超过i7-9700K是自然的事情。
然而,我只能按照官方TDP 45W去排序,不能自己想象某个笔记本已经解锁了功耗墙,然后性能就超过9700K了。当然,纯属按跑分排序,把i9-9980HK排在上面,也没问题。
那么,i9-9980HK能在重度负载下能维持多高的频率呢,可以通过下面的一款实例就能看出。
由于没有找到i9-9980HK的实测,用一款类似的i9-9880H作为参照物。
HP暗影精灵5 Plus(i9-9880H 8核16线程,2.3~4.8GHz,搭配RTX2080显卡,双风扇五热管),满载状态下,CPU温度最高93℃,此时功耗60W,已经超过TDP限制,但频率只能维持在2.8GHz,可以看出和最大睿频值相差巨大,睿频就基本代表跑分成绩。
又如,i5-7300HQ和i5-8250U,如果只看跑分,8250U比7300HQ高,但由于其TDP的限制,在25W的时候只能坚持28秒,在44W时候只有2.44毫秒(1秒=1000毫秒),玩游戏28秒显然是不行的,极速空间笔记本CPU天梯图中的排序考虑了这一因素,但注意,由于不同本本的设计有很大差异,有的本本由于简化了散热设计(降低成本),或者由于厂商的过于保守功耗墙比较低,这就会导致相同处理器在天梯图上的位置有偏差。
4、不属于酷睿和锐龙架构的,性能都恼火。
图中有的型号既不属于酷睿,也不属于锐龙,一般用户只看名称难以识别。此类笔记本的特点是”三低“:价格低,性能低,功耗低。需要较好的性能,则要在intel的酷睿(七代之后)和AMD锐龙里面选择,而intel N开头并非酷睿架构,AMD这边的A系列和E系列也非锐龙,都属于难兄难弟,不能对其性能抱有希望。
导读:赛扬两兄弟,一个天上飞,一个地上追>>
5、关于锐龙移动版
R5-3500U、R7-3750H等,看名字是3000系列,但并不是锐龙三代,而是二代,锐龙三代是ZEN2架构,不是ZEN+。
第二代锐龙移动版(ZEN+架构):R5-3500U、R7-3750H等。
第二代锐龙桌面版(ZEN+架构):R5-2600、R7-2700等。
从上面看出,同样为第二代锐龙,二者的命名上,移动版是3开头,桌面版是2开头。
锐龙移动版无高端型号,R7-3750H不配戴上R7的光环。
在桌面版,锐龙5的对手是i5,锐龙7的对手是i7,而到了移动版上,AMD怂了,R7-3750H的对手并不是intel的i7,而是i5,实际连i5-8300H还不如。二者虽然频率一样,但R7-3750H的TDP只有35W,i5-8300H为45W,R7-3750H为ZEN+架构,核心效率比酷睿八代低5%,这两个因素叠加导致其性能大约只有i5-8300H的92%左右,而且可能更低。R7-3750H的 cTDP为12-35W,如果低于30W可以说不配拥有H后缀,低到12W那就比3700U还恼火。第一代锐龙移动版R5-2600H的cTDP都可以达到35~54W,目前尚不清楚AMD为什么在第二代移动版的TDP开了倒车,可能是主攻轻薄游戏本方向吧。